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古马、高尚是20世纪90年代西部诗坛灿烂星空中令人瞩目的星座。阳的诗歌创作审美表现较为开阔,但最能体现西部地域文学特色、也能体现阳诗歌创作主体成就的是其西部大自然吟章。其诗自然质朴而不落俗套,精警而明敏,有一种智慧的幽默。古马的诗歌内心饱满而外表透明,古马擅长精心构造一种氛围:空灵却渗透着自己凝练的情感,让人不知不觉地沉入其中,并为之感动。高尚力图在自己的诗歌中,再造一个精神意义上的西部,他常常赋予自己的诗歌以超越日常现实的智性和灵性,捕捉来自形而上的诗意。高尚的诗较为内倾化,富于感性而又蕴籍较强的形而上意味,呈现出一种较为朦胧内敛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福建当代诗人谢宜兴用"葡萄"候鸟"等诗歌意象,反省了城市化进程中涌入城市讨生活的广大农民工的命运,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矛盾与困惑深刻的反思,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了"私人话语"广阔而厚实的"公共空间",对当代中国诗歌的作为有相当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章德益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诗坛,创作了诸多优秀的新边塞诗歌,被誉为“新边塞诗三剑客”之一。此后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章德益的诗歌创作不断发生着新变。大体而言,章德益的诗歌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诗歌以现实为基调,描摹西部风物,吟唱时代精神,诗艺尚处于探索阶段;离疆返沪后,注重书写个体经验,艺术上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倾向;晚年则追求情感的抒发和哲学的沉思,诗艺已臻化境。综观章德益的诗歌创作流变,一以贯之的是始终坚守西部、坚守诗歌艺术的本心,其创作实绩对丰富西部诗歌创作、探寻诗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团结、高尚、博学、创新"正式确定为校训,彻底结束了云南民族学院没有校训的半世纪办学历程,作为各族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动力之源和奋斗目标,校训突出了民院的特点,概括了办学的灵魂和目标,反映了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将永远激励各族师生员工奋发进取,建设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5.
万小雪的诗视野开闼、情感真挚,立足于西部地域文化.从陇南天水梦乡到河西风情,从西部女性的多方位观照到西部历史文化的追溯,诗人逐步建构起壮美与柔美并存的诗意家园,实现了西部家园的多层次、立体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崛起于80年代的西部诗群的创作,其基本的诗歌精神,便是面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及其所凝聚的历史文化和艰辛的大自然,抒写其所激发起来的无比惊叹与悲壮情怀。一方面,他们抒写对这片苍茫辽阔、古老神奇的土地的无比惊叹,对勤劳善良的人民及其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由衷赞美,表现着浓厚的“西部氛围”;另一方面,他们也抒写这里的人们面对艰辛和死亡的坚强意志和生存抗争的英勇悲壮,抒写新一代开拓者的崇高的理想、献身的精神、坚韧地战斗和进军的喜悦,表现着强烈的“西部意识”和“开拓精神”。这种诗歌精神正突出地显示了当今的“中国特色”,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引起世界的注目。  相似文献   

7.
甘肃当代诗歌的发展既与整个中国诗坛的变奏演进同气相应,也具有着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历史、文学制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以甘肃“诗歌八骏”为代表的甘肃诗人在创作整体上显现出新的审美转向,这种转向是外在条件和内部需求合力而促发的。以抒情方式的现代性演进、意象选择的地域化特色与典型化处理、呼应现实的热情与主体审美的个性化表现三个方面来发掘甘肃诗歌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审美新趋势,通过对这一新趋势的学理观察,进而进行理论的提显,以期对西部诗学理论的建设和当下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的诗歌形态主要有四种生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叙事诗和生命抒情诗,四种诗歌形态基本上反映了建国后近30年的诗歌风尚.闻捷、李季、李瑛、郭小川、贺敬之、穆旦、食指等是各诗歌形态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创作在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个性.总体上讲,该阶段诗歌创作的美学风格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工农兵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已经成为了当代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而单纯、明朗、华丽、热烈则是它最突出的艺术特征,"颂歌"和"战歌"则是这一阶段的主流诗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陕西为例,认为,实现陕西经济起飞的现实选择,应该是以科技强省、资源富省、文化大省三项优势为依据,充分挖掘现有中心城市潜力,大力发展能源型产业、旅游和乡镇企业,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哈姆林·加兰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和理论家,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极富概括性的语言记录了美国西部农村的消亡,展现了社会变迁中的美国西部农村生活,反映了西进运动期间西部农村女性在频繁的自然灾害、不合理的社会机制、落后的思想观念等影响下艰难生存的状况。加兰在他的西部小说中刻画西部农村那些命运多舛的女性、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和特立独行的新女性,全面地揭示了当时美国西部农村女性生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1.
冉冉的诗歌创作以强烈的主题意识和自我重塑精神,从地域、民族和性别三个维度纵深地拓展了诗歌空间的主题内涵,表现出自觉而鲜明的空间意识,不仅对丰富当下语境中现代汉诗的书写空间具有启示性价值,而且也使得诗人在进入“中年写作”阶段后实现了诗歌艺术和精神追求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南社在抗战时期进入后南社时代,民族主义再次成为诗歌的主题.但诗人们的创作不是对清末民族主义的重复,而是赋予了一种新的历史体验.昔日的南社社友在抗战中,以诗歌记录各自的战争遭际,并在诗歌中通过回溯南社旧事和南社精神,重温了社团强调的气节操守.且不少南社旧友汇聚陪都重庆,继续南社时代的雅集唱和,创造了陪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昔日南社社友的古典诗歌创作,在白话诗歌占据主流的创作环境里,也在尝试自我突围,一方面调整自己成为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宣传方式,一方面在诗歌中砥砺气节,振奋民气,继续发挥着古典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地区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家庭原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应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 ,对东、中、西部都是难得的机遇。东部地区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要与西部地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中部应利用承东启西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两头受益 ;西部应革新观点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巨擘。他致力于以诗歌取代宗教的功能,强调诗歌的力量。他认为诗歌的力量首先在于它能给混乱的现实以美的秩序,而意象和哲理的高度统一是诗歌力量的保障。同时,史蒂文斯非常看重诗歌自身形式的力量,对诗歌的意象、画面、声音甚至语言形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诗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的"青春期"后,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戏剧性、叙述性以及对诗歌经验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她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对自我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翟永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细读与分析,理清翟永明诗歌艺术探索的内在理路、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刘文鹏教授呕心沥血献身教育事业,坚持不懈从事学术研究,多有建树,本文不拟进行全面的评论,仅就我和他交往过程中了解到的优秀事迹略加记述.(关于文鹏教授的业绩详见刘家和为刘文鹏的<埃及考古学>一书写的序(载<埃及考古学>三联书店2008年版序1-3页.又见王海利:<刘文鹏教授与我国的埃及学>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8.
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构成了新生代导演电影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现象。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既是新生代导演自我突破的一次“群体实践”,同时也是新生代导演视野不断走向开阔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创作历程见证了新生代导演一路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受到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诗歌,同样也在关注生态问题。广西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其中,既有美丽的风景,又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作为生态诗歌,其主要的功能不仅在于对美景的讴歌,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广西当下诗人的某些诗歌当中就呈现出这种明显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20.
李金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开山祖”。他的诗作大量使用象征、比喻、通感、意象,以怪异、神秘、晦涩、颓废被称为“诗怪”,并被当作食洋不化的例证而受到批评,这是不公正的。造成李诗的不被理解以至遭到很多人批评的原因有三:其一,李诗的主题多为死亡、梦境、幻觉及破灭的爱情等,改变了传统诗歌惯用的主题。其二,李诗的内容虽歌咏家国、爱情、艺术、自然等,但大抵歌其悲哀的一面,是消极的。其三,李诗的形式带有明显的欧化痕迹,大量比喻、通感的运用、意象的跳跃,使得解读困难。事实上,李诗在新诗的探索实践中对诗歌艺术有独特贡献,其艺术个性与独创性,在新诗艺术上有深远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到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的创作,再到到20世纪70至80年代盛行的“朦胧诗派”,都与之有着血脉联系。可见,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不是无病呻吟和毫无意义的,而是具有超前意识和一定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