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海作为“攀枝花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体现出了这一文学群体的精神风貌——健康、明朗和豪放,是逆于目前创作大气候的独特文学现象,也反映出了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复兴的新迹象。本文试图从中国报告文学的处境、走出神话的英雄主义文学、文学精神与艺术创造等方面研究李树海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新的朝气,涌现出一批冲破禁区,揭露社会问题,叙述个人情感,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洪子城将这一时期称为“百花时代”,因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也被称作“百花文学”。虽然这一文学潮流时间短暂,但却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文坛的主旋律,尤其是一大批叙述“情爱”的小说,如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和丰村的《美丽》更是以其强烈的超时音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痕,这对一个文学价值普遍失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界论及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往往着眼于创作手法的区别上,前一阶段在对20世纪外国文学走向的探讨中,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我认为,从创作手法上很难区别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艺术手法常常不会被一种主义所独有,许许多多优...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文学传入东南亚的历程,重点分析了《佛本生故事》在东南亚的流传与以其为素材再创作的种种情况,进而剖析佛教文学在语言文字、创作手法、创作思想等方面对东南亚文学发展表现出的更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荒煤电影文学业绩,由他卓越的电影文学活动和电影文学理论这两个方面的贡献所构成的。在电影文学活动方面,他深入实际,指导创作,大力组织,不断壮大创作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业和业务创作人员的素质。他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与广大电影文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使电影文学剧本的数量逐年增力。,保证了电影创作的需求。在电影文学理论方面,他写出了大量颇有见解的论文。其中,主要论述了剧本的基础作用、电影文影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又为新中国电影文学史描画出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浑融性的意识形态,神话既是古代先民们感知世界与自我的质朴方式,也是孕育宗教、文学等的母体;它不但是各民族文学辉煌首页的重要构成,也是后世许多作家创作的题材源泉。20世纪,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一股神话主义的创作倾向,对神话故事的现代解读又演绎发展...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属类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这看似灰色的概念,却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规范:众所周知,文学的主体是情感,而情感这东西难以定量、定位、定性,这就决定了表现情感的文学,如实直说,反遭人厌;委婉朦胧,称为上品;模糊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叹为观止。但远不是文学一经产生,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十全十美了。它同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备的过程。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而言,模糊性的创作规范就迟迟地成熟于《红楼梦》。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按照鲁迅的意见不外两类,一为“讲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翻译作品实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文学翻译现象及其文化──艺术效果,提出了“窥一斑可见金豹”的翻译原则。作者认为,自觉遵守这一原则,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前某些杂文的小说化创作倾向进行分析探讨,指出这一尝试是一种文风的变革,它不仅使脱胎于散文的这一边缘性文体更具文学特质,且反映了变革时代不同文学样式的相互融合与变通,顺应了文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转型期散文的创作趋向张冬梅在社会体制和文化系统转型的时代里,文学也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同频共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之中。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散文,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新的态势和创作趋向。它以走向...  相似文献   

12.
“迷惘的一代”文学用新的表现方法丰富和突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后来独树一帜,使美国文学别开生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歌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战后一代人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孤独、怀疑和彷徨。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迹。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现代文学中,短篇小说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许多当时的和后来的读者,正是由短篇小说而了解东北文学的历史的。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不少名篇,影响深远,余韵长存。本文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总体的审美回顾,并按照东北新文学、东北沦陷区、东北作家群、东北解放区等不同创作阶段,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成就,给予了透辟而独到的历史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历史小说创作要处理好两对矛盾:一是历史与文学的矛盾,二是历史现实的矛盾。前者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王昭君》实现了历史与文学的有机融合,成为典范。对于后者,文章就王昭君题材的古今创作进行了简明的梳理和论析。  相似文献   

15.
铸造、烛照、逐潮、触骚——论文学创作的四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文学进行理论的审视时,自觉地思考和研究作者的创作意识及潜在的阅读属性,不失为一种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工作。创作意识的四种类型,即铸造、烛照、逐潮、触骚,它们的客观存在,显示出在“文学”这一系列中的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中,其创作规模和模式都在探索之中。贾平凹的《怀念狼》以其鲜明的生态主义立场、本土化的创作范式为中国生态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笔者运用生态主义视角,从生态空间的建构、东方意象的意蕴,以及生态危机意识的文学转换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这种生态创作向传统回归的艺术价值和趋向。  相似文献   

17.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艺运动给儿童文学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张天翼创作的三部长篇童话把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三是伴随着“科学救国”的思潮出现了科学文艺创作热。30年代的儿童文学体现出进一步强化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进程的倾向,并注入了“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但也有某种图式化而缺乏审美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法论,发现了读者的重要性,恢复了文学从。“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过程·接受美学者认为:首先,文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作者——作品、作品——读者两个环节,即创作与接受两个阶段。其次,接受过程不是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动的推动文学创作的过程,读者也是创作主体。再次,文学接受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社会接受是个人接受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文学的接受既受作品的制约,又受读者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茅盾创作个性的理论导向之一唐纪如什么是文学,或者说,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无疑是文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每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并在这基本观念的影响、指导下,怀着特定的目的参与文学活动,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