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为国人有目共睹。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和测算:从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损失1.3亿多元。国有资产如此巨额的流失,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任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扯不断、理还乱的问题。如何保障国有资产尤其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选择什么样的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国家,除少数国有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即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政府或其代表外,绝大部分国有资产都由政府间接经营。即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委派经营者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国有资产的日常经营活动,只对经营过程进行监督。间接经营的具体形式在西方国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份制。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国家以国有企业股东的身分通过持有企业股份,掌握国有资产所有权。作为主体股东,国家通过任免董事、董事长以及同企业签订计划合同等措施,来控制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方针。至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国家则不加干预。国家与企业是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利,也保证经营者自主经营的权利。例如,股份制是法国国有资产基本的经营方式。根据国家控股的数额,国有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全额股份控制企业,如法兰西电力公司、  相似文献   

3.
略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钢 《兰州学刊》1998,(4):14-16
我国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的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在原有产权为主的基础上,使产权主体多元化.鼓励个人持股、法人持股,解决国家单一产权主体状况下,国家的监督能力相对有限与国有企业能量庞大之间的矛盾,使个人或法人组织的收入与资本收益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明确的联系,形成广大投资者共同关心公司资产经营的激励机制.其次,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即通过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结构,形成所有者、法人代表、经营者和职工集体之间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得以保证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得以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明宗耀 《理论界》2006,(10):49-50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资金提供者,也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一方面要维护债权人的权利,保护国有资产不被侵蚀;另一方面要利用资产重组的时机,转变经营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此,商业银行的选择应该是:适应市场变化,转换经营机制,推进集约经营,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业务发展方式达到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制度创新阶段。我们认为,在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真正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搞活国有企业的思路转到以搞活国有资产,特别是盘好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为主的思路上来。为此,首先要明确认识和划分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和重组,使之具有活力、保值增值的首要前提。什么是产权?理论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不存在分割问题;而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问题,国家投资(投资人)建立企业的目的之一是解决就业和使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能出现投资人与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不一致而产生分岐。作为投资人如何使资本保值、增值已成为投资的主要目标。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和决策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投资人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四有”经济主体,改变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行状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调整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建立起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因此,确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制度性反思。一、传统企业制度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1、计划者层层控制的委托代理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形成以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全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有资产,只…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企业制度构筑过程中,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管理及其运营的一般规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国有资产 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认定的企业其他国有资产。它包括国有企业中和非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是最基本的经济要素。在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包括国家直接控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全部股本属国家或由国家掌握控股权的股份制企业资产、国家参股、三资企业中的国有资本,以及国有民营企业的资产等。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建立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一、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的本质和内涵所谓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富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在资产经营活动中有人格化的功能和表现.这种机制,概括地说,就是指通过企业的自组织过程正确调整和处理企业内部人、财、物和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成为严密有序的人格化的系统.人格化的本质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责权到人”,切实解决资产经营无人负责所造成的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缺乏活力等问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资产有效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求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国有企业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产权机制人格化.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晰产权关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变得十分迫切,它对于从根本上搞活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章以来,我们在搞活国有资产的增量上动了不少脑筋,但由于国有资产存量的基数太大,且又活不起来,尽管增量搞活了,然而,整个国有企业并没有搞活。因而把国有资产存量搞活,使它流动起来,便成了搞活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通过盘活存量,以引导增量,优化资产结构,在整个优化过程中都离不开资产流动。资产流动的方式有多种,如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以及行政调拨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除了解决资产评估,界定产权,确立法人财产权外,对于公司制中国有产权的代理关系研究,建立合理的符合公司制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无疑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有重要意义的。众所周知,理顺产权关系就是理顺国家,出资者和企业的关系。关键问题是怎么理。目前,各级政府及部门都在代表国家行使和操作国有资产的产权,实际上没有一家真正对国有资产产权负责。产权不顺,政企难以分开,既不符合公司的运作原则,也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必须明确由具体的机构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  相似文献   

12.
李学峰 《理论界》2004,(4):214-215
企业财务管理分为出资人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其实施财务管理,取代了出资人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为企业放权的改革和探索,强化了经营者财务管理,但出资人财务管理却一直未能到位,因而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在新体制下,如何以国家出资人身份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这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在企业制度上进行创新,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研究解决一些难点问题。第一,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问题。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就是明晰企业产权,让国有资产实实在在有人管理,有人负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的关键是从原有的国有制一统天下变成法人财产制度,从单一产权转变多元化产权既有技术问题,又有许多主体的利益需要变革、需要照顾的困难。主要表现为:(l)在国有资产评估上,我国缺乏客观的标准。就地价而言,原先国有企业的土地是国家无偿拨给,企业无偿使用,不列…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理想,换一个角度讲,就是国有资产经营状况不好,不能实现保值、增值.搞好国有企业必须既治标又治本,从过去单纯关心企业投资方向转向重视和加强资产经营工作,加快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这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绕开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与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有关的几个问题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见赖俊峰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籍以存在和发严的物资基础。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的首要原则。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规范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是当前企业现代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今年是我...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以银行贷款形成新增资产的产权问题研究陈征平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中,首先就是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但在产权界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者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入国有资产的更新改造投资。并在获得收益而还本付息之后的新增生产能力的所有权全部划归国...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但从近几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现实情况来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是制约国有企业改制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研究,逐渐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已成为政府、理论界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弊端(一)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不明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经营者行为短期化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不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情况下,两者目标不兼容的一个表现。这一问题早在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制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且被视为导致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推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重提这一问题,是因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经营者行为短期化在当前已不仅仅表现为企业经营者侵蚀企业资产、盲目投资扩张、重分配而不重积累等问题,而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当企业改革有损于企业经营者的既得利益时,即使改革本身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有资产法》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不宜仅仅强调"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和"保值增值",而应以"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来规范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不合适的,应当在区分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抽象代表、具体出资人(股东)、国有资产实际占用者等三种不同角色的基础上,构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主体结构。同时特别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问责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资产价值景化研究□张明龙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科学量化国有资产,准确估算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一、确定企业资产的真正净值就估算国有企业资产的真正净值来说,应在全面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