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张薇之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1)
根据江汉大学办学三年来的实践,我们对短期职业大学的教学要求,作了些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为了促进短期职业大学的建设,愿将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阐述如下,以就教于各兄弟学校和热心短期职业 相似文献
2.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
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编的《调查和研究》1985年第9期,登载了《要办好短期职业大学》一文。这篇文章是今年3月,我校顾问宋捷、张薇之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伍骅等同志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汇报的材料。书记处研究室的负责同志很重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对短期职业大学的兴起和今后发展前途十分关切,希望我们坚持改革,办出特色.现将全文转载于后,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刊编辑部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2)
最近在我校召开的全国短期职业大学第一次校际协作会议,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创举,这次校际协作会议,园满完成了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组织协作、建立网络的预定任务。它对于短期职业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4.
短期职业大学的任务是为四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应具有开拓精神,以及能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坚实的身体,为此搞好短期职业大学的体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职业大学的学生每天起得早, 相似文献
5.
短期职业大学是近几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这类学校从它的办学方式到学生的培养规格都有别于传统大学。同样,在它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对传统方式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早期实习。所谓早期实习,是指根据专业需要和教学进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这种安排在教学过程的前期和中期,有别于传统 相似文献
6.
短期职业大学是近几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这类学校从它的办学方式到学生的培养规格都有别于传统大学。同样,在它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对传-统方式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7.
无锡大学是国内近几年来兴办的九十余所业大学之一。一九八四年暑期首届学生毕业,目前在校学生八百八十九人.职业大学实行“走读、收费、不包分配”。因此,这类高校的学生既具备当代大学生共有的素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加强和改进职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这些特点.我们从分析无锡大学学生情况入手,对走读大学生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廷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作为新型的职业大学,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效地进行教书育人工作,在我国无先例可循。有的同志认为职业大学的教育必须根据地方性、职业性的特点,结合家庭、社会进行教育,如采用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也有同志认为这种形式是中学教育法。当然,多种看法、途径的探讨是必要的。职业大学教书育人工作,具体到不同地方、学校、部门、个人,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本期刊登几篇教书育人的体会,目的在引起重视和深入的讨论,欢迎校内教工、学生和校外职业教育工作者来稿讨论. 作为新型的职业大学,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效地进行教书育人工作,在我国无先例可循。有的同志认为职业大学的教育必须根据地方性、职业性的特点,结合家庭、社会进行教育,如采用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也有同志认为这种形式是中学教育法。当然,多种看法、途径的探讨是必要的。职业大学教书育人工作,具体到不同地方、学校、部门、个人,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本期刊登几篇教书育人的体会,目的在引起重视和深入的讨论,欢迎校内教工、学生和校外职业教育工作者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引下,高教战线上一支新军突起。短期职业大学,这种“短期、收费、走读、毕业生不包分配”的新型大学,一举突破传统高等教育老框框的束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投资少、见效快、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显著效果,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我省继1981年武汉市创办江汉大学以来,先后又有黄石、沙市、宜昌、襄樊、十堰、鄂州和荆门等城市办起了短期职业大学,还有一些地区正在为兴办这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目前,全省短期职业大学在校学 相似文献
10.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2)
由江汉大学、金陵职业大学、成都大学、无锡职业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和杭州工专等六校发起,经教育部赞同支持的“全国短期职业大学第一次校际协作会议”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武汉市江汉大学举行。来自二十个省、市的三十七所学校的校、处织长和有关部门的代表七十九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组协作、建立网络。”教育部派员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引下,高教战线上一支新军突起。短期职业大学,这种“短期、收费、走读、毕业生不包分配”的新型大学,一举突破传统高等教育老框框的束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2.
张振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0-73,96
本文对大学教师的三个职业境界: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概念界定,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培养的三个直接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与三个间接目标:就业、创业、兴业的具体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技术、方法论和哲学的教育学含义。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大学教师的三个职业境界与大学生培养的直接目标、问接目标以及培养方法途径之间的逻辑层次和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彭捷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普通大学教育和职业大学教育都应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两者并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培养人才结构和规格的区别。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方面的、多规格的、多种门类。人才有个结构问题,只有结构合理的队伍,才是有战斗力的队伍,社会如同军队一样,多兵种的集团军才有战斗力。我们的高等教育也是这样,也要培养多层次的、多规格的、多门 相似文献
14.
陈锡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Z1)
在改进高等教育的综合问题中,大学生的职业定向问题是不容疏忽的研究课题。一般讲,大学生的学习本身带有职业倾向性。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到学校去工作,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要到医疗部门去工作。这样大学教育及教学便对大学生的职业定向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大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务必使每一个大学生接受这样的要求:(1)需要巩固对未来事业的思想信念,掌握有关知识,发展种种必要的能力和技能。(2)需要形成和提高与未来职业相符合的社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包括思维、意志和性格品质等)。(3)需要促使其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4)需要按未来职业的要求相应地加强训练机体的机能、力量等专门项目,明确其意义,有意识地加以自我锻炼。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向,及其心理、生物、社会学方面的顺应性(包括精神、体力、能力等方面),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生物方面的一般特征和作为未来职业或专业人才(工程师、工艺师、教师、医师等相应角色)的个性特征发展的问题,则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5.
论时代精神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永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文章在评析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时代精神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时代精神及其基本特点作了界定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2)
宪法规范不仅有制裁要素,而且制裁要素就在宪法规范之中,那种认为宪法规范只具有原则性而没有制裁要素或者认为宪法规范虽具有制裁要素,但制裁要素包含在普通法律规范之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是最高性、根本性、广泛性、原则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受宪法规范的基本属性即法律性所决定,纲领性不是宪法规范的基本特点,否则,将会弱化宪法规范的法律性,影响宪法规范的现实社会作用;根本性是宪法规范的内在本质属性,它决定着宪法规范的性质和地位以及宪法规范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大学学报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振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说过:“任何工作、任何部门都有自己的特点。认识事物是先从事物的特点开始的。谁能把自己部门的特点以及它同其他事物的关系认识清楚,他的工作就会有成效。”要搞好大学学报编辑工作,同样必先认识大学学报的基本性质及其特点,弄清它和其他出版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雷德俊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职业大学应运而生。它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也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较高层次。然而,职业大学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根据其特点进行管理,目前还众说纷纭。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毕业生去向,专业面向等同普通高校还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没有办出职业大学的特色。这些情况表明,关于职业大学办学的特点及其管理规律需要有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为此,笔者就这 相似文献
20.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全国短期职业大学第二次校际协会暨中国职业大学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于八五年十一月四日至十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九十六所学校的代表一百三十六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一、学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二、研究短期职业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三、交流办学与教学经验,探讨培养目标与学校建设问题。国家教委、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湖南省和长沙市的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出席开幕式的有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副组长路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郝维谦、国家教委副司长王文湛、湖南省副省长兼教委主任王向天、湖南省教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