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雪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毡房作为柯尔克孜人主要的居住形式,除拥有游牧民毡房的共性外,还有自己鲜明的特性。它集该民族诸多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宇宙观、社会观、审美观于一体,承载着厚重的草原文化的底蕴和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在近现代农耕文化的“挤压”中升华为民族共同体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怡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116-119
现代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教育力量”,日渐成为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主要来源,成为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开放性、技术性、交互性和商业性影响着人的生存和交往方式,挑战着学校德育在德育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这些挑战主要有开放性对封闭性的挑战、多元价值对一元价值的挑战、个体性对整体性的挑战、自主性选择对强制性规范的挑战,进而引发了学校德育中教师角色的重构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汤哲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5)
20世纪中国现代大众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还影响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审美状态.从报纸、出版业、电影艺术等不同方面,现代大众传播催生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产生,影响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走向、表现形态,使之更具有了大众性.但是,它也带来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新闻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美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33-36
传媒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 ,藉此 ,我们可以立足于当代大众传媒预测其发展的未来。从文化层面分析可见 ,多元共存与更加人性化是当代大众传媒发展两大必然趋势。人类文化传播实践是对传播手段进行积极创造以及对这一创造的优秀成果进行积淀的过程 ,这种积淀必然促使大众传媒走向多元共存的格局。传媒的多元共存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个社会文化“复调”的硬件 ,从而为文化的多元共存提供广阔的空间。传媒文化的人性化是指传播媒介的发展日益趋向满足人意识沟通和思想传播的要求 ,是传媒本质不断张扬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延伸人的感官和媒介霸权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抽取伊犁州600名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进行幸福感问卷测评,发现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总分与居住隶属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宅面积等因素有显著相关,其中居住隶属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宅面积、家庭子女数、居住地、子女教育支出是影响伊犁州柯尔克孜族城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龙丽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6):138-1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文明和现代技术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尤为明显。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其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强势地位从理论上来说为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此,只有全面地认识这种影响,客观地分析这种冲击,正确地认... 相似文献
7.
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清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6):108-112
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络载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2):81-86
在乡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传统媒介如报刊书籍,在乡村文化初步发展中充当了内外输送信息流的载体。而大众传媒经过时代和科技的改进后,则为当代乡村文化建构实现转型提供了传播渠道,主要表现在更新乡村生活群体的思想观念、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重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在探讨大众传媒与当代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保存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如何深层挖掘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把控传媒与乡村教育的相互作用力,也同样值得人们反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阿斯卡尔·居努斯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文章通过在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实地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有以下特点:(1)柯尔克孜族宗教氛围不浓厚;(2)牧区宗教意识相对淡薄,清真寺数量较少,场所简陋,其宗教教职人员相对较少;(3)游牧的生活方式不允许他们完全履行伊斯兰教教义规定的一切义务,牧民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也因此受到限制;(4)宗教从来没有左右柯尔克孜族,伊斯兰教在柯尔克孜族中处于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原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2-15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日本媒体社会看耻辱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川口敦司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4):42-45
“耻辱感”是日本人日常行为的驱动力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当今日本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媒体,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耻辱感”文化。日本民众的耻辱感深层心理促进了日本社区集体意识的形成,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形成于康乾盛世时期的避暑山庄文化,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避暑山庄文化组成里,儒家文化是统帅、灵魂。避暑山庄文化主要在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大一统的情怀;人文关怀;理想人格;和而不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柳新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3-76
大众传播媒介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已成为犯罪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犯罪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表现,具体分析了大众传媒中存在大量犯罪信息的原因,并对如何规范大众传媒提出了基本设想,以期抑制犯罪的传播,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童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114-117
大众传播经典理论对人类传播贡献巨大,但近年来,以博客、播客、QQ空间等为代表的草根媒介发展迅速,强力撼动着传统媒介的强势地位。2009年,“中国博客大众化元年”后的第四年,草根媒介可以让普通草根民众一夜成名,让普通人成为博客名人,如今,草根媒介已成为网民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针对新环境下草根媒介对三个大众传播理论(“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意见领袖”理论)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包桂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5):28-31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重心就是对谎言的批判,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倒退的批判,通过这些批判的实践拨开大众文化具有的虚幻伪装,冲破它的压抑,并揭示出真正的文化艺术所具有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文化艺术能以不妥协的姿态对抗现实的不合理,以摧毁现实的物化逻辑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操控。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德育环境,被人们看成影响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要素之一。面对传媒的飞速发展,本文就如何开发其德育功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秀云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51-53
当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对纯文学而言既有危机也有生机。其危机表现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上纯文学生存空间的变化:纯文学自身阵地的缩减,一些依托于大众报刊的文学副刊消失,没取消的报纸副刊由过去的文学性向新闻性、消闲性转化。新的机遇则是:以数字化网络为核心的媒介融合,特别是网络和手机短信与传统纸质大众传媒的融合,使纯文学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欢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2-105
文化帝国主义不仅存在于东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与西方国家内部,加拿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虽然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众传播体系,但传播的内容却不是加拿大而是美国的,这一困境已经威胁到了加拿大的文化生存和身份认同。本文试图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发掘加拿大传播业困境的成因.为其他国家反抗美国文化入侵、发展民藏文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主要体现为“五四”以来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和文化实践。启蒙救亡思潮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导向深刻影响了它的产生、发展。“大众化”成为现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理论走向。文化世俗化及商业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渗入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对此探讨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