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宪政的国家,被誉为“近代宪政之母”.英国的宪政之路虽平稳,但又进行了持续的改革,这就使得英国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宪政形成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英国宪政以其完备的制度设计、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世界各国的宪政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和分析英国宪政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现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在英国宪政实践中,保障宪政的主要力量来自权力分立、法治、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等被公认的宪政原则。然而,通过对詹宁斯等人有关英国宪政学说的论述,可以发现民主在保障英国宪政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民主与自由一样,均是构成英国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白芝浩是一位有着独特视觉的宪政大师,他的《英国宪法》也是宪政理论经典。该书探讨的是处于实际运行中的政治“活宪”,侧重对英宪中政治惯例的阐释。这种视角对于中国宪政研究和宪政建设是有相当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造成英国渐进的宪政之路,主要是因为英国宪政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也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市民社会的成长导致了政治上的变化,从而使近代早期英国的宪政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自亨利八世在英国开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冲突就一直充斥于16、17世纪英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之中。长期的宗教冲突给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宪政体制的形成也在宗教冲突的长期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是存在千年之久的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政治格局在宗教改革完成后彻底终结;另一方面是宗教冲突直接推动了17世纪两场宪政革命的爆发。在此作用下,至17、18世纪之交,近代英国宪政体制初具雏形,议会主权原则、新教国王原则及人权原则等英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和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使大英帝国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在这种新形势下,英国被迫及时调整殖民政策,在各殖民地推行了一系列宪政变革,塞舌尔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宪政变革的推行,使得塞舌尔在独立前短短的20-30年间迅速建立了现代政治体制,并且以一种和平方式迎来了独立地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宪政变革的推行,是英国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从其出发点和目标而言,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英国的利益,这就是宪政变革的实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白芝浩是一位有着独特视觉的宪政大师,他的《英国宪法》也是宪政理论经典。该书探讨的是处于实际运行中的政治“活宪”,侧重对英宪中政治惯例的阐释。这种视角对于中国宪政研究和宪政建设是有相当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率先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英国,为缔造适应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结构,经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资产阶级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政体。 300多年来,英国的宪政体制始终在稳态秩序中运行,对国内国际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是英国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早期下议院与王权的宪政斗争主要体现在确立议会主权和争取法治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围绕着财政冲突、弹劾国王的宠臣和争取议会特权等三项内容而展开,实质是解决议会与国王双方的宪政矛盾。第二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争取司法独立的斗争,实质是专制王权和法治两种本质对立因素的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中等阶层的壮大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是这一时期英国宪政斗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现代实行宪政的典型性国家,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制度,则是在长期的法治运作中不断演绎、不断发展而来的。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思想是美国宪政赖以生成的思想基础;对英国宪政传统和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制度传统继承与发展是其生成的历史基因;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美国宪政生成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宪政"包含人民主权、基本人权、分权与制衡和法治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景柱 《东方论坛》2008,(5):111-115
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邦雅曼·贡斯当有关自由理论的最大特色在于他以时代的区分为基础把自由分为“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两种自由之间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存有一定的关联性。两种自由的结合是民主与宪政的结合,但由于两种自由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张力,两种自由并不能完全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农书写作在近代早期英国的兴起是英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近代早期的英国在人口、农业、教育和观念等方面所发生的显著变化,为农书写作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近代早期英国农业作家的人数和新农书的数量不断增加。农书写作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管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书中仍然存在可疑的或荒谬的内容,但是它们包含了大量实用、易懂的内容,且在乡绅中拥有较多的读者。据此可以认为,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书具有实用价值,在一些地方充当了传播农业技术的媒介。农书写作的兴起也因而对近代早期英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否有一种"主义",目前在国内尚存争议,但从思想史或概念史的角度去审视"宪政"的英文对应词"constitutionalism",在"制度"和"思想史"两种维度上将"constitutionalism"分别译为"宪政"和"宪政主义"既科学合理,也符合学界的一贯用法。并且,理解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宪政主义也能辨识作为制度实践的"宪政"在我国政治或法律进程中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4.
英国以议会制度为核心的独特的混合君主制在17世纪的形成,彰显出英国宪政革命浓厚的博弈色彩。从革命初期到“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度,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这一过程启示我们,努力避免负和与零和博弈,争取实现正和博弈,是一条迅速取得立宪成功的便捷之道。  相似文献   

15.
宪法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在近代宪政运动中产生的;凡是成功的宪政国家,均有一套成熟的公民教育体系,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核,公民教育是宪法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克服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法科学生具备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宪法教育的泛政治化,与公民教育紧密结合,多种途径加强法科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是英国近代宪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强大的王权保证了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势力日益增长的议会是对王权的制约力量之一,并渐渐成为贵族争取自由的平台;经历了宗教改革之后的教会退出政治舞台,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英国宪政的各种根源在都铎王朝时期已经有了各自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引发了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拥有传统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高校连年扩招以及时代对外语的新要求,给外语教学带来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汤寿潜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立宪派,是绅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汤寿潜与张謇、郑孝胥等绅商名流参与其间,积极策动清延预备立宪,关注官制改革,参与发动、组织国会请愿运动,对清末立究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的延误,汤寿潜对清廷渐生离意。武昌起义后,汤寿潜从权应变,由立宪走向共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英国宪制之一元化民主传统的认同与重述,贝拉米在《政治宪治主义》中构想了一种常态政治下的"政治宪治主义",以显著区别于欧陆及美国的相关政治宪法论述。贝拉米从权利冲突的性质入手,批评了司法审查的权利论基础,赋予了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以政治性质。在规范基础上,贝拉米接续了当下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念,对政治与权利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铺排并最终指向一种确保平等和参与的民主框架。贝拉米在理论上并未根本拒绝宪法政治,但认为常态政治本身就具有宪法意义和优先性。这样一种更为平和的"常态政治宪治主义"为中国政治宪法学的理论进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中国当下的宪治转型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