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社会改造工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不断创新理论,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空间和思路;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中各种矛盾诸方面之间的平衡点,在动态发展中妥善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关系;把党的自身建设的视角延展到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在领导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2.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献身的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要有热爱祖  相似文献   

3.
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要有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公正无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勤政敬业;要淡名利、重事业,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应模范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国家法律,防止权力的人为泛化和扩张;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中国现代化起始阶段,他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对于现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他把中国的现代化置于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强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完成.他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机制和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体,并提出了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目的"双百方针".他试图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我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五大报告中,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在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施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并且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途径 ,解放思想 ,重视发挥人民群众作用 ,对外交往以及党风建设等方面 ,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进行了异同比较。阐述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是时代的要求 ,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中国历史大转折和国际格局大变动的新境界中来思考问题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有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鲜明的时代特点 ,将精神文明建设寓于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中 ,寓于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 ,寓于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之中 ,寓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具体目标之中 ,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高度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通过总结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在深入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世纪之交,江泽民继承党总结经验的优良传统,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推进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方法论思想,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势发展的一个当务之急,是要求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要求“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教育事业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12.
把中国发展起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遵循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一直重视探索和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内涵、历史生成和发展走向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区别和联系是它们在各自轨道上既运行不悖又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制度保障和能力保障,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体制机制促进二者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它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全党的事业,更是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的事业.加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条件。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三十七页)党的十二大把发展教育列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重点之一,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又把“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写进了我国宪法。因此,如何进一步繁荣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又红又专的、高质量的各种专门人才,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呢?我们认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健全教育立法,实行“以法治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我们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全部事业和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着眼点 ,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略谈邓小平的教育思想郭翠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看成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重点之一,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为了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高校必须把邓小平理论课作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