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对新闻事实"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使读者在极短时间内可以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要义,好的新闻标题不仅体现媒体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本文试从六个方面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象似性理论的主要原则(映像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等)在新闻标题的句子结构、修辞、字体、排版等方面都有体现。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新闻标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挖掘更多新闻背后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是指用镜头语言表述的、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文章从新闻规律、地方特色、深度、角度和情感等方面入手,探索了地方电视台办好民生新闻的途径,明确指出了民生新闻的作用以及避免庸俗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浓缩"成分"精练电视新闻标题,从语言、语法方面探讨了起好电视新闻标题的方法,在对大量新闻标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浓缩句子的主要成分,运用单句和短语,抓住主要新闻元素,省略其他次要修饰(议论)等写作手法,实现新闻标题的简明扼要,达到让电视观众一目了然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对传播信息、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有重要作用。纸传媒体应多借鉴网络新闻标题,增强竞争力。标题应简约而厚重,传神而灵活。形成对新闻事件连贯整体的感受,进一步扩充信息含量,使标题充满动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以高度精练的文字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关键。透析英语报刊中新闻标题的功能、结构和特点,才能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翻译新闻标题时,既要忠实地再现原语的语义,又要维护并传递标题的美感,尽可能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以发挥其祈使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省略语使用频率高,常用短句、时态多使用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主动语态使用频率高.中外报纸新闻标题既有相同的语言特点又有不同之处.新闻标题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在Halliay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从分类、及物性、情态和转换四个雏度对美英主流报刊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揭示了外刊新闻标题反映其所在媒体的意识形态以及客观报道的相对性,提出受众在解读外刊新闻标题时应注意培养批评性语言意识,把握媒体的思想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9.
翻译者在我国新闻的英译工作中面临着如何将新闻词语准确地译为英语的挑战。通过阐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今日中国"新闻标题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于凤静 《理论界》2006,(7):187-189
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媒体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话语机会,而二者的话语机会实则取决于说话者和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接受效果等诸多方面。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两种媒体的话语机会,进一步探明两种媒体新闻的公信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公共新闻由民生新闻发展而来,在电视节目、报刊栏目、活动策划等方面已有体现。现阶段我国公共新闻发展面临的障碍包括公众对政治事务缺乏热情、传媒环境的诸多限制、媒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新闻的时效性与社会问题延续性的矛盾。发展公共新闻,应营造社区文化,提高公众对政治的热情;加强不同形态媒体之间的合作;媒体在讨论中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解决好"3W"问题;媒体及时跟进观点的报道和后续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传播与价值提炼的角度分析,经济新闻标题的首要功能是提示经济新闻内容。与一切诉诸感性层面的新闻类别不同,经济新闻往往诉诸理性,它不能以直接的形象要概念去表迭,这种失去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在信息传播上常常比拥有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要难很多。所以,经济新闻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标题向读者传递新闻的精华与核心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受众接收信息的欲望,实现经济新闻价值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新闻娱乐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当我们深入去探究新闻娱乐化这样一个"过时"的话题时,依然能够发现有许多值得斟酌与澄清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背景、合理成分进行简单梳理,重点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突出新闻娱乐化在新闻本性的迷失、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削弱、媒体的公信力的丧失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兰 《江淮论坛》2012,(2):154-158
随着微博在中国的普及,媒体记者对微博的应用也不断深入,这是专业媒体迎接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个开端。对于媒体来说,记者微博作为专业媒体进入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一个试验田,承担着与公民新闻的全方位对接、体验社会化媒体传播特性以及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占位"的功能。而对于微博平台来说,记者微博则扮演着新闻的直播平台、新闻线索的集结地、新闻的延展空间、网络评论的激发器以及信息流向与流量的调节阀的角色。记者微博要成为微博平台中的关键节点,需要在新闻信息的验证、碎片信息的整合、专业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此外,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媒体,为个人行为负责还是为媒体声誉负责,也成为记者微博需要把握的一种特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智能媒体时代,数据、场景、游戏等新的叙事话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这大大丰富了智能媒体新闻的产出样态。较之传统新闻生产,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手段更加多样、叙事手法更为多元、叙事视角更加多维,其叙事的融合趋势也愈发明显。究其根底,当前应用不同媒介技术的智能媒体新闻在叙事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不能遮蔽新闻生产的本质目的。由此,研究基于事实生产的广义上的智能媒体新闻作品,从叙事主体融合、叙事话语融合、叙事结构融合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直播新闻、数据新闻、机器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新闻、新闻游戏等智能媒体新闻的叙事新形式,分析指出智能媒体新闻在生产领域的叙事融合形态已经初步显现,并探讨融合叙事的实践逻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公共信息平台,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传媒的天职。当前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商业主义行为,造成了新闻报道人文精神的流失。要重建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就必须在新闻报道的题材选择上体现人文视野、新闻主题提炼上体现人文视角、新闻语言运用上体现人文意识和在新闻标题及新闻版式的编排上体现人文情怀,让新闻报道洋溢着人文关怀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为新闻机构规避了不少舆论风险。社交媒体形成的网络舆论场改变了原有的话语权格局,新闻机构同样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媒体危机事件增加。在社交媒体上,新闻机构的版权纠纷、社交媒体问题、声誉风险以及经营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媒体危机事件的导火索。新闻机构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应急管理降低潜在的舆论风险,维护媒体声誉。  相似文献   

18.
一、新的历史时期,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面临挑战 一个时期以来,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缺失,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的情形经常出现,新闻侵权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新闻宣传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媒体职业道德面临挑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受众对大众传播的需求是一种精神和信息的需要,但不同的受众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其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出现对媒体、传播内容的不同选择和理解。新闻受众的心理推动媒体的自我调整,调整后的媒体反过来再造受众新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媒体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强化艺术意识,写精写活新闻。  相似文献   

20.
徐亚平 《云梦学刊》2005,26(4):95-97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的精彩与平庸,直接影响到报纸是否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好的新闻标题,要完整地标出事实,直白地标出新鲜,鲜明地标出思想,逼真地标出动态,真挚地标出情感,灵动地标出形象,独特地标出个性,机巧地标出风趣,强力地标出气势,艺术地标出意境,巧妙地标出矛盾,奇诡地标出悬念,真正使标题能点睛出彩,显示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