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一个环境",同时根据其"交融美学"指出,这些园林提供了"环境审美交融"的最佳条件,从而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纳入到了其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中,改变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通常将园林视为艺术品的研究思路,其重要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以环境审美超越了艺术审美,更新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二是将中国园林视为"人与环境的交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园林如何帮助我们去创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艺术风格被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并以"室内绿化"的方式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迅速兴起。"室内绿化"不仅体现了古代园林美学思想,而且把中国古代园林,特别是明清园林的特点与现代空间交互映衬,使得设计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人—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件,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直接体现了先民的宇宙观,是和谐思想在生活及艺术领域的集中表达。本文以之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呈现,进而探讨传统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思想的源流关系,以及二者内涵和社会背景等的本质性差异,从而获得对我国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4.
孙文福 《理论界》2008,(9):144-145
悠久的中国古典园林以其蕴涵独特的东方文化精神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崇尚自然。追求和谐;讲究气韵,刻求意境;注重旨趣,笃求含蓄是中国园林的文化性格和魅力渊薮,也是以中国自然写意式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化美学缘起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契机,文化美学的内容主要在于:研究“美的规律”与作为工具理性的文化的关系,研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所反映的价值观与“美的规律”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作为工具理性的审美文化的各种内外关系。文化美学在当前的主要课题是:引导审美文化的发展符合社会的美的规律,其中包括审美文化的各个分支的特殊规律的研究,推动审美教育的发展,服务于人的本质的自由回归。  相似文献   

6.
王兴华 《理论与现代化》2000,(11):F002-F002
在人类创造历史的长河中,对物质文化的创造总是伴随着精神的需求,物质产品所体现的“美的规律”就是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形下的“器”与形上的“道”既相区分又相通达的表现。但技艺与审美等精神要素的联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非常不同的内容。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对物质产品的审美要求,总是以自然为高,以雕缋藻饰次之。但是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在现代工业设计、科学设计基  相似文献   

7.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10,31(4):102-105,112
祁彪佳园林小品文在晚明小品园地中一枝独秀。作者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在景观园林中寄寓自己的心志情感与园居意趣;并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借景"理论,妙合自然,于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意境,其小品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行文灵动、摇曳多姿,有时在景观解说文字中插入传说或历史掌故,使一丘一壑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张薇 《江海学刊》2022,(2):205-213
影园和休园作为明清扬州盐商郑氏家族的私家园林,兼有地理空间、社会活动空间与文化空间三重性质。郑氏园林空间的兴衰与郑氏家族的浮沉紧密相联,呈现出家族与园林消长同频之势。具体表现为:作为地理空间,郑氏园林兴衰与家族浮沉同频;作为社会活动空间,郑氏园林的社会活动折射出郑氏家族的政治立场;作为文化空间,郑氏家族精神积淀了郑氏园林的文化意涵。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物质形态的地理空间,私家园林对园主经济实力等因素的依赖性较强;作为社会活动空间和文化空间,私家园林受到园主思想与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观念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象愚 《学术界》2006,1(3):7-24
中西“文化”观念有各自的演化路径。在“辞源学”意义上,中国的“文化”一开始指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西方的“cultura”一开始指向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文化“指文治教化,其内涵主要在精神方面;西方的“文化”从物质世界扩展到精神世界;就现当代而言,中国通过日本的中介引入了西方的“文化”观以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学辞典》中,精神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存在于人类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人类的知识、风俗、法律、宗教、艺术等。狭义是指由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柳·戈里德曼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经常出现在他的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指一种包容了人类“宏伟感觉”、神秘的内在性和各种积极发展个性、自由观念、超俗性等精神内容的文化,并以此与市俗的、物质的各某一社会、民族具体阶段的特殊文化形式区别开来。在戈里德曼看来,真正的精神文化造就的是真正的物质繁荣。这种文化既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的,也是效率…  相似文献   

11.
道家自然观对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从道家的自然观角度,阐述了其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背后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文人园林在遵循权力场域的运作逻辑的同时有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它是以文人群体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权力网络;文人园林作为场域是以文化资本的争夺为中心的;文人园林内的行动者形成一定的审美惯习,但是这一惯习背后隐含着重要的社会区分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读《中国园林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杰  蔡同庆 《学术界》2002,(4):271-274
《中国园林艺术论》全书五章是丝丝入扣、生气灌注的有机整体 ,作者用“文学钥匙”开启了园林艺术殿堂的大门 :将园林与文学内容联系起来考察 ,揭示园林的文学化倾向、将园林与文人的人格精神相联系 ,探讨了文人心性情趣与园林的关系、用文学研究的方法带入了园林艺术的研究。此书不仅是一本有关园林艺术的学术著作 ,也是一次有关世道人心的、充满着对于人的终极关怀的发言 ,是试图为当代人类建立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人性化的物质空间与精神家园的一种设计。但此书对物化于园林中的文人情怀也缺乏一种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区别,在中国儒家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是敬仰和崇拜上帝,而主要是以现世关怀来代替"终极关怀",以伦理的"耻感"与审美的"乐感"来代替宗教的"罪感"和"爱感",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古代三大园林文化体系中,堪与古希腊、西亚园林相媲美的,是独具东方文化神韵的中国园林。大致而言,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有皇家(宫苑、陵园)、官宦(宅园、墓园)、文人园林与寺观园林四个类型,在其漫长的历史陶冶、发展中,成为纷繁复杂、独具魅力的一种审美文化现象。毋庸置疑,中国传统之儒、道、释时空意识、文化观念、审美情趣、伦理意志以及人格理想等,都曾经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建构与演变具有深刻影响。而从自然与人这文化哲学母题进行分析,中国园林文化的哲学之精魂,则无疑是老庄之“道”。这一巨大而美丽的文化现象所涵蕴的,是老庄“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与所谓“穷则独善其身”的“自由”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6.
葛金平 《学术论坛》2012,35(3):65-68,76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其含蓄美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乳水交融,相辅相成,经久不衰。文章通过对含蓄美的艺术表现形态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7,(4)
本文以诗为切入点,将南朝至盛唐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作比照,发现与其在精神气质上有共通之处,即都极力锻造美的形式,极力追求人的主体性与自由。依据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在艺术品的声音、意义、意象、象征系统四个层面,对它们作具体的分析和体察,希望获得一种更丰富和深刻的视角,从而对我们自己已耳熟能详的历史和文学达成更近于其本质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术》2007,(1)
现代物质生产领域正经历非审美化到审美化的过渡。企业审美文化是企业发展与审美文化发展互动促进的产物,也是时代审美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审美价值为最高取向。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与企业基本建设直接结合起来,体现出了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审美特征,促使企业从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层面按照美的要求加以优化,形成更加合理、更加有生气的机制,这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美学虽然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但其发展前景却不容过分乐观,要使中国美学真正走向现代化,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知道,在古代和中世纪,技术和艺术本是相通的。古希腊人所称的“特克奈”(tek-hne)一词,便既指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饪,又指音乐、雕塑、绘画、诗歌等等。从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生分离以来,人的统一的造美与审美活动分成了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分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领域。但归根结蒂,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美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也离不开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任何历史时期,物质生活中的造美与审美活动都是人类最基本  相似文献   

20.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在全球化背景和语境下,以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正从崇高、悲剧、诗意向物质生活充实、与精神生活相对平稳的状态发展,其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当代审美文化正处于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相互对立、科技含量和人文含量相互抗衡的矛盾中,运用美学对其进行批判成为当代美学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