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1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晚,以自治学社为代表的贵州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一部分新军官兵、陆军小学学生和会党群众,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统治,次日,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成立。这是继武昌首义,湘、陕、晋、滇、赣等省独立后,资产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是联邦主义在中国的一次制度实践.为挽救军阀割据的危难时局,学者引介西方联邦制,各省兴起省宪运动,民众积极参与,最终却为大小军阀所利用而成效不大.联省自治运动对中国民主化进程有一定推进,但其反中央集权的倾向不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县自治是较省自治更优越的地方自治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 二十年代初,中国舆论界流行着一种叫做联省自治(或称联邦制)的政治主张,即由各省制定省宪,依照省宪组织省政府,实行省自治,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即中央宪法),组织中央政府,以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这个主张早在清朝宋年就有人提  相似文献   

4.
陈炯明是近代中国地方自治和联省自治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努力将近代以来日益兴盛的地域认同和地方自治纳入国家建设的蓝图中,认为联省自治是实现社会和政治整合,在和平实现"国家统一"的过程中保持"民主建设"的政治方案。相对于以党建国的路径,陈代表了国家建设的另一种声音。陈之思想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由于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无法承担起实现政治整合和国家统一的艰巨任务,最终被历史放弃。  相似文献   

5.
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夺权和滇军侵黔,是贵州在辛亥革命时期发生的有密切联系的两次重大政治事件。这两次事件对以后的贵州、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都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了解这两次事件的经过及其后果,对研究贵州军阀史和西南军阀史都是有帮助的。一辛亥革命前,在贵州进行革命活动的是自治学社。这个革命团体在政治上接受同盟会的领导,并以团体的资格加入同盟会,不过为了便于活动,它仍沿用自治学社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任崇彬 《理论界》2014,(7):129-132
“联省自治”运动与其说是一种建国方案,不如说是那时的人们在国家建设方面无所作为的具体表征。权力的集中、对社会全面介入、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乃是现代国家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清廷因为无法于短时间内解决在旧有社会基础上建设现代国家的内在困境,最终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走向了崩溃瓦解。辛亥革命虽然使得清朝走向了最终的解体,但它并没有实现现代国家建设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权力集中。作为地方势力对集权措施的强烈反弹,“联省自治”运动是以一种斗争策略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的。该运动之所以走向失败,乃是在于只有在统一的国家之内,方可言自治,换句话说,任何自治都需以统一的民族国家为其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胡适,作为一名忧心国家命运的爱国学,他不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主张建立“好人政府”,实行“联省自治”,以维系国家的统一,消除军闯的混战,促进国内的和平;作为一个改良主义,他所主张的“好人政府”成为服务于北洋军阀的工具,他所鼓吹的“联省自治”也成为军阀割据的借口。他只求改善,不求推翻,最终决定了他与北洋军阀的关系:抑闯不成反拥阀。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一页。地方自治 理论的源起、曲折发展及其省宪运动的实践,均具有值得后人追思的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 来探讨这一问题:(一)地方自治理论的源起及早期发展;(二)辛亥革命后地方自治的成败; (三)北洋军阀时期省宪自治的实践;(四)分析与结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思想碰撞是同联邦主义的交锋,即建党初期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联省自治派的思想论战。建党初期,针对联治派提出的联邦制、地方分权、国家统一方式和军阀地位等问题,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对甚嚣尘上的联省自治思潮与运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发展的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完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建立起了大汉贵州军政府,由此开始了贵州从专制主义到民主共和的法制进程。贵州资产阶级创建民主共和法制的努力所遭受的挫折与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仿照西方民主构建法制的愿望是难以变成现实的。尤其在贵州这样的西部民族省区,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脆弱,加上封建势力、保守势力盘根错节,隶属于革命派的军事力量又极度衰微,这就留给了军绅政治人物建立独裁统治很大的空间,其后,贵州陷入地方军阀的统治长达23年之久都与这些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范红霞  戴素萍 《兰州学刊》2005,1(3):255-257
清末地方自治是预备立宪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是清廷与资产阶级的共同需要,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中有益的初步尝试.清末地方自治虽有诸多局限性与不足,但它却引领了近代的政治革新,助益了近代地方行政体制从省到乡镇的现代化转型,冲击了中国的专制统治体制,初步形成了具有科层化、法制化、一体化的现代地方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晚清苏州地方自治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自治是清末宪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出台固然包含着清朝政府消解革命的潜在用心,却也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愿望.由于20世纪初的苏州具备特殊的政治经济与人文条件,其地方自治活动领先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中国城市.诸如成立自治筹办处与城厢自治公所及自治议事会、创设街区市民公社、筹办地方民意代表选举等等,每一项活动在苏州都进展得如火如荼.城市工商资产阶级的政治热情在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清末的苏州地方自治从总体上说虽达不到当时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水平,它在不少地方留下了旧社会的疤痕.但它毕竟在民权基本建设方面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在中国地方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哥老会与贵州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的川、滇、黔三省是哥老会(俗称袍哥,所开之山堂曰“公口”)比较流行的地区。这几省的哥老会都分别参加了本省的辛亥革命;可是它在各省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本文认为,哥老会在贵州辛亥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也起过消极的作用。具体地说,它在辛亥起义前起的主要是积极作用,在辛亥起义后起的主要是消极作用。笼统说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期始终都支持革命,拥护革命是不符合实际的。一在贵州,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活动是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的。从二十世纪初到辛亥起义,贵州革命党人一直是注意联络哥老会的工作的。这一时期,哥老会这个秘密团体,因受清朝统治阶级的压迫,也愿意接受革命党的领导;所以,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14.
许鹏 《天府新论》2020,(4):19-28
马尔科维奇的社会主义自治思想是其全部理论成果的一个重要构件。自决的哲学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批判的思想元素为主要来源的理论基础,以及在集权与效率等核心问题上的理论规划,有机地构成了自治思想的内涵。实践派理论家关于自治的理论设想虽然为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但后者的政治实践与作为其思想资源的自治思想存在反差,自治思想自身也存在理论设计缺陷。回归自治思想的原像来考察其历史必然性并深入挖掘其理论设计的各个方面,恰当评估其在实践规划上的问题,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对“自治社会主义”这一在国际共运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制度模式为何走向失败作出前提性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理论上澄清是非,正本清源,更好地从深层解决好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省社科联最近决定,针对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中反映出来的在我省有广泛影响的谐误观点,确定一批选题,陆续召开小型的系列理论讨论会,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观点,逐个地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推动我省社会科会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9月16日和9月19日,省社科联和省党建研究会分别约请部分理论工作者举行了两次小型讨论会。现将会议情况报道如下,供其它学科的理论工作者参考,使这一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李元鹏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57-160
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被当成救亡图存的方案推上了社会舆论的前沿.孙中山与贵州自治学社都将地方自治视为救国之途径.前者以主权在民作为地方自治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以县自治作为行使民权的手段,并将地方自治规划为训政时期的主要内容;后者以"预备立宪"为宗旨,要走"个人自治--地方自治--国家自治"的道路,行"绅治"或"官绅共治",借以实现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与贵州自治学社对于地方自治之诉求,是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回应;而两者对于"地方自治"的不同表达,则反映了对"自治"理念理解之深浅与阐释角度之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冯祖贻、顾大全同志著的《贵州辛亥革命》一书,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从分析贵州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入手,分五章论述了辛亥革命在贵州爆发的历史根源、各个阶级力量所发生的变化、革命过程的特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字数十四万。中国资产阶级和革命民主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国陆续出版了章开源、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三卷本),金冲及、胡绳武著的《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多卷本),还有一些新的辛亥革命论文集。但据笔者所知,作为一个省(区),详细地、系统地研究和叙述辛亥革命全过程的论著还不多,而这种研究又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对全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填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将推动地方辛亥革命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因此,《贵州辛亥革命》如果说是一次新的尝试的话,那么,它是一次颇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严泉 《学术界》2005,19(6):92-97
从比较宪法与政治发展的新视角剖析"联省自治"运动中省宪制度特色,重点分析省宪制度设计与创新之处.其中省政体制度特色表现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方面,主要内容有行政权力的双首长制、行政与立法关系失衡、司法权力增强、直接民主制的广泛采用.而在处理地方与国家关系时,省宪则凸显地方合理分权与过度分权并存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宪政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盛达 《东岳论丛》2000,21(2):5-10
在批判资产阶级宪政理论的过程中 ,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宪政理论 ;西方宪政的两大核心价值观很动听 ,但掩盖不了其资产阶级本质。这一点又决定了当代西方宪政摆脱不了的困境 ,如三权分立与三权协力的困境 ,个人自治和人权与公共福利的困境 ,维护主权与保障人权的矛盾等 ,相对而言 ,社会主义中国在宪政理论和宪政实践上 ,对世界宪政文化已经并正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在各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但是针对它在我国的适用,尤其是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适用,研究尚少。本文拟从实际出发,对此作些探讨。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是在十六世纪由法国学者迪摩兰提出的,它之所以被各国广泛的接受,是因为它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与契约自由同为资产阶级合同法上的重要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就是涉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