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革命文学"来概括湖南文学建国60年的主流有失偏颇.政治标准不等于不以人为本,文学应服务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文学不断走向以人为本,出现了大量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具有直面政治风云、关注人生质量、透视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革命文学思想是他在域外革命文学思想和中国现实的主体体验中纠葛而成的,是他融会先进思想文化资源、积极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探求中华民族"固有之血脉"和追寻现代革命精神的结晶.鲁迅革命文学思想的发生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思想的现代生成,并与其创作、译品一起推进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进程,且使中国革命文化得到提升并成为世界左翼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对鲁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20、30年代鲁迅的“革命文学”观和“‘同路人’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但是,鲁迅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实际,对托洛茨基的文艺思想又进行了必要的扬弃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学研究会与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研究界从构造左翼文学历史的设定出发,把早期共产党人视为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事实上,文学研究会才是革命文学最初的倡导者.文学研究会认为,使革命得以成功的应是革命文学而非革命理论,呼吁文学家要创作反映社会黑暗与痛苦的革命文学.文学研究会开启的"文学与革命"讨论,引起新文学家与早期共产党人对文学使命的思考,他们从文学或革命的立场提出的革命文学主张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强调革命文学家的重要性与神圣性.换言之,将革命文学家道义化与神圣化,成为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峡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五对矛盾:一、古与今的对话研究中的矛盾;二、城与乡之间两种文化类型间的矛盾;三、本土文化与全球化态势间的矛盾;四、地区文化个性与相邻文化关系间的矛盾;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矛盾。宽泛地讲,这五对矛盾在地域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本文作者则结合三峡地区的文化状况作了一些较为具体的论析。并认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关注与对文学地域特点的关注相结合,才可达成对文学的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以及部分左翼文学,在文学史中常被概括为"革命加恋爱"现象.从都市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形成这一文学现象的深层原因.进步青年的激进心理形成于都市景观的视觉对比,而只有亲身流连于都市生活,在对都市意象的符号化把握中,才能产生出新的书写形式.对这些作者来说,激进心理和都市空间的欲望机制纠缠在一起,形成了"革命热情"的一大源头,同时其意识和创造力又受到了空间感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考察。在前五四时期的文学中 ,文学与读者的交流表现出多层样态 ,读者接受呈现出虚怀以待的低姿态 ;五四文学革命的启蒙作用是通过“审美向习俗的流溢”而具体实现的 ;革命文学对文学功能的功利要求则诉诸文学与读者交流的联想式认同模式 ;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又将读者纳入了创造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中。 2 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文学在阐释学的视野中呈现出了多彩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学是"写农民"也是"为农民而写"的文学,是深受农民文化滋养浸润的文学,农民主体性是延安文学的显在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语境和深广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文学转型,而农民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张扬则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谱系中,农民及其文化传统与延安文学最能体现本质性或本体性联系,因此也成为延安文学研究的有效论域和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体偏离、风格偏离与情感偏离,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探讨这种在中国现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环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性,对于深化革命文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文学影响下努力走向世界的文学,它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在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在传承中国文化文学的传统里,努力走向世界.它是努力走向大众雅俗流变互动的文学,在走向大众化的路途上,将求雅与随俗努力结合起来,构成其独有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