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阅读教学如此,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作文是学生把心里想的事,口中说的话用笔头表现出来,老师是代替不了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应因势利导,放手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写,去改,在作文课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孙玉纯 《新天地》2011,(9):131-131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需在促进学生作文学习方式转变上落到实处,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写作氛围,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本校语文教研组尝试优化作文教学结构,从五方面来实践:一、指导选材:力求生活性,纯真性。二、指导表达:因人而异,目标各异。三、作文讲评:多给鼓励,促上台阶。四、作文批语:巧用赞词,激发学习。五、授之以渔:教会自改。  相似文献   

4.
如何写好作文是令广大高三考生最头痛的问题,因为作文时明明有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好不容易表达出来又与想要表达的意思相距甚远。如何提高作文辅导效率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教学上强调要“授之以渔”,可这用在作文教学上却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仿写”是解决第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文教学呈“封闭式”,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呆板地死命题目,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作文教学远离小学生的生活之源,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语言成人化,结构成模式化,而作文的主体——人物、事件则极尽虚构化,这种传统的封闭作文模式导致了小学生越来越厌倦作文,越来越不愿上作文课。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相似文献   

6.
《成才与就业》2014,(Z3):50-57
"简历变身"来源于一次"读者面对面"活动。当被问到最想在杂志上看到哪方面的职业指导内容时,"请HR帮忙改简历"成了票选NO1。果然,当本刊在部分读者中发起这个活动时,收到的简历数远远超过了预期。有些学生甚至针对不同的岗位发来了两份简历,要求"变身"。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变身"或许是大家所期待的,"变身"的过程却是我们想呈现的。于是我们选择4份简历,邀请4位HR(人力资源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或进行批注,或完成修改,希望在批注、点评、修改后的简历中,有着同样需求的读者能与简历的主人一样获得启发,完成自己的简历"变身"……  相似文献   

7.
“文贵深,意贵新”,这是衡量作文质量高低的标准,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如何做到“文深意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理解,“满堂灌”的教学导致出现一批低能、被动的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优化课堂教学,培养高素质学生是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发现,对待作文,学生普遍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怕与应付。能开开心心作的只有少数作文“尖子”,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书本这个“本”抱得太紧了,没有让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写作主体、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进行亲密的接触、交流与对话,在教学中“沟通”与“合作”体现得不够。为此,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乃是封闭式作文教学和作文的条条框框限制所致,学生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开放作文教学,就能增强学生习作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总是教师头疼,学生生畏惧,究其根源,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大大降低了习作要求。因此,作文教学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学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变通,就为作文教学构筑了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2.
自组织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局进行的先富帮后富授渔、受渔1+1>2双赢合作,自助实现飞地经济生态位的正向演化。人性假设视角,自组织乡村振兴包括四种方式,即“经济人”与X理论型自组织乡村振兴、“自我实现人”与Y理论型自组织乡村振兴、“社会人”与Z理论型自组织乡村振兴、“复杂人”与超Y理论型自组织乡村振兴方式。战国李冰、北宋范仲淹、明朝徽商等古代基于人性假设的自组织乡村振兴(授、受渔劳动致富)的经验与智慧,对现代自组织乡村振兴的借鉴价值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育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但作文仅做到真实还不够,还要有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要从“真实”起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已的感受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写、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学生只有喜爱作文,才会“乐于表达”.从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啊,作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的习作起步顺利有效。让孩子喜欢上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一直在积极尝试探索着。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郭沫若也曾说习作就要“写尔所知”。然而翻翻一些学生订阅的优秀作文,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老气横秋,让人感觉颇为成人化:看着我们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同一件事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这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吗?  相似文献   

16.
一、网上作文现状描述:小学生作文新天地已形成传统作文教学中,师生间信息沟通的节奏缓慢、效率不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网上作文发挥网络优势,推动着作文教学的变革和发展。如江苏南京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作文”,作文困扰着师生,让师生谈“作”色变。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小学生作文习作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成了无源之水。要根治小学生作文中的弊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解决作文教学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追求高分数,我们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期望过高,要求他们能写得生动而有文采,简直把教小学生作文等同于教小学生搞文学创造,摆在了高高的神坛之上,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严重地打击了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造成小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也导致了我们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的心里话。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甚至形成了“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尴尬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