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对联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那雅俗共赏的对联,像无数颗璀璨的明珠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闪烁。探讨中国对联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对联的艺术规律和社会功能,总结对联的分类方法和创作原则,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观察、思考和反省,是语文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必须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抓准反思的着力点。根据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内容,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反思、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高职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语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一门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一直以来,因其教法单一,与职业教育缺乏联系,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实际功用和效果。本研究尝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深受国内外职教界欢迎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活跃高职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跳出学科封闭化的怪圈,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最高目标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定义与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技能发生预期变化。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则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行为技能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人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表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而对联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映射着两种迥异的文化。对联的特性决定了其翻译或是中华文化译介中最富挑战性、最难操持的技艺。因此,为达到译文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原文效果,译者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三维"转换,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对联的语义形式、文化意象、交际意图,以取得原文与译文的最佳等效。  相似文献   

8.
江玉玲 《新天地》2011,(12):269-26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漫谈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对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成,在诗赋骈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的特点。对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直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喜爱。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教材的出现,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新教材要求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向导师转化,扮演好顾问、同伴和研究者三重角色。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对联的译介是非常必要的。对联翻译可采取英语文学中双行体形式,翻译中应仔细考证内容,对于文化含量较重的典故用省略、意译、加注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2.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宫观庙宇中的对联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道教对联数量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武当山道教对联中,讲"仙学养生"的对联占有重要地位.武当山道教对联所见养生智慧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性命双修、内丹修炼和动静互摄等四个方面.这些养生智慧不仅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它可以给现代人治疗"现代病"提供宝贵借鉴;其对修身养性的讲求,有助于新世纪人们实现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5.
谈《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对联形式谨严、音韵铿锵、意义深邃,富于形音义三美。本文将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对联为例,探讨如何再现对联的三美。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对联以对联为广告形式,为各行各业推销产品和服务,传播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树立企业形象。它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良好的意境创造能力、情理交融的潜移默化之功和强烈的行业与时代特征,产生出良好的广告效应。不仅为现代广告所借鉴,而且本身也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它和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着明显的实践性、情景性、主体性和开放性.我们应通过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推进作文教学生活化等多种方式推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非语文现象,文本教学注重言语内容分析,忽视言语形式感悟,导致学生得意忘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下滑,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怎样才能完整落实语文的课程功能,提高语文教学实效已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语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失去了本味,被蒙上了一层功利的烟雾.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充满灵性,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要重视语言教学,而落实语言教学的关键在于占有材料,培养语感;感悟材料,把握规律;激活惰性,生成灵性。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语文工作者应从人道合一、人文教育、审美教育三个方面切入.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联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联作为最接近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翻译也应遵循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对联翻译的原则作一探究,以期对对联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