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区》2008,(23)
日本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国,在2006年,65岁的老年人就已达到266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0.8%,也就是说,每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的老龄化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老年人犯罪人数激增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德川家康日  朱蒂 《社区》2008,(34):54-56
日本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国,在2006年,65岁的老年人就已达到266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0.8%,也就是说,每5个日本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人口的老龄化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老年人犯罪人数激增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约有1000万登山爱好者,占全国人口的近10%。近年来,在这些登山爱好者中出现了一股登遍日本100座名山的热潮,这是因为日本有一本《日本百座名山》的书,是已故作家和登山家森田久明的作品。书中记述了森田征服日本100座名山的经历。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支浩荡的登山大军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且在这些老年人中超过半数是女性,这不能不说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又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4.
胡澎 《新天地》2015,(1):54-55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程度相当严重的国家,目前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何对自立的老年人予以支援、对生活不能完全自立、或需要他人照顾的老年人进行养老护理,一直以来是日本积极探讨并谋求解决的课题。日本老人多居家养老据调查,大部分日本老年人都希望居家养老。然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仅仅依靠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已变得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机构养老也  相似文献   

5.
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依靠子女养老仍然是城市老年人偏好的养老方式,他们更愿意与子女同住或者居家养老,而不愿入住养老机构。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选择居住方式有较大影响;此外,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健康状况、拥有女儿数量等也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与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趋势,有必要研究一下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而老年人再就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个人问卷》北京市朝阳区的调查数据,得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教育和经济状况对该意愿显著影响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给付将给医疗保险基金和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老年人医疗保险费的收缴比例和医疗费用的给付标准关系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同时也是涉及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重大问题。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比我国更快更早,为了缓解老年人医疗费用带来的财政压力和应对保险基金的赤字问题,日本政府曾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过多次改革和修正。总结中日老龄化进程和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上的相似之处,整理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而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医疗费用激增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国家为了使老年人有个充实、红火的晚年,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创立了各种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大学。对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尤其是琴棋书画的学习,起到了陶冶的作用。那么,在老年人的艺术教育中,怎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书画学习水平呢?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显著,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工作等问题已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建立了很多养老机构,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养老制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然后做出相对的措施。日本的老龄化对人口的工作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劳动力的需求跟不上,导致日本的劳动力产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做出了让高龄者也能顺利就业的政策。通过对日本老龄化现象的分析研究,对中国现阶段日趋显著的老龄化现象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基本需求型消费作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构成分布相似,综合考虑个体特征、家庭支持与社会保障三类因素的模型中,个体特征中的收入、年龄、教育等因素对老年人口基本需求型消费影响十分显著,尤其是教育对老年人口基本需求型消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支持与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口基本需求型消费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研究认为,提高城乡老年人口基本需求型消费尤其应当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从扩大老年人基本保障入手,而提高老年人口收入水平是扩大老年人基本需求型消费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可以试从增加老年教育投入的角度出发,关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投资消费,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中国东部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为求生存,在国民政府西迁政策号召下,全国范围掀起了人口"西进运动"。人口大省河南不仅人口数量迅速减少,人口结构也有变化(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而且打破了传统东多西少的人口地理分布。河南人口的西迁,对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偏远地区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战争引发的被动迁移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体系,需要立足我国老年人口国情,洞悉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特征和内容。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民族性、区域性、传统性、伦理性、宗教性、娱乐性等10大特征,涉及经济、家庭、婚姻、健康、教育、情趣等10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汉市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的事宜越来越凸显,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关决策。依据武汉市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武汉老年人口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养老基地硬件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也影响老年人的感知。并提出应加强对养老基地的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以及对养老政策的适度改变等措施来提高老年人口异地养老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门诊不仅是疾病诊疗场所,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多年来,我院门诊对老年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和生活质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资料显示,天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至2007年已达到156.2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的16.30%。如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使老年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有效地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应用研究的相关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佳 《今日南国》2009,(8):49-49
从日本南部九州岛北端的国东半岛伊美港出发,乘坐渡轮,20分钟即可到达姬岛。这个面积仅67平方公里的离岛,是濑户内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主要产业为沿海渔业和日本囊对虾养殖业。岛上人口2500人,其中34%为65岁以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通常有60岁与65岁两个界标。上个世纪末,全球人口进入了老年型。引起人口老龄化主要有生育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和人均寿命提高等因素。世界各国人口进入老龄型的步伐是不尽相同的,法国最早,为1865年,其他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则更晚。在未来一个半世纪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一直存在。老龄问题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老年人自身等各个方面,必须认真对待,审慎处理。中国于1999年成为人口老龄型国家,与欧美等国相比,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阿诤 《社区》2006,(15)
除非幼年夭折或英年早逝,我们每个人都将老去。这是一条再公平不过的自然铁律:无论强弱、无论官民、无论贫富,最终走上的都是同一条路,进的都是同一道门。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中国社会也刚巧跨入了老龄社会的门槛。中国社会“银发浪潮”的发展趋势是: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老年人的比重还会大大增加。据人口学家计算,到202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也就是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也就是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美国的旨在关注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的服务系统演化的概述,它也包含了当前美国各级政府讨论的话题:那就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到2030年美国老年人口将达到7千万,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是2000年的两倍。这不仅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还对家庭、劳动人口以及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有影响,另外还有不断增长的健康护理需求,对更好的长期的护理项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