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萨克尔冲破旧观念束缚,第一个把自家消费剩余的牛奶出售,一年收入三千元。为此公社开会表扬,还奖给他一台太阳能电灯。原来,哈萨克族牧民过去是“耻于经商”的。牧养的牛和马所产的奶汁,除自己消费就是喂牲畜,剩下的白白倒掉。公社奖励萨克尔以后,当地牧民倍受鼓舞,很快办起了电磨房、饭馆、干果、刺绣和皮革商店。牧  相似文献   

2.
在白雪皑皑的新疆天山、昆仑山的高寒山区雪线上,生长着一种名贵植物——雪莲。长年游牧于山谷中的哈萨克族牧民,对雪莲有特殊的感情,并视之为神物。  相似文献   

3.
心底的话语     
那是我从事文学翻译十几年来译得最痛快、最流畅的一篇作品——散文《树梢上的心》,而且是在电话上。这是张承志写我们哈萨克族的文章,很珍贵。听众则是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吐尔逊·卓勒木别提夫妇。他们用子母机在那一头静静地听我十分得意的译文,不时发出赞叹声。不久,传来一阵唏嘘声,而我自己也泪流满面。感动、感慨、感激——两代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被久久地遗忘  相似文献   

4.
自由     
我曾问过真正的智者什么是自由智者的回答总是来自典籍我以为那就是自由的全部有一天在那拉提草原傍晚时分我看见一匹马悠闲地走着,没有目的一个喝醉了酒的哈萨克骑手在马背上酣睡是的,智者解释的是自由的含义但谁能告诉我,在那拉提草原这匹马和它的骑手谁更自由呢自由@吉狄马加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绿草如茵的伊犁河谷,到白桦树茂密的阿勒泰草原,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弹奏着冬不拉逐水草而居。他们放牧牛羊,擀制毡子烹煮奶茶,酿制玉米酒,过着完全不同于农耕民族的生活。既使是这些年,在各级政府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牧民告别游牧生活,实现定居半定居,开始种小...  相似文献   

7.
自留畜政策好在新疆牧区的调查访问中,牧民普遍反映最满意的事之一,就是自留畜不受限制的政策。自从集体化后党中央规定允许社员有自留畜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一个时期把自留畜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几放几收,牧民很有意见,把自留畜政策多变,比喻为哈萨克族的民间传统游戏——“刁羊”。尤其是十年动乱中,自留畜通统被没收,造成牧民肉食、奶食、乘骑和生活需用皮毛的困难,集体经济又满足不了牧民要求,于是出现了牧民穷困,社队紧张,有人  相似文献   

8.
知识荟萃     
哈萨克族人名的来历新疆的哈萨克族,在给孩子起名上,有一套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前,哈萨克族人认为上天主宰一切,神就住在天上,所以把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星星等视为神圣的东西加以尊崇,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叫“阿依古丽”(月亮鲜花)、“珠勒得孜(星星)、萨吾烈(光芒)、“朔里潘”(金星)。  相似文献   

9.
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见1987年第5期《中国作家》),在表现哈萨克族风俗、宗教生活,以及对哈萨克族妇女形象的塑造上是有不当之处的。一些同志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指出这篇小说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尤其是伤害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感情,它的发表,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果。一位哈萨克青年作家曾写文章批评说:“一个作家,哪怕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一旦有如迷心窍般地被猎奇心所驱使——尤其是面对着自己并不熟悉的异族生  相似文献   

10.
王洛宾一生中创编的西部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无数,但真正使他名扬四海的,总是少不了那些早已为世人所熟悉的哈萨克民歌.究竟因何使他对哈萨克族音乐情有独钟呢?追寻他创作和生活的艰难足迹,或可使我们对他的创作经历和与哈萨克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与哈萨克族音乐的不解之缘有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感天动地民族情———记哈萨克族牧民阿布旦一家在雪灾中救助汉族矿工文/辛世福1996年深冬,一场3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勒泰草原。暴风雪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交通中断,房屋、棚圈被压塌,大批牲畜因冻饿而死,十多人死于雪崩,数百人被冻伤;上千...  相似文献   

12.
马头琴的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这是它的基本造型也是它名称的来历.上天把马头琴赐给了这个不善言谈的民族--蒙古族.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有了马头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兴许不会这么容易地向世人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美好图景,马头琴的声音是他们灵魂的倾诉.  相似文献   

13.
刁羊     
刁羊,参加者是哈萨克族慓悍的青壮年骑手。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争;既比勇敢,又赛骑术,是哈萨克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性的比赛活动。刁羊开始时,由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将割掉头的一只山羊羔放在草地上,骑手们在周围做好准备。只听号令一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美丽的哈纳斯湖畔,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轻的战士,骑着枣红马出入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为牧民调解纠纷。他就是边防某站哈萨克族战士,人们誉为“战士法官”的阿不都。阿不都于1984年入伍后来到这里当牧马员。1985年,部队开展法制教育后,他认真学习了“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他联想到平时经过蒙古包时听到的吵闹声,觉得很需要对牧民进行普法教育。从此,他外出时,便留心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5.
云落在湖里鹰翔在湖里天跌在湖里汽车拐过山脚直上天空太阳的金杯端在东边的山上月亮的银杯端在西边的}_白上探进这深深的酒坛频频举起为银白的天山祝福许是酒劲太醇醉得群山白发冲霄白毡房听呆了白羊群听呆了野果林听呆了阿肯弹琴的手指在天山上洒下柔婉的细雨浪花层盈竖起一百面镜子哪面都映照出天山的圣洁一个哈萨克小姑娘鹰帽上站着个太阳骏马的四蹄奔驰,比光还快牧女的鞭声抓过来,驱赶湖里的白云岸边的羊群所以这里的牧歌格外动情松涛翻涌着湖水翻涌着羊群翻涌着哈萨克女人的花裙翻涌昔翻;甭着天山特有的风情人,一到这里灵魂都纯净了那…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烈日高照的盛夏,还是风雪交加的寒冬,在2万多平方公里的新疆玛依勒大草原上,人们总能看见这个马背流动文化站.文化站的主人是托里县喀拉托别牧场哈萨克青年民兵巴哈提和博拉提,牧民称他们是草原上的“吉祥鹰”. 玛依勒草原地处西北边陲.那里远离都市,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十分贫乏.长期的游牧生活给草原上的青年人带来许多苦恼.他们有钱能买到香烟烈酒,却发愁买不到精神食粮.精神上的空虚和无知,使不少青年变得粗鲁愚昧,打架、酗酒已成了常事.巴哈提看到  相似文献   

17.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赛汉乌力吉草原上,有一个颇受蒙古族牧民欢迎的工厂,这就是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这个厂论人数,只有60多人;论厂房,不过是几十间土屋;论资本,只有20多万元;论产值,一年也只有30多万元。那么,为什么牧民一提起它就“赛,赛,赛”地赞不绝口呢?主要是20年来,这个厂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牧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现在全厂有12种行业,从全套的蒙古包到牧民日常生产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