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庶铭 《老友》2008,(7):43-43
退休后,我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每天早上我就像上班一样准时打开自己的电脑,撰写博客日志,阅读博友的最新评论,也积极参与到对博友文章的个人评论中来,既交了朋友,又开阔了视野,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心情愉快而充实。  相似文献   

2.
曾经多次在公开或私下谈论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感受是倍觉惭愧。一来自己读的书少得可怜,即使近几年有过一点阅读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二是每每读完一本书,总要感叹读书好,一定要多读书,自己思想上、工作上能有些许的进步应该都仰赖于读书。同时,每每见到身边有学识、品德高尚、能力不凡的人,深层探究他们的成功,往往也是归功到读书。阅读,洗涤着每个人浑浊的心灵,让人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我最初的阅读,来自于懵懂的年纪,乡间散落的小人书。薄薄的一本,因为传阅太多次,总显得那么破旧。书本上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黑白的画面,简短的文字记述着扣…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蒋蓝 《阅读与作文》2007,(12):12-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相似文献   

5.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不仅会使幼儿有正确的发音说话习惯,而且会使他在精神上充实高尚。据说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则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有精神的饥饿感。人生的很多习惯、很多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一样。  相似文献   

6.
尚秀丽 《新天地》2011,(11):284-284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文章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而阅读教学的成功就是教师教完了一篇文章,学生都想去读同一类的其他文章。为此我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来激活我的语文课堂,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选材点评 这篇叙事散文所表现的主题是作者对经典阅读的感受。所以在选材上紧紧把握自己从小到大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思想成长变化这一主线,从而使文章主旨集中,形散而神不.散。由于作者涉猎广泛,选材丰富,见解独到,内容充实丰满,具有一定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铁凝 《社区》2013,(14):4-4
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开始读教科书以外的书,才叫开始了阅读。如此来算,我读过的书也是比较多的。究竟是多少,连我自己也难以如数家珍那样如实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我成长的特殊经历造成的。我大学读中文系,那时主要是读文学作品,但是印象最深的,得益最大的还是读了许多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与杂文。但是毕业后却在中学主要教高中地理课,也兼教语文。受当时的中学校长李广扬先生的影响,却喜欢胡乱地随手翻阅各种各类的闲书,比如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集,《史记》及《资治通鉴》之类的史书,都在随手翻阅之列,却又没有一本是从头到尾读完的。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我认为移动阅读好,它能让更多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移动阅读是指人们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博客、微博、微信、视频等。相关移动阅读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颠覆阅读”的“难以为继”,在文学史上的印证就是“江郎才尽”。对“江郎才尽”,文学史上有多种解释,此处认为,江淹是以“颠覆阅读”的手段来使自己的诗歌达到一种独特性,故意用一种怪诞或隐晦的文风,用一种奇哨怪仄的意境或修辞手段,来实现自己诗歌的新鲜感甚或冲击力,以震撼人们视觉、听觉,但这种文风难以为继,文学史告诉我们,“颠覆阅读”也是需要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很多农村小学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感棘手,常常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学生对写作也是毫无兴趣,听到作文就“头痛”,写出来的文章也淡如白开水。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致使他们有时想要写,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 有些人认为,当一个语文教师整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备课,讲课,批改作文,那有什么意思?而我则以为,能使我乐此不疲,孜孜以求的,却正是那种极其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下面就让我以二十六年的实践体会来谈谈自己的乐趣。一、备课使我不断充实。中国古代有一篇谈教育的文章《学记》,其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的话,意思是强调在学和教一对矛盾中,怎样处理好吸收与运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而这对矛盾的两个侧面,通过教师的备课,都能够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成才与就业》2015,(4):62-62
我对我的阅读挑战感到兴奋不已。我觉得阅读能充实人的智力。书籍能让你全身心且深度地想一个论题,比现在大多数媒介更能让你深入地沉浸其中。我期待着把我对媒体的关注转向阅读。——元旦刚过,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其主页郑重地写下了自己2015年的挑战计划:每两周读一本新书——着重于学习不同文化、信仰、历史和科技。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6,(11)
阅读应当被看作星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做才较为快捷有效呢?总结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要包括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而从事文学活动的人有作者(大多是专业的)和读者(大多是业余的)。因此,对于文学的研究应包括对阅读行为和对读者的关注。应该说,文学阅读与读者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读者一词的定义,就应是指阅读作品的人。笔者认为,一部作品是在阅读中才得以现实化,才最终实现它的价值的。作品含有等待阅读的期望,同时,不同作品就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因而作品、阅读和读者是三位一体的。作品导引阅读,阅读中产生出读者的意识;反过来,读者意识又影响其阅读方式,阅读方式对作品内涵有能动的整合作用。对此,本篇论文拟从阅读与读者境遇的关系进行一些论析。  相似文献   

19.
家庭阅读推广对于家庭成员,尤其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家庭阅读,营造浓厚家庭阅读氛围,通过家庭阅读有效助推全民阅读,文章主要采取文献研究、个案研究与功能分析结合、经验总结和描述研究相结合等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促进家庭阅读工作的不足与对策。从家庭阅读切入,阐述了家庭阅读的内涵与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情况及面临的问题。同时,从更新家庭阅读理念、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充实家庭藏书资源、创新家庭阅读方式、建立图书馆对家庭阅读的指导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家庭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白岩松 《社区》2010,(32):6-6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个是职业性阅读。我是一个新闻人,家里订有很多的报纸杂志.我没有一天不逛报摊的,包括上网,我要看每天的新闻和每天的报道。第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