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仍然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辩证分析,为我们今日全面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启示。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对不同的民族主义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并深刻把握其双刃剑的特质。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地调适民族主义的时代内蕴,构建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4,(2):108-112
本文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为个案,来探讨后发展国家中所存在的"文明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感的解决.休谟的民族主义迥乎不同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反民族主义的独特面相,它试图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祛魅,来着手对先进文化的复制,用以实现"文明化".这种以发展为要务的民族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相当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兴起的一种对全球社会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意识形态,截至目前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的范式演变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不无关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经历了相沿承袭的三个演变范式:文化民族主义的印刷"机"缘范式、族裔民族主义的种族血缘范式和公民民族主义的领土地缘范式。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范式和与之相应的传播模式的梳理,以期厘清西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球社会历史的正反影响,进而透视其固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4.
19世纪马克思与阿克顿对民族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江 《学习与探索》2007,1(4):79-84
19世纪自由主义大师阿克顿勋爵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民族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现象,并且都认为民族主义并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是,两者的批判目的是迥然不同的。阿克顿勋爵的出发点是反对一切形式的革命;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目的则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乃至实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具有强烈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然而,19世纪大师们对民族主义的批判都对20世纪特别是当代西方的民族和民族主义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认识和研究民族主义也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20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主要是美国)学术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综合性考察。这些文献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是90年代之前国外学术界的重要话题之一。其中心观点是,中国在近代之前的认同核心是华夏文化,并无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主义观念。面对近代以来的失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引入了民族主义观念,用以作为抵抗外侮、建设民族国家的理论武器。美国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是对"冲击—回应"范式下的一种经验支持,民族主义的近代起源说及其历史作用因而成为当时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主义向什么方向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思潮将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剧烈冲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历史经验。然而这种认识却忽视了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即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或宗教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内涵与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甚至是与初始时期的思想内涵截然不同的。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的社会主义和50年代的社会主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宗教作用和殖民统治时期的宗教作用,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有多么惊人。本文将从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入手,分析普世性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在近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常利用的思想武器,它在“全民族利益”的名义下推行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纲领,追求国家的统一、独立或向外扩张等目的。民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在日本近代历史上,当两方殖民主义者用炮舰威逼日本开港时,反幕府势力曾经掀起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旨在发展同西方国家的一体化关系和在俄罗斯出口道路上设置一定的技术障碍和贸易壁垒。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贸易壁垒主要涉及俄罗斯的深加工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占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出口的比例传统上规模不大。中、东欧国家市场征收俄罗...  相似文献   

9.
政治右倾化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历史必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内容或目标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有着"同一性"特征,且日本执政的保守政党实施政治右倾化所奉行的保守主义理念含有民族主义成分,进一步证实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具有民族主义特质。日本保守势力的保守主义执政理念体现为政治右倾化及其民族主义言行,并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智 《浙江学刊》2007,8(3):78-84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华夷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鸦片战争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民族主义的这三种观念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开始萌发出新的世界观念和民族意识,但作为一种已根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思想,它不仅没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场景下,还和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西方的近代民族主义首先是由梁启超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梁启超和知识界的其他一些人对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来看,第一,他们都认为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就是“民族建国”,而“民族建国”所要建立的是单一民族的国家;第二,他们介绍和宣传的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主义;第三,他们都视民族主义为救亡图存、建立民族国家的不二法门。但到了1903年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辛亥革命前后,建立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识并得到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于所有中、东欧国家来说,转型时期银行系统出现危机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加大银行部门改革力度是必要的。中、东欧国家政府对放弃国家银行的监控持谨慎态度并竭力确保国家对主要银行行长理事会的影响。专家们认为,中、东欧国家金融部门的改革和建立有生命力的金融机构是转型阶段确保整个民族经济改革与稳定的关键。目前,中、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爱沙尼亚和波兰都正在逐步和坚韧不拔地实行经济改革,通过国有部门的私有化和把大量股额出售给有影响的外国投资者的方法,积极推行银行部门的再结构化。多数中、东欧国家政府都非常关…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欧、东欧国家科研体制改革黄育馥80年代以后,中欧、东欧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剧变给这些国家的科研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1993—1994年,匈牙利、波兰、克罗的亚、德国、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一些社会科学家对中欧、东欧国家的科研体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伊克巴尔民族思想的发展和构成:他对印度穆斯林作为一个民族的理论阐述;他通过揭示民族主义与西方历史及基督教的关系批评印度穆斯林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他的民族思想中的宗教、政治意味;他的民族思想对巴基斯坦国家理论的影响。这些探讨都是在对伊克巴尔本人作品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东欧国家发展的七大趋势[美]J.N.科尔第一种趋势:向市场转换。东欧国家,在实行部门改革之前,存在着两种机制:一种是指导型经济管理机制,东欧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体化主要是通过这种官僚主义的协调机制而实现的;另一种是市场机制,但其作用甚微。当东欧国家社会政...  相似文献   

16.
东欧国家的经济政策〔俄〕A.涅斯捷连科最近3—4年,东欧国家经济持续高涨。其原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东欧国家经济活动的自由化,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货币、信贷部门的稳定。外部因素有:外国资金的流入和对外贸易行情的稳定。1995年初,匈牙利出...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史学术委员会建立于1958年,是隶属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一个全国性研究机构。M.涅奇金娜院士一直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全国的史学研究;帮助总结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史学经验;促进对资产阶级历史科学现状的分析与批判;帮助提高史学的研究效果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考察了若干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和信仰论述,对于我国宗教政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反思,尤其是对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作了新的说明,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事业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尼赫鲁(1889—1964)是印度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与圣雄甘地被公认为印度现代史上两大最杰出的人物。作为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尼赫鲁参加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独立后又长期执政。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尼赫鲁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主义思想。本文试图就尼赫鲁民族主义思想为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欧原有的民族主义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运用后民族主义来概括这种呈现新动态的民族主义,而分析传统的西欧民族主义如何向后民族主义过渡是考察后民族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文以事实为例证,重点考察了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从而论证西欧后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