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为中国实现富民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丰富而又具体的思想和途径,而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又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的内核: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公有制为主体”为和谐社会构建确立了正确方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了不竭活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解读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5年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学者们关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前人提供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谐社会建设。这些思想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的混淆,从而出现将儒学等传统思想资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的方法论迷误,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易产生误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形态为本质属性。从政治经济基础、构建路径到最终价值取向等要素构成的基本逻辑构架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之下完成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儒学等其他思想体系,后者充其量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明确这一点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与构建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以批判作为其逻辑起点,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马克思这些和谐社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并且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其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课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领域、理论和主体等方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出发,考察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剖析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论内蕴;辩证法理论要进行不断的创新,赋予它以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当代西方文化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允鹏  高文金  姜华 《理论界》2006,3(6):26-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仅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而且也能够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反之,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又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追求和谐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有赖于相应的制度保障,法治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障形式,通过法律的实际运行来实现人类的和谐理想.马克思自由法律思想与其共产主义理论在本质上一脉相承,都以和谐为本.在当下中国,马克思自由法律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为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内在关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二是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三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徐鸣 《兰州学刊》2006,(1):124-127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对当前国内理论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它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就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适应新趋势、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在定位、内容、途径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依据与思想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理论指导。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同时注意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和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吸收和借鉴其积极成果,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完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与思想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必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关键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价值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前提;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王斌  李康平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的高度统一和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与政治建设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坚持“五个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有机统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治建设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与政府管理与建设新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