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在带给我们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自然、社会中的地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我们在这次大地震中的得与失:人力是否无所不能?"人性"对别的生物是否意味着无情?生命的价值如何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对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佳 《南方论刊》2008,(12):79-80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与以往发生灾难事故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政府和军队的全力抢救外,民间也自发的进行了各种抢险救灾活动,而这其中,互联网功不可没。它的出现为人们在这次地震抢险救灾中提供了种种方便,相对其他媒体,互联网更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这也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改正,从而让互联网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对受灾居民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受灾居民的视角分别从人身、财产、就业或收入、心理等四个方面评估"5·12"汶川地震对受灾居民的影响,分析受灾居民受地震影响的差异,研究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地震影响在各县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原居住地与所在镇镇区的距离越远,地震影响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地震影响越小;受灾居民的其他债务金额越大,则地震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在对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模式进行哲学反思时,不仅要看到集体主义与儒家传统之间的关联,也要看到它也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一个本质方面.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发展过程的详细清理,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实现了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辩证统一,提醒人们打破以往的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也要坚持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否则可能会重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覆辙.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性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解放。西方教育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时间观念、人性倾向、生活原则、主体精神四个方面来把握。我国的教育传统仍然可以在教育现代性的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害移民问题引人注目.灾害移民作为一种具有生存性和发展性双重性质的移民,其权益的识别与保障对于重建与发展、社会稳定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灾害移民权益与保障主要反映在其生命权、发展权、环境权、知情权、平等参与权、受助权、和谐权等方面,由此,政府在移民权益维护方面应负起法律保障、组织保障、经济保障、社会管理、环境保障、人权保障等责任.  相似文献   

7.
现代危机事件复杂多样,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平台创新危机管理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却出现了门户网站功能的缺失。本文试图以汶川大地震为例,从网站内容和版面设计的角度对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提供一种应对危机的新途径作为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壮汉双语教育在广西已经推行了三十余年,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目前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在嬗变,其宗旨越来越合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仍处于衰退中,要重点从制度保障、构建壮语文生态环境、深化推广壮语文工作的内涵以及制订长期计划、做好短期安排等方面振兴壮汉双语教育。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国的志愿者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志愿者行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是令人瞩目。就其文化价值而论,"5.12"志愿者行动具有明确的文化导向性和文化整合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就其社会价值而论,"5.12"志愿者行动强化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增强社会互信、催生公民社会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就其个人价值而论,"5.12"志愿者行动提高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志愿者作为人的个人价值;就其经济价值而论,"5.12"行动在抢救社会财富的同时,通过志愿者的个人劳动,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已经到来,而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也需要民间组织.这次抗震救灾证明,民间组织承载了更细化的公共产品提供、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公开等功能,是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民间组织将会在灾后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作为参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一股重要力量,具有动员鼓舞、补充资源、维护稳定、凝聚力量、组织协调五个方面的作用,并通过组织载体、环境载体和活动载体发挥出来。非政府组织之所以能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这些作用,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宽容和认可、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大地震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要进一步拓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作用空间,就需要提高对非政府组织作用的认识,改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机制,构建多元参与主体,做好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汶川地震灾区投资项目和各兄弟省市对口援建工作的逐渐结束,汶川地震灾区整体上进入了后援建时代。灾区农村居民是整个汶川地震灾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基于灾区农村居民的能力视角,汶川地震灾区的农村后续发展面临着农民主体的可支付能力和农村社会资本负向发展的双重困难,加大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源投资、完善制度,提高其可行能力就成为灾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重建工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进入关键阶段.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灾后恢复重建要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艰巨紧迫的恢复重建对受灾县市政府能力来说无疑是个严峻挑战.受灾县市政府重建能力怎样? 如何进行评价?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以六个重灾区为例,对政府重建能力进行评价比较.研究表明,各受灾县(市)政府重建能力及其分项能力排序基本一致,且各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受灾县(市)政府重建能力和受灾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与地震前其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深入分析发现,重建资源获取能力、整合能力、配置能力、运用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最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牵动全国,震惊世界.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飞抵灾区,政府第一时问发布权威信息,大灾当前,这两个"第一时间"是何其重要.在第一时间做到行政透明,在第一时间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这不仅是勇气、胆略和责任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法律义务.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以汶川地震为时政分析背景,分析了在公共危机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可能性从政府法治环境、公民权利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必要性从理论基础、权力诉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从主体、制度、法律三个层面为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多个维度和视角重新审视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指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从生态学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化、被动化疏离了整体生态;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来看,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内在本质分别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规律性和实效性;从"增权赋能"理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策略体现在相信并激发学生潜能、创设情境、积极利用高校社团。  相似文献   

16.
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未来人性境界的完善程度,也必然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我们通过反思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滞后,其目的是让大学的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使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灾害救助是一个满足灾后需求的过程。巨灾引发了巨量的、多元的、长期的救助需求。对"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的案例研究表明,"浪涌能力"、"社会脆弱性"和灾后恢复的社会过程在资源需求数量、受灾者需求的内部差异性和灾害需求持续时间三个维度上都对灾害救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灾害救助政策需要回应这些要求,通过"全危险"物资储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方式来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弹性,通过开展社会脆弱性评估,并依据社会脆弱性的分布来发展和培育NGO满足差异性需求的能力,通过发展本地社区互助网络来推动灾后恢复社会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毕向阳  马缨 《中国社会科学》2012,(6):151-169,208,209
基于汶川震后入户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水平模型评估与分析灾后过渡期集中安置点和普通社区灾民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为灾民提供了两类社区情境,受灾严重的安置点灾民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劣于普通社区灾民。两类社区情境中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社会机制存在差异。相比普通社区,在安置点,资源损失给灾民带来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也更为显著。这体现了灾害境况中集中安置点作为一种特殊社区情境具有更强的"社会力",在政策意义上则凸显了灾后心理救助中社区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探讨西藏教育民族特色的形成的理据、改革开放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书写了中国内地灾后救助动员形式的新篇章.建国后我国两次重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救助动员形式,说明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基于当前中国"大政府、小社会"的事实,"政治动员为主导,辅以社会动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仍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且是当今中国社会效率最高的灾后救助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