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即思想     
对善于探索自我、开发自我的人而言,思考自我是一种强度大,内涵丰富的研究,我喜欢磨励我的头脑,而不是把它填满。  相似文献   

2.
谭大康 《科学咨询》2008,(16):61-61
如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对正确解答应用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智珠     
郑辛遥 《领导文萃》2013,(19):109-109
格式化的头脑,只能繁衍出格式化的产品。当感情和金钱缠在一起时,最后失败的总是感情。  相似文献   

4.
绊脚石也可以成为垫脚石,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这是某市组织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时出的一道题目。我认为,这道题目出得很有水平。它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和了解应试者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规范了应试者答题的主要观点和基  相似文献   

5.
经常看到别人做事麻利,有时难免心有不服:你的那点本事跟我差不多,给我干那事定会干得比你好! 你的职场人气指数有多少?问得好!它及时给了我一份进行反思的清醒剂。是的,也许别人的能力跟我差不多,甚至不比我强,但是为什么他总是做得好,而我自己总是起伏不定,原因在哪7 原因就是他还有其他人的协助,而我用的是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这就是区别!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拿了一套题做给学生测验,我有一个习惯,任何一次考试之前,我都不会先看题目,而是和学生一起做,因为我觉得事先知道题目后,会不自觉地给学生讲,特别是平时不常见的题目,极怕学生做不来,这样一来会达不到考试的目的。但是没想到这次的题非常难。  相似文献   

7.
××同志: 关于“无欲则刚”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目,却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目。 我之所以想到用这个题目与你进行讨论,是鉴于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无欲则刚”这个命题本身,很有道理。其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面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欲化思潮某种程度的泛滥,“欲”太盛而“刚”太少的情形已经相当普遍和严重。其三,无数实例证明:只要私欲不加遏制,就几乎是一切罪错的共同的主观原因。其四,做到在党性原则、党的路线这些重大问题上不动摇,讲口号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倘若没有高尚的人生观、无私的人格操守来作保证,就有可能贯彻不到底,甚至出现“双重人格”,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树与草     
《领导文萃》2007,(12):103-103
一棵树不幸生长在坚硬的岩石上,它无法长大,不久,这棵树便死掉了。 树临死时悲叹道:“唉!我长错了地方,我的一生还不如一棵小草呀!” 一棵小草生长在美丽的公园里,它每天都得到园丁的关爱,它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展示自己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王涛 《决策探索》2008,(4):63-63
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于把握的难题.历代的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曾做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艺术虽然是一种意识,但它是客观现实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互影响,并对决定它的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另一种则认为艺术与社会现实无关,它是艺术家头脑的主观产物.  相似文献   

10.
微书摘     
在一个人逐渐成熟之际,为何只能变得更加谨慎呢?我想是由于害怕失败的缘故。我总是容易忘记我的收获,却只记得所有失去的。挫折堆叠得很高,它摧毁了我全部的信心,直到我长大成人后再也没勇气尝试冒险。我用前半生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成年人,也许后半生该学习如何做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种人: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工作上无可挑剔。但是,他们的嘴似乎“冷”了一点,专爱给领导挑毛病,甚至有时在公众的场合下“哪壶不开提哪壶”,让领导者下不来台。人们习惯上把这种人称为“逆才”。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于把握的难题。历代的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曾做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艺术虽然是一种意识,但它是客观现实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互影响,并对决定它的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另一种则认为艺术与社会现实无关,它是艺术家头脑的主观产物。不同的观点,最终会导致对艺术作用的完全不同的看法。艺术是由人并为了人而创造出来的,它的中心是人,我们  相似文献   

13.
我写过两篇文章,都没有拿出去发表。一篇题目是 《官话、套话、官套话》,另一篇是《混账!笑话!》。 我想把这两篇文章里面的意思改成一篇文章,用 一个题目《官套话和笑话》拿出去。 第一篇文章里面写:  相似文献   

14.
三分之一     
人总是那么古怪,我觉得人心好像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它的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无意地保留在过去的日子里,如同将一瓶酒珍藏起来,为的是使自己相信,我们还替自己保留着什么。还有三分之  相似文献   

15.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3,(19):101-103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做优秀的副产品。现在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广角》“读者点题·大家作文”出了个挺有意思的题目:你腐败过吗?我觉得它有意思是转换了定向思维。有人说:腐败是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腐败分子呢?  相似文献   

17.
无知者无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四道数学题。有一个学生前面三个题目解得很顺利,但是第四个题目很难,让他一筹莫展,他苦思冥想,一直到凌晨才把它解出来。这个题目用了这么长时间,他十分惭愧。第二天,他把作业交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畏难、甚至恐惧心理,学生觉得作文难是什么呢?主要是老师留下一个题目之后,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觉得很难找到素材,所以没办法,只好编,一编就落入了俗套.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鲜明的个性:写做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车上让座;写父母的爱,就是生病上医院;写老师,就是来家探病,替"我"补课;写到同学,就是关键时刻借给我学习用具或不会做题时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那么,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19.
我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和对考试的研究,发现解析几何问题是高考中学生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试题,究其原因可能是这类试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且解法灵活且计算量大而造成的。其实要改变现状也不难,就我本人的学习及多年来学生反馈信息来讲,解析几何题目并不是难题,它是有路径可循,有法可依的。要做到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有路径可循,有法可依,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正20年前,刚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个做文字工作的科室,科长是单位有名的"笔杆子"。在别人看来,我能跟着他工作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是他似乎对我不太感冒,总是挑我的刺儿,我写的材料总是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有时他还会摔到我面前,态度严厉地命令我重写。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