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中国影戏“例戏”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影戏在上演正戏之前,一般都会要先演出一段仪式性的“例戏”。各地影戏“例戏”的演出时间长短不一,形式也繁简有别,其剧目也要视场合不同而选择,但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场合的“例戏”演出,其文化功能都是一样的,或恭请神灵为俗民祈福纳祥,祛邪禳灾;或是借其超度亡灵。  相似文献   

2.
平凡最难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聊天,谈到演戏的心得。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老师就不像样子。”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进不去,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外一位这样答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自己对演出与人生的看法,却得到了两个根本的结论。一是不管电影、电视或舞台,演流氓、妓女、失败者、邪恶者、落拓者总是容易一些,也可以演得传神,那是因为大家对坏的形…  相似文献   

3.
我校艺术系音乐专业七七级毕业生,从十月上旬起,在我省莱钢、济宁、菏泽、枣庄、泰安、辛店、青岛等七地市,作了为期三十五天的毕业实习演出。共演出四十四场,观众达五万人次。在演出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工人、农民和大中小学学生服务。在莱钢为使工人们都能看上演出,常常加场或下到厂矿;在枣庄煤矿,为满足夜班工人的要求,甚至一天连演三场。由于演出曲目注意了时代气息,使很多青年学生看后受到了教育和鼓舞。泰安师专团委来信说:“你们的演出不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艺术的熏陶,而且也给我们全体同学上了一次很好的团课”。许多观众连看三、四场而不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动。”封建迷信就是诸多“末流”中最显眼的一股,这股“末流”流淌了几千年,至今尚未绝迹,虽已不复昔日“大河滔滔”之“伟像”,但仍不失今日阴沟流水之潺潺,且有向各行业蔓延之势。在演艺界,笃信鬼神的明星大有人在。某电视连续剧开拍时,女主角要求为她设置祭坛,并行三跪六拜大礼后方可拍摄。一些女歌星演出安排时都要翻“黄历”选黄道吉日,上飞机要翻硬币确定航班。一次某著名歌星演出时,死也不上一辆带“4”的轿车,说车号不吉利,后来换了辆带“8”的车还是不…  相似文献   

5.
[提要]从八关斋相关佛典记载与发展来看,其追求高尚境界的道德功能与超度亡灵的宗教功能尤为突出。相关文学创作对两大功能吸收融合。在道德功能方面,以八关斋为主题,吟咏性情,表达情操;又以八关劝善育德的政治内容治国理政,激励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宗教上,围绕超度亡灵展现“持戒得福、破戒获罪”的思想,推动“游冥小说”的发展;以八关斋仪式中的皈依和忏悔影响相关小说的情节与叙事结构生成。此外,忏悔还带来一批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忏悔文。  相似文献   

6.
主角变配角     
胡凡良 《新少年》2010,(4):40-40
那一年,我所在的幼儿园要排演《聪明的一休》,并要到区里参加“六一”活动演出。因为平时的表现很好,幼儿园老师让我演那个手指头在脑袋上一画圈儿就想出主意的一休。  相似文献   

7.
许晴 《可乐》2010,(4):75-75
演出《建国大业》之前,有不下三个剧本的“宋庆龄”来请我演,包括《大清风云》的导演陈家林,在拍戏时就说:“许晴你应该演宋庆龄。”《红磨坊》的导演、拍《水浒》的张绍林也这么说。他们都是老导演,都六十多岁,对宋庆龄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丧仪时演出影戏,在我国民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习俗。影戏中的丧仪演出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是有特用于这种场合的"例戏",以引荐亡灵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戏中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丧仪中演出影戏的民俗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借其超度亡灵升入天堂;以其"热闹"丧场;招待前来吊唁的宾客;丧家借其昭示对亡者的孝,显示身份,赢得"面子"等。  相似文献   

9.
川剧(重庆)     
<正>川剧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传演中逐步形成了四大流派:以演出胡琴腔为主的川西派、以演出高腔戏为主的资阳河派、以演出弹戏为主的川北河派、以演出多种声腔为特色的下川东派。下川东派以重庆为中心。川剧(重庆)的特点表现为:传承历史悠久,多种声腔相融,演出剧目丰富,表演技艺精美,风格流派纷呈,群星传承共荣,以及受众层面广泛。  相似文献   

10.
《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第三部分中第四、五、六盏戏曲插演为折子戏演出,该簿所承栽的折子戏剧目有110多种。祭仪中插演的折子戏以历史戏与婚恋戏为主,插演历史戏主要随顺祭仪之庄严与恭敬,插演婚恋则是出于娱人的目的。《礼节传簿》呈现了明万历前折子戏演出之原生态,是折子戏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琵琶记》一直是各地舞台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虽然缺乏形象化的文献,但后世仍然可以通过《审音鉴古录》等戏曲文本管窥该剧当时的舞台风貌。另外,虽然现存明清时期的各种俗本、昆本、徽本、弋阳腔本等舞台演出本以及《乐府玉树英》、《缀白裘》等戏曲选本的科介提示不如《审音鉴古录》丰富和直观,但根据上述版本之曲、白的内涵、外延以及这些曲、白所规定的情景限制,这些版本《琵琶记》的直观舞台形态应该和《审音鉴古录》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2.
地方文艺院团作为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艺术实践基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地方文艺院团转制的新背景为两者的共建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基于该双重背景下对双方实现新一轮共建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合作途径与前景予以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长阳南曲的起源和传播方式学术界仍存在疑议。通过对演唱场景、乐器、曲牌、文本等方面论述可以看出昆山腔的水磨调是其源头;明代中期通过士大夫家乐和军队两种方式流传到了长阳,又通过容美土司家乐传播等方式得以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天津南开学校成立了新剧团。该团从成立之处上演了一系列精彩剧目,并在自身演剧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本文侧重分析新剧团早期三部代表性剧作:《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从它们的思想内容、编导演特色以及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在走向现代话剧过程中南开早期话剧的特色及其内在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发展到《新村正》一剧时,现代话剧的面貌已经呈现出来,从而肯定南开话剧在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渔家班在清初享有盛名,它对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其成员组成、存在时间、戏曲活动等基本情况仍模糊不清。本文对李渔留存的诗、文、词、小说、戏曲及李渔友人诗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年表形式对李渔家班作若干的考述。  相似文献   

16.
家乐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昆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乐即家庭戏班,是指由私人蓄养的以满足家庭娱乐需要为目的的家庭戏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从事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中叶后整个社会痴迷昆曲,蓄养家乐盛行一时,梅鼎祚、吴用先、吴琨、阮大铖、汪宗孝等安徽籍的家乐对于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戏曲表演和昆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清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般认为李渔“卖赋以糊其口”、率家庭戏班干谒权贵之门“打抽丰”的做法是其品性低劣的表现 ,作者则认为李渔商业化的戏曲人生之路既与他内在的秉性有关 ,也与他的人生历程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背景有关 ,他商业化的戏曲创作追求是他仕宦之道破灭后力求改变自身生活状况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秦腔在中国戏曲中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但艺术创新不足,观众老龄化,年轻观众流失严重,剧团经济不景气等,仍反映出当代秦腔文化衰退的现实。通过走访和调研,文章从传播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形态,进而对秦腔文化的传播路径给予了思考。秦腔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民众文化,应做"精"剧场演出,做"雅"戏曲茶园演出,做"广"自乐班演出,做"活"大众媒体传播,方能守住秦腔的民众土壤。  相似文献   

19.
市井青楼中的昆曲演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 ,市井青楼的女子多有擅演昆曲者 ,尤其是在江南 ,这种情形十分普遍。市井青楼虽非戏班 ,但它却在许多情况下发挥着戏班的功能。因此 ,市井青楼也成为昆曲的一支特殊表演队伍。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昆曲的繁盛  相似文献   

20.
民国十八年(1929)之前,江、浙、沪三地的滩簧活跃于上海的演艺场所、家庭堂会,开创了男女合演的表演形态,时装戏成为主流性的滩簧剧目。民国十八年,苏滩在上海的滩簧坐唱中,影响最大,而时装戏基本上由申滩演出。申滩之所以能演出具有现代戏曲性质的时装戏,其原因有四点一是受电影、话剧的影响,二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三是突破了家庭成员组班的模式,四是由剧院老板投资,解决了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