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担心:社工在地震灾区能坚持多久?没有政策、没有资源、没有救灾经验,有的甚至连“身份”都没有,仅凭着专业精神,社工们能在灾区呆下去吗?  相似文献   

2.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圳市民政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社工处、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的8人组成的先遣队开赴甘肃文县灾区进行灾后援助。为把援助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深圳市社工协会设立了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轮换性地分批输送深圳社工前往灾区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专业工作,深圳社工们在家园重建、贫困学生援助以及学校、医院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在文县急需救助的个人/单位与深圳的爱心个人/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了对灾区学校的援建速配、贫困生与深圳市民的援助结对等工作。下面截选的是深圳社工在灾后学校重建中的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4.
深圳社工是甘肃灾区唯一一支社工服务队,也是一支颇有特色的社工服务队——他们带着深圳市慈善会的社会资源.在陇南灾区寻找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同时在需要时介入社会工作服务。虽然到2009年11月,深圳慈善社工已完成使命从灾区撤回.但他们积累的救灾经验是独特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社工利用映秀妇女的特长,培育了一个妇女刺绣小组,不但能成为一个疗伤行动,还有可能发展成生计项目。发现刺绣特长5·12地震后的第43天,我们广州社工来到被称为震中的震中的映秀镇张家坪村。住在帐篷区的妇女,和我们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民间社工篇里.我们选取了仍然坚守灾区的”儿童友好家园”、青红社工站、剑南社工站、鹤童社工站、国际小母牛、众益华龄,还有未在版面上出现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在北川、安县等地设立的7个儿童希望社工站,“香港无国界社工”擂鼓社工站,台湾慈济协会什邡社工站,以及不标明白己是社工机构但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参与灾后重建的众多NGO,比如去年我们关注过的NGO备灾中心、陕西妇女研究会等。他们,是灾后社会重建和精神重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四川省德阳市残联和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社会康复部的社工打电话到我们编辑部.说他们中心的社工要对伤残康复人士进行离院后的跟进。由于伤残康复人士广为分布,离院后的有些工作需要当地的相关服务机构和人员跟进.她看到我们杂志的《5·12周年纪念刊》,想和各地社工站建立联系,以此构建灾区资源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社工队伍相比.四川社工稍显稚嫩,但是.作为灾区的本土社工,他们是灾后重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在灾民心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省外社工服务队的启迪下积极探索着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2.
谷雨一过,一晃就到了小暑.记得4·20芦山地震那天,正好是谷雨.地震后一段时间,与之有关的消息仍充斥着每个传播渠道,随处可见"雅安加油"、"芦山加油"等宣传话语. "因为爱,所以燃起了信心;因为行动,所以绽放出希望."这是无国界社工的服务信条.震后当天,无国界社工紧急灾难回应委员会就灾情情况进行讨论,当晚就派出社工进入灾区开展评估服务.截至7月初,无国界社工已有五队心灵天使前往灾区.我跟着第五队心灵天使一起从香港来到芦山灾区,短短6天的灾区服务,收获满满,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实习社工。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我觉得社工很伟大,做社工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做的一些事情很琐碎,有些事情自己也感觉无能为力。在工作中,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现在我不断地怀疑:自己到底造不适合做社工呢?匿名读者 答:你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多年在内地从事社会工作期间曾见到的。我觉得很多充满热忱的年轻社工都会面对这样的挣扎,值得好好谈谈。你说到“刚开始接触社会工作时,觉得社工很伟大”。社工“伟大”这个印象是怎么来的呢?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及社工不畏路途险阻,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各尽其力帮助灾区人民。我在广州的同事也马上到了灾区开展评估工作,后来我们机构决定调派3名社工进驻灾区某村开展为期3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是有意义的。进驻灾区的同事亦斗志高昂,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毫无怨言。这工作算“伟大”吧?但我当时就要让同事知道,首先要对自己诚实,要承认自己的限制和需要,不要仅仅抱着一种牺牲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工作蒙上太浓的道德色彩,使自己背上沉重的道义包袱。  相似文献   

14.
我们“情暖茂名灾区服务行动”队伍在广东茂名洪灾灾区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服务之后,一天,我与当地民政局局长聊起了社工,我们的一番对话颇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在高校学习社工的学生都想到灾区去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帮助那些伤心、无助的灾民,特别是学校里的孩子。在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大四毕业生漆光鸿发起“北斗计划”,倡议组建社工队伍去汶川,在四川成都,以成都市光华军干所职工晋国栋为代表的川籍社工主动要求组团队去一线救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在校的学生没能去灾区一展身手。但暑假即将来临,灾后重建依旧困难重重,我们是以组织的名义出面组织放了假的热血青年去灾区,还是让学生自发地去灾区?这是一个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刊发9·21地震后,台湾组织义工参与学校辅导工作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6月23日至今,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历时近一年,它是全国在灾区最早建的社工站之一.也是提供社工服务时间最长的社工站,还是在那里把社工服务以项目的方式坚持下去、保持持续性和连贯性最成功的社工站。他们为什么能这么有韧劲?这里有值得中国社工从价值和伦理高度深思和总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行动的力量     
“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社工到灾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群众中去”——走村入户做家访,然后做评估,然后有针对地展开专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工与义工的不同,看到了社工的专业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院舍的环境里.社工包含了太多的角色。社工给孩子们带来的体验不同,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在社工身上寻求某种关系的影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能理解我们的社工角色,我们只能不断地去尝试向他们解释我们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香港无国界社工成立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之际.具有丰富的灾后支持经验。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由他们派出的专业社工团队“心灵天使”赶抵了灾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民政局组队跨省支援云南鲁甸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不仅为灾区的灾后重建贡献了一份力量,也锻炼、培养了一批既能吃苦,又能发挥专业技能,还具有创新精神的社工人才. 此次支援服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对社工是个大考验.我们在考虑人选时,将社工支援服务和选拔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地区锻炼相结合,培养既有较强专业技能,也能战斗、能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