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思想是他办理外交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基于他认识到国家实力是解决中外争端的决定因素,也立足于他对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的清醒认识和急盼中国拥有实力。为此,他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完整纲领,试图对外“力保和局”,争取一个和平外部环境,赢得变法自强的时间;对内大办洋务,使中国早日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因此,他的“外须和戎”思想包含着一定的爱国意识,不能等同于妥协投降的卖国思想 相似文献
3.
试论党的“八大”路线李桂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确立的八大路线,很快就被错误路线所取代。历史经过20年的曲折之后,重新肯定了八大路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路... 相似文献
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6)
1871年,台湾牡丹社人错杀漂至台湾的琉球人,引起中日争端,日本趁机派员驻琉球代办一切外交事项,并于1874年大举进攻台湾,迫使清廷缔结中日《北京专条》,造成清廷在中日交涉中处于被动地位。1875年6月,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前往琉球宣告琉球改制,强迫琉球改奉日本年号,停止对清政府的一切臣属关系。此举引起中国朝野轰动,史称“球案”。“球案”发生后,清政府根据琉球国王的求援,基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琉球的保护义务,同日本进行多次交涉。与此同时,清廷朝野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围绕“球案”与诸国对华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在“球案”的整个处理过程中,手握清廷通商、外交、海防等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史上,传教士李提摩太与晚清重臣李鸿章之间曾相从甚密,双方在赈灾、改革及处理教案等问题上均有交涉往来。在李提摩太看来,唯有与官方的合作才能取得传教的最佳效果;李鸿章亦相信,与外国人的亲善或许给改革带来契机。但耐人寻味的是,李提摩太在俗世事务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寻求官教合作的上层传教路线却未能如愿;李鸿章亦因签署太多丧权条约,其苦心经营的洋务改革终亦失败。李提摩太与李鸿章之交往折射了近代中国变革之路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马建忠对西方国家海军有深入的了解 ,因而他的海防思想在时人中最为系统完整。他主张把体制和制度作为海军建设的根本 ,主张设立水师衙门 ,并草拟了一批规章制度 ;他从科学技术的视角看待海军的创建 ,主张提高海军将士的地位 ,重视海军的教育和训练 ;他提出了一个中国海军发展的九年规划 ,对中国海军跨进世界前列充满信心。他关于海防建设的观点着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 ,能发人之所未发 ,能详人之所不详 ,更加触及到海防建设的本质 ,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8.
试论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中坚人物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虽以鸡飞蛋打而告终,然其加强海疆防务的措施,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门户洞开。在国内,此时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捻军起义已被“荡平”;幸存的只有几处少数民族的武装斗争,对清王朝统治并不构成威胁。在国外,时值世界资本主义上升为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它们具有更大的贪婪性和掠夺性。中 相似文献
9.
卢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海南史》是国家七·五计划社科研究的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是本校历史系主任兼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卢苇教授。其他四篇文章均为本课题组成员所撰写。 相似文献
10.
许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4)
许多中国近代史著作,在论及中日甲午战争时,无不指责李鸿章严令“避战保船”,致使北洋海军株守威海卫军港直至全军覆灭.近年来,笔者查考了有关档案史料,认为对李鸿章的上述指责是有待进一步商讨的.在此,本文专就李鸿章“避战保船”以及山东半岛战役威海卫之战的战役指挥等有关问题,略陈愚见,求教于专家. 战争与战局发展的简要评析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一场对华侵略战争.日军大本营总的作战方 相似文献
11.
“唐蕃古道”的走向和路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正> “唐蕃古道”指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与吐蕃王国间人员往来的官道。这条大道,一直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它不仅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之间的密切交往,把青藏高原和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我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联系的桥梁。“唐蕃古道”,是汉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它凝聚着汉族人民和藏族人民的千古友谊,不断增进着两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日益加深的联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危机当中,是对当时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反应和反思,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防重心的转移,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后被骂为大买办、大卖国贼,“文革”中被比作“走资派”的李鸿章,在那个时期无疑属于彻底打倒的历史人物。到20世纪80年代突然交了“红运”:学术界开始给予他某些方面,例如经济思想、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等活动予以一些肯定,后来逐步在对外关系、签订条约等方面也作出较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些表明学术界的思想解放与进步。但是到了1985年以后,李鸿章大走“红运”了,一些人对他的表扬逐渐加码,到1988、1989年达到了顶峰。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 ,在对日外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他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 ,李鸿章的“联日”思想一度动摇。 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 ,李鸿章开始对日本采取强硬的立场。中日甲午战争后 ,李鸿章无论在外交还是在军事上都遭到惨败 ,他转而求助于“联俄拒日”。李鸿章的对日外交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述论董丛林一、兵戎层面;强弱比较与忧患御侮意识的生发所谓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是指其人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地理上在东方,时人惯以“东洋”称之的日本也包括在内)的比较而获得的思想认识,包括对有关事物的优劣判定、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不断地受到实践的检验。我们天天学习和宣传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实践证明,我们在许多方面所宣传的却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右的表现形式,同右倾机会主义相联系;一是左的表现形式,同左倾机会主义相联系。每当我们反对右的形式、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时候,左的形式、左倾机会主义就会随之发展起来。多年来沉痛的教训,不能不使我们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左倾机会主义的理论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冒充辩证法而被人们所接受;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认为右是立场问题,而“左”是方法问题。本文试图就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形式同政治路线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过去,史学界对李鸿章,多持否定的态度,并把他“利用外资”的思想和活动斥之为“对外依赖”、“卖国求荣”。对此,我不敢苟同,陈述浅见如下。 李鸿章“利用外资”的主客观原因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地方上崭露头角的李鸿章,先后三次举借洋债,用于“购买外洋枪炮”,镇压太平军起义。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已居高位的李鸿章出于对“自强”的憧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办起了军用工业。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他又打起“求 相似文献
18.
浅论“立三路线”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关于世界资本主义第三时期内普遍危机和世界革命高潮正在形成的论断,以及关于中国民族全面危机和革命高潮的指示,为“立三路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立三路线”虽源于共产国际,但它又在某些方面违反了共产国际的旨意,所以遭到共产国际的批评和反对。当然,共产国际批评和反对“立三路线”,目的是为了扶植王明上台。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塞防”与“海防”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百余年前,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清政府内部曾就是否恢复我国新疆领土问题展开了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重大争论,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前者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代表,他根据当时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协以谋我、此呼彼应的特点,得出了“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的结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论点.后者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为代表,他在一八七四年底就首先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是晚清后四十年地位最显赫的汉族重臣,19世纪后半叶名满中外的政治人物。日本是中国近邻,1871年中日立约,揭开了两国近代关系的序幕。李鸿章在领导洋务运动时,其思想深受日本影响,在其后的外交生涯中,日本也是他的主要外交对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