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以对传统生产力概念的辨析为基础,肯定了反生产力的存在及研究该理论的意义,并对反生产力的定义作了细致的论证。认为,反生产力存在于物质生产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包括制约性的消极因素和来自自然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2.
探讨生产力问题要结合各交叉学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之真正的主体,从主体能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立统一中理解生产力;要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多层次多方面认识把握生产力的规律,更好地促进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要把生产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对生产力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出发,生产力应理解为主体开发利用客体并协调主体客体使其共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我国对生产力概念的定义,没有反映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本质与内涵,也与我国所坚持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不相符合.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和指导思想.为此,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关于生产力的定义以及生产力基本要点的解释,现在看来已很不够。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要把生产力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一个由生产者、生产资料等多种要素,按一定的结合方式,分层次的有机结合。要更加注重生产力系统内部的矛盾性,寻求先进生产力要素,用先进生产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生产力定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定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示出来.第一,误导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第二,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生产力.第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过于狭隘.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概念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的生产力定义进行了反思 ,认为“征服自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 ,其理念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的社会学家。法律社会学是他的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 这部著作中 ,韦伯比较充分地阐述了他的法律社会学思想。而韦伯对法律概念的表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法律社会学思想。本文试就马克斯 .韦伯的法律概念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含义和范畴在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还有很多争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表述生产力概念,并深入分析生产力范畴的因素,使其概念外延与内涵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界定生产力的定义切入,认为生产力的科学含义应当涵盖人与自然既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和谐相处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无偿的生产力的观点。文章通过分析生产活动,阐释了自然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自然生产力提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而发挥自然生产力的作用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生产力各因素相互联系、互为影响,坚持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统一的观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联系当今世界范围内高新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传统意义的生产力与当代高科技生产力的区别上谈了自己对"生产力"的理解.其次,研究分析了高科技生产力的特点,从高技术、高速度、高社会化、竞争激烈、人性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作了总结,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腾飞,必须发展高科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问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组成因素在数量素质上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生产力优化规律作用的表现。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因素是生产力质变的标志,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关键和决定因素、首位因素是现代生产力的特性。只有从现代生产力因素系统功能、运行层次关系中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才能科学地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纠正了以往仅把生产力定位于顺应自然或者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单向度内涵,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重构生产力概念,认为生产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对生产力概念的这一创新,有利于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是揭示事物集合体的质的规定性的。集合概念可以反映单独的集合体,也可以反映以集合体为分子的类,它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交叉关系。集合概念可以划分,同样可以概括和限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的劳动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成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这一生成过程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理论完成的。劳动生产力向人回归的理论历程,是马克思思想嬗变的转折点。这一切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体系的最初文本。生产力概念的生成,始于经济学批判,源于共产主义理论要求,生成于哲学的科学阐发过程。把生产力理解为唯物史观的基础概念,使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然而。像任何其他理论一样,概念合成理论受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影响,这一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苓文基于对概念合成理论“四空间”模型的认知?通过对俏皮话这一幽默表达及其特殊的语言输出方式进行分析。说明了空间冲突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概念合成理论所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意义变化通常是由形式上的改变而引起的,因此我们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背景,探讨在科技英语文体中,名物化转化过程所引起的概念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工具生产力升华为价值理性主导的和谐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以和谐为指向的革命。和谐生物,乃自然生产力的和谐之维;和谐生产,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和谐之道。和谐生产力,是和谐发展背景下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构思。和谐生产力是和谐社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和谐的自然生产力,是大自然和谐生物的力量,因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力量。和谐生产力的鲜明和谐指归,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运行在坚实的和谐之道上,彰显了生产力的和谐意旨。  相似文献   

18.
对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运用的流行观点提出商榷.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历史观方面的命题,后者是认识论方面的命题.两者所适用的检验在对象、性质、依据、内容方面都存在着质的区别.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不是一般原理与个别原理的关系,而是体现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生产力标准命题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拨乱反正,实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生产力概念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重大。当前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有三类代表性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文本,特别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依据,可以从整体性、全面性、内在性角度提出对生产力概念内涵的新理解,即从人类感性实践活动的角度,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的角度,从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生存论角度来理解生产力。这一理解在当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贯彻和执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指示精神,发展生产力是基础,生产力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从生产力的这种重要意义上,探讨在今天科学技术大发展、大飞跃、大突破的条件下,生产力所应该具有的新的发展原理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