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军民融合产业将促进军工产业融入地方经济,实现与地方的民用产业的对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由于缺乏良好的融资机制和政策支持,西安的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金融支持是军民融合产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金融瓶颈;完善军民产业融合的顶层设计;加大商业银行对军民融合产业支持的力度;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军民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2.
体制机制问题是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建的核心,而破解和理顺其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的边界问题有助于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对此,通过引入边界渗透的概念并借助建构扎根理论,以成德绵地区某产业功能区为案例,构建区域军民融合中边界形成和移动的解释框架。研究发现:由于整个体系处于一种制度复杂性的环境之下,异质行动者基于不同的制度逻辑,呈现出边界强化、边界跨越和边界模糊等不同的边界状态,并形成了流散型结盟、被动式松耦型结盟、主动式松耦型结盟和紧密型结盟等不同的结盟模式,从而影响到军民融合过程中技术、资本和资源等的流动效率和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3.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技术扩散过程,必须解决好技术势差、距离与扩散通道等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军工科技资源大省,陕西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构建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健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创新军工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又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背景下,应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要坚持国家主导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扩大军工体系开放,推进军地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创新;完善军地需求对接,推动民用高端产业发展和尖端武器装备升级;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全价值链体系建设,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防工业是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国防工业的军民深度融合能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发挥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协同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水平等的提升。为全面深入分析考察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对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状况,需要探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合理的评价方法。为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功能,需要加强对军工单位和民口民营单位科技创新的统筹,推动国防工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相关支撑和支持政策,强化对国防民用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军民融合是国家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文章特定于从军工上市公司"股价变化"的角度,对24部国家层面的军民融合政策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实现了两个创新.在研究内容方面,把2013—2019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时期颁布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看作是"连续发生的同类事件",研究了事件的发生对十一大军工集团旗下的86家军工上市公司短期股价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军民融合政策的颁布并没有对军工上市公司的短期股价产生显著影响.在研究方法方面,使用了事件分析法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的结合,对军民融合政策进行了系统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求,界定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针对发展战略目标,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打破军队科研体系、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和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界限,梳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协调各类相关主体,优化配置各领域的创新资源,满足军队需求,并促进国家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由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和创新法制构成,体制、机制、法制的创新融合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与军队科研体系、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及创新成果的效率,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是将国防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体系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理顺军民融合研究脉络,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4—2018年CNKI数据库中513篇学术论文为对象,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梳理军民融合研究的时间、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情况,利用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现与主题词聚类等方法揭示军民融合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从2011年后成为研究热点,2015—2018年是该领域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研究重点主要涉及协同创新、经济效率、技术转移等方面;与国防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军民融合的中坚力量;传统军工大省及政治中心是军民融合研究的主要集聚地。军民融合领域的主要聚类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航天”“协同创新”“经济效率”和“国防科技”;各聚类的研究方法仍以经验判断或宏观对策为主。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军民结合”是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而“产业集群”的突现持续时间最短,其研究趋势基本遵循着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建立拥有自主武器装备生产能力的完整国防经济体系是大国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目标 之一。由于国防部门的非生产性,大国需要寻求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两部门"结合的最优 模式。从世界大国的长期实践经验看,"军民两用"战略无疑是大国实现经济资源有效配置 的最优模式。在大国之间的竞争中,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应从大国战略构架"军民结 合,寓军于民"的国家经济、科技创新体系,以军品采购改革为基础,通过国防经济组织再 造、国防军工转型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军民融合的物流体系是军民融合重要思想在物流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是军队现代后勤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物流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的异同及相互关系,通过系统研究军民融合物流的体系结构,从建立军民融合的物流法规体系、建设军民融合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军民融合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军民融合的联合物流演练等四个方面构建军民融合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前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国防科技工业创建时期的平战结合探索;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期间经历了冷战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时期的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探索;第三个时期从新世纪以来至今,期间经历了新经济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探索,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度的测算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界面临的难题。以军、民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利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经济部门要素产出差值,构建军民融合度的测算方法。基于中国1952-201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结构计量的方法,对中国1952-2015年的军民融合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以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时期为参照点,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不断上升,其上升速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规律,2015年中国的军民融合度达到了90%。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变化,我国原有的"橄榄型"军工经济结构存在着军工工业不能充分利用民用工业的基础,军工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协作等局限.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立"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的思想,其实质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重要思想和实现形式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体现.在建构"哑铃型"军工经济结构过程中,我国军工工业可以借助国际上出现的"虚拟经营"方式,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中国民用航空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如融合发展不够、园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国内有效供给不足等现实问题。“十三五”时期,民用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坚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有效配置资源、促使民用航空产业提高有效供给、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从而实现提质增效、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整合对初期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特别的推动意义。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上海A区青少年社区社会工作资源整合实践的描述和分析,旨在探讨都市社会工作资源储量、类型及整合机制。A区的探索总体上看是一种政府主导推动和非营利组织积极跟进的模式。政府最初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强调和引导,激发了社区青少年社工机构整合资源的积极性,并在后来也逐渐注重品牌的塑造,努力打造阳光工作室,通过品牌效应,初步显示了社工机构在资源整合方面自主化运作的趋向。这既是社团对政府主导的深入理解,又是对自主化运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充分贯彻国防需求,推动新型动员力量建设,是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评估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动员力量融合发展现状,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运用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设计了适合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型动员力量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并以信息产业为例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产业和与新型动员力量相关的重点动员产业自身发展良好,但两者融合程度不深,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信息产业的需求引力和影响力较重点动员产业更为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型动员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应利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从注重战略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机制保障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防战略要求及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军工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国有军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军工企业转型时如何实现军民分立、破产重组、转变职工身份、主辅分离及消化不良债务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将菌草业培育成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阐述了菌草技术的发展与菌草产业的成长历程,并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分析入手,根据我省资源优势与经济基础,提出了将菌草业培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想,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一体化主要是指在长三角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人才、产品等能够自由流动,以及工业、金融、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要求政府调整职能,尊重企业的选择,放开企业在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流动,因此,共同市场建设首先是政府行为。各地方政府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力,达到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