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百年来,对于战争根源的问题,中外学者做了深入的探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引起战争的原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点对战争的根源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战争根源的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成为了当前学术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重点尝试从全新的历史视角,逐一分析20世纪各种不同类型战争爆发的原因,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从而探寻战争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旋即发动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反 ·恐战争”中充满着正义与不义、文明与野蛮、人道与霸道、反恐与助恐、团结与分裂、胜利与失败六大悖论。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这些悖论令人深思、警醒!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以日本法西斯严重打击,使之无法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苏联和向南同美英等国进行决战,从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发挥了影响全局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抗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一、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 日本准备侵苏蓄谋已久,但却始终未能实行,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它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衰落城市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变迁呈现两种极不协调的景观,一部分城市的畸形发展和另一部分城市的停滞与衰落。近代衰落城市的形成除了历史、地理等固有的客观性制约因素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频繁爆发的战争影响、自然灾害的打击以及城市本身的自我封闭等,都成为近代中国衰落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军费支绌是清军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如何筹款?筹了多少款用于战争?还鲜有人考察。本文试图考证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筹款的情况,并略加分析造成清廷筹款困难的原因,以使人们对甲午战争失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求教于史学界同仁。一、筹款的措施与实效甲午战争即将爆发之际,李鸿章请求产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战费,清政府竟仅拿出18万两以充军费(l)。随着中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才手忙脚乱地开始筹措经费。1894年8月14日,户部提出四条等切紧急措施,即:一、停止工程;二、核扣俸廉;王,预缴盐厘;四、酌…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是19世纪中叶在中国爆发的一次伟大的、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没有认识清楚,缺乏应有的警惕,以致在同外国侵略者的一系列接触中,使革命运动遭受巨大损失,太平天国革命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绞杀下失败了.太平天国革命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它面临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在与清政府进行殊死搏斗的同时,还要和“洋人”打交道.大平天国革命爆发在两次鸦年战争之间,当时的西方侵略者正加紧对新市场和新殖民地的掠夺战争.它们在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尝到甜头,对中国这块肥肉更加垂涎三尺,正觊觎机会,准备再次下口.由于太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局部战争动因多样、环境复杂、制约因素众多,仅依靠军事打击往往难以达成目的,军事外交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战争指导者的重视。军事外交手段可以为发起战争扫除障碍、为进行战争提供保障、为结束战争创造条件。军事打击手段与军事外交手段紧密结合对于打赢现代局部战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62年10月中印边界战争爆发。在此之前中国曾多次做出外交和解的努力,但当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战略受到严重威胁时,中国政府权衡利弊做出了对印度自卫反击的决定,最终在这场边界对决中占据了相对优势。本文从博弈理论出发,借鉴风险意愿模型用于分析中印边界争端从危机转化为战争的全过程,从而说明中方作出反击的必然性;最后以中印双方在争端过程中所持策略为例,对决策者在战争爆发前的决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对时局的分析与对策李书亮(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了全线的军事进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这一重大的突发事件对国际局势、中国抗战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如何,顿时成为...  相似文献   

10.
"菲利普王"战争是1675年爆发于英国白人殖民者与新英格兰土著人之间的一场战争.对这场战争的起源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美国早期史、美国国家特性和美国民族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价值.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菲利普王"战争的爆发是英国白人清教移民(WASP,即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与新英格兰土著这两大族群在新英格兰地区共同构成的族际社会体系所建构的结果,该体系包括文化性因素、物质性因素和主体间互动这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刊登史波的文章《从二战爆发的历史教训看“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论》。文章认为,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取得了政权。他们要求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这就铸成了爆发世界性大战争的潜在可能性。但是,可能爆发的战争绝不等于必然要爆发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一定会全面爆发。作者认为,上述结论的主要论据有二: 一、从客观实际看,30年代世界政治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三种力量(即法西斯势力,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结成的势力,以及在有限  相似文献   

12.
奉系军阀与直皖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的爆发,是直皖两派军阀间长期存在并日趋激化的矛盾和纷争的必然结果。但奉系军阀的居中挑拨、推波助澜以及直接出兵参战,对直皖战争的发生及其结局无疑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对皖、奉联合抗直的局面何以破裂;直、奉反皖同盟又是如何形成的;奉张在直、皖间的纵横捭阖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怎样的作用;直、皖两军酣战之际,奉军的出兵参战又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既关系到人们对直皖战争的原因和结局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战后直、奉旋起争斗和混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 清朝乾隆年间爆发的中缅战争,是两国之间的一场边界争端。这场战争,对两国关系和东南亚地区局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也可略见清政府对东南亚地区外交政策得失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在许多人的预料之中,但这场战争的进程与结局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预言家们的尴尬表明,以往认识战争性质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引导我们全面认识全球化时代的战争现象,认识现代战争需要有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1943年,盟军为了加速战争的进程,尽可能减少战争中的伤亡,将心理战的应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德方面,美国军方战略情报局求助于心理传记学家。兰格博士所组建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大量关于希特勒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之后,对这个战争狂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勾勒。这份报告早在二战结束的两年之前,已经精确地预测到了希特勒在战争失利时必将自杀。遗憾的是,由于这份情报是为战争服务的,因此一直被军方视为机密,直至1969年才得以解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催生了这位战争狂人?又是什么力量在决定着他变态的行为方式?这份解密的战时报告将有助于消除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现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忧虑便普遍存在———这一点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历史学家都在期望战后的世界不要完全不同于战前的秩序。战前的迹象表明,人们同时也在作一些缓和紧张局势的尝试,在历史学家中,这种情况就更为显著。德国学界的国际交往在继续,并且呈扩大的趋势。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友谊变成了仇恨,不仅针对敌对国家,也针对它们的历史学家。战争双方都认为,这是一场两种文化间的战争。一战期间,两大阵营的历史学家立场和行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不论战前他们在政治问题上分歧多么大,一旦战争爆发,他们都几乎无条件地支持战争,尽管这些分歧只是被暂时搁置在一边,这种情形在德国尤为突出。然而,毫无疑问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在支持与反对战争的双方之间,分歧与一致同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战争对历史编纂学的影响很小,历史学家都不愿接受战争带来的新的现实。一战后,德国的历史学家很少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和美国历史研究的新潮流发生联系;由于抵制变迁,德国历史学变得越来越和国际学术界无关。  相似文献   

17.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政教关系的正常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正教原为沙皇俄国国教,是沙皇政权的三大支柱之一。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打击,政教关系处于底谷。卫国战争爆发后,东正教会积极投身于反侵略的战争之中,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力量和国际影响。斯大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战略上的需要,于1943年9月破例接见了三位宗教领袖,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使苏联的政教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并且对苏联以后政教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哪些事件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资本市场的视角分析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伦敦市场交易的中国主权债券的价格波动,发现债券价格结构性断点一般与当时中英两国主流报纸强调的重要军事、政治事件相吻合,这些事件也多被后来历史学家认定为对战争进程和结果有重要影响,例如淞沪会战、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等。不过历史学家认为至关重要的一些事件当时并未引起债券价格的明显反应,例如芦沟桥事变、德国突袭波兰等。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二战爆发——特别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外债价格波动反映的一般不是中国战场发生的事件,而是国外战场尤其是英国直接参与的军事事件。  相似文献   

19.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日趋深入,一大批专著、讨文脱频而出。但是,对于曾经对中国抗日战争以极大影响的中苏关系,却着墨甚少。鉴于此,笔者试图作一点探索,望同仁不吝赐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舆论同情中国抗战,但是,给予中国抗战以实际帮助的,在相当一个时期,只有苏联。只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无暇东顾,援助才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下面就苏联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20.
龙四古 《社会科学论坛》2008,(7):106-113,129
面对战争——人类历史上千万年挥之不去的伤痛,本人一直在苦苦思考:战争的根源在哪里?经济利益?文明冲突?还是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