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杂性思维: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是以一种整体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复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复杂性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体协调性、开放性、人本性以及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思维方式、世界观、文化价值取向、主客体关系四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文化范式向生态文化范式转型的主要内容。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立足主体的理性思维,生态思维则是古代直觉体悟思维与现代科学理性思维的结合;世界观的转变表现为由机械论向建立在复杂性理论基础上的有机整体论的转变;现代文化价值取向是一种立足于人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生态文化则从人与自然的双重视角选择文化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同发展;主客体关系方面,由主客二分、主客关系工具化向主客体协调发展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3.
健康养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也是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新时代社会化程度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体生命的存在和养护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因而拥有复杂性思维范式是确保人们合理养生的逻辑前提。中医健康养生是基于复杂性思维范式之上认识生命健康本质,主要在于对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相感性、相关性、可测性等特征有着合理的解读,运思出重视整体动态性、关系求衡性和直觉自能性等复杂性思维范式的养生理念,内涵着生命健康取向的整体性、多元性、个体性的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和把握中医复杂性健康养生所蕴涵的有利资源,对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卫生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复杂性范式的形成,近现代科学的主导方法论即还原论的弊端日益显著,很多科学家、哲学家对其提出了激烈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但是,还原论与复杂性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点也表明,复杂性范式并不是全面抛弃了还原论,而是兼容并超越了还原论。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范式经济学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走向系统范式已经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世界科学潮流,而复杂性科学是迄今为止唯一真正的“系统范式”科学体系。现实经济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所以利用复杂性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经济是可行的。复杂性范式经济学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和巨大的理论容量:它为古典理论留有充分的“余地”,它也与现代经济学充分“兼容”,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有理由相信,复杂性范式经济学就是引导经济学走出理论荒漠的摩西。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经济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为基础 ,提出构建复杂性经济学的设想及其主要思维框架 ,并在此过程中阐明 ,复杂性经济学是一种能够同时将经济系统的秩序、结构、组织、演化、进化、不确定性、混沌性等等图景纳入统一理论视野的全新的系统范式经济理论体系 ,它为新古典理论的合理成份留有一席之地 ,也与现代经济学充分“兼容”,实际上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不甚了解,因而导致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科学思维传统。本文认为中国具有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并从自然观、方法论、价值观上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文化理念存在内在精神的相似,这种相似集中体现在后现代科学上,后现代科学是后现代主义指导下科学范式的革命性转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横贯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和科学思维与伦理思维两种思维范式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维范式在心理学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各自的积极作用,但二者最终都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桎梏,尤其是主流心理学过于偏重科学主义与科学思维,忽视了人文主义与伦理思维。心理学的发展要融合两种价值取向与两种思维范式。现代心理学一方面要遵从伦理学的约束,解决好被试的身心健康、隐私问题以及实验的欺骗性问题,同时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伦理学也要考虑人的未来行为、整体行为,关注人以外的自然,关注更大时空内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现代伦理学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人类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性、确定性和决定论范式到复杂性、非确定性、非决定论范式的发展过程,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也基本上体现了人类科学的这一发展过程的性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正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科学自身发展的简单性、确定性和决定论的性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观在传统的确定性科学观的壁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由于库恩在其范式革命论中引入了主体性成分,这就为否定存在绝对而客观的真理扫清了障碍,而库恩强调的不同范式可以相并列的不可通约性则为多元主义的科学观提供了前提。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科学观以极端化的方式张扬了科学自身发展的非确定性、非决定论的复杂性特征。科学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的发展过程,复杂性的科学观要求我们必须在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全方位的层面进行创新。另外,为了确保人类的科学、文化的健康而自由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在人类创造的所有科学和文化领域之间建立某种复杂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链,通过这一反馈环链,人类创造的所有科学和文化都可以在相互作用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改变,从而实现更为自由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和近代认识论都受到了复杂性的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复杂性,已成为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共同任务。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必须运用复杂性思维认识复杂性,建立复杂性科学;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则应通过创造性思维来推动认识论变革。  相似文献   

13.
试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互补与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7世纪到20世纪晚期,在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所创建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以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范式.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在20世纪受到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与此同时,一种以有机论、非决定论、混沌、复杂性和熵等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日渐成型.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分别体现的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由于二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应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晚期 ,在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所创建理论的基础上 ,出现了一种以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范式。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 ,在 2 0世纪受到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与此同时 ,一种以有机论、非决定论、混沌、复杂性和熵等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日渐成型。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分别体现的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由于二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所以应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结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新世纪新阶段思维范式的重大转换与创生。本文通过对这一崭新思维范式形态的诠释与解读,认为"和谐"价值旨归是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走向现代、迈向更高文明的直接表现和基本要求,也是一种解决人类和谐与冲突张力失衡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是一种人类社会最高价值诉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及其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库恩认为科学革命就是新旧范式的更替,科学发展则是一个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相更替的演化过程。劳丹则认为科学进步表现在它能解决问题,并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性的网状模型来解释科学的进步。尽管他们的观点在表面上有着不小的差别,然而,从本质上讲,两者有着更大的相似性,整体主义视野、工具主义立场和价值主义取向成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面对科学进步问题,也许多元主义方法论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而产生的复杂性思维,具有非线性、整体性、关联性和过程性等特征,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给人们观察问题以新的视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人和认识人,在基于人性的不同假设上经历了由物本主义管理到人本主义管理的转变,正是复杂性思维在运用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企业宏观治理是超脱于企业内部权力架构的一种治理形式,是在企业之外的治理模式.西方企业宏观治理范式的演进遵循了库恩关于"范式"更替的科学逻辑,历经了三次转型,分别为范式缺失到"市场一元论"或"国家一元论"范式的确立,从市场或国家的一元论范式到国家一市场的二元范式的转变,再到国家一市场的二元范式向社会-国家-市场的三元范式的演进.西方企业宏观治理范式转型,解释了企业治理宏观演进的历史必然,意味着西方企业宏观治理研究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当代设计思维具有由传统理性思维演化为复杂性思维的新特性."复杂性"作为一种后现代的文化逻辑与话语系统,表现为不断涌现的自组织性结构、矛盾共生的异质间性关系、不断趋向未知的开放性状态、多义模糊的人文性与审美性价值.将"复杂性"引入到当代设计思维的研究中,可以从更动态与辩证的角度对设计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问题作出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难以被科学和哲学严格界定(因其自身的复杂)的理论范式,“复杂性”虽然在语义上没有获得各学科都能够普遍接受的通论,但它总是伴随着我们,复杂性是实在(reality)的一种深刻特性。“复杂性”意味着存在着不熟悉、不理解;意味着困难、障碍和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和开放。研究复杂性意味着思想范式的革命,这在哲学、科学和人类思维的变革中表现得最为深刻。这是哲学的自我救赎,也是人类破除科学迷信的路径,最重要的是复杂性思维将引导我们进入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