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价值是一个社会关系范畴。马克思具体考察了人自身作为类的存在物的社会属性及人的价值关系的形成,他认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①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在于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本质与价值关系的产生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本质贯穿着价值关系,价值的产生和本质,是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相联系的。人的价值关系是客观的、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时讲过:“人们为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具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下面,拟从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 首先从精神文明的产生说起。在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界,起作用的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各种无意识的盲目的自发力量,没有人的意识的活动力量,自然界照样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是体现不到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被作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而人也不断增长着认识和实践的能力。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观点。”因此,精神文明,它一方面必须是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必须是与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相联系的,并主要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李正义 《山东社会科学》2023,(9):98-104+111
从预成性思维方式向实践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前提。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的演进历程是不断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生成过程,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过程。共产主义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实践的生成过程中,人的发展、历史演进和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逻辑与现实的统一。当前,实践生成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在实践生成性的视角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确立生产力标准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而且是人类社会自我改造的力量,它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与现时代的人们不一样,马克思对作为生产力中心的人始终给予足够的重视,他说:“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人作为生产力主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人是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主体,而且根本在于:人的发展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是满足人的主体需要和实现人的主体本质的手段。在创造外在财富的过程中,人的个性、才能及各种主体本质都得到发挥和发展。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强调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可见,生产力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在改造自然中实现和发展人的主体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说,哲学是以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周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包括哪些内容和哪些“子世界”?它与人改造活动到底是什么关系?它已经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深入研讨这些问题,无疑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感于现实中人们对真理的热情同真理所担负的责任的不平衡,本文从人的世界出发,对真理问题进行了考察。真理是仅与人相联系的,在人的世界中,真理获得了其全部丰富的内涵。真理发生于人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历史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新旧真理的更替,这一过程可以是和平的,但多数情况下充斥着暴力。在对真理追求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获得自身的全面而丰富的内涵,实现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世界也真正成为人的自由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所谓理想人格,是人们追求的完美的、理想化的人所具备的个性心理及行为特征的总和。理想人格是人的最高行为标准的体现。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也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①人类本身正是在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达到完美的人格,使人成为理想的人是人们长期以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直到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才真正描绘了…  相似文献   

8.
一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历史决定论来界说历史唯物论。诚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是一种决定论而不是非决定论,它“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推翻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列宁语)。然而,“确定人类行为的必然性”即承认人的意志和行为都要受必然性制约,这还只是属于对人类活动的客观性、受动性的认识,而并非对人类活动的主观性、能动性的阐发,并非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而要达到对世界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改造,哲学就不能停留于人类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上,而必须“现实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发展“人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否则,它就不能担当人类首先是无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改造世界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是技术的表现。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把技术的本质追溯到它的词源含义即艺术和诗,这也提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本质不能仅从它的强大的数字计算功能来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为性只不过是其本质的一种异化形态,而真正的本质是人类智能的“去蔽”(■)和“成己”(Ereignis)。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揭示了这种异化的必然性及其哲学人类学含义,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以及由此发生的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作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历史根据。这就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的异化现象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人工智能的本质的追问也不再停留于海德格尔式的宗教神秘主义,而是进入了对人类起源的历史现象学分析。基于人的本质即“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及其所蕴含的意识和生命活动的统一,应将人工智能的本质理解为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这两个环节在“人为性”中的统一。人的本质中意识和生命活动的对立和分离具有历史必然性,扬弃这种对立回到人性的完整性是人类不可放弃的永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所表达的是一种“历史性”意识,其意义在于为人类生活设定一种价值理想。它首先是由希伯来文明在与希腊文明碰撞中形成的基督教带给西方世界的,黑格尔虽然把这种神学观念转变为一种辩证理性概念,但却同基督教神学一样,以无限的存在者绝对精神为辩证运动主体,因而这种“否定之否定”便必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绝对的历史目的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则是将运动主体从抽象的无限的存在者转变为现实的因而是有限的对象性活动的人,因而,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便只能是一种基于有限的“实践目的论”对于价值理想的设定。  相似文献   

11.
理论和现实中的困惑需要我们彻底讲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中,“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价值观的命题,它同时并首先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命题。因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看,它本质上是一种从人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以人为本”实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命题,它对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关系问题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只是人类社会一个派生的方面、一个从属的环节,即它与社会历史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本身内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存在方式之本质的内容,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全面评价,只想对后一观点还未论及的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价值活动的应然性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作一分析研究。一、“人”与“社会”、“价值”人的活动、社会活动、价值活动三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是社会的本质、实体,人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②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的“积累”。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就是指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人的历史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各种生产活动;另一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经…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早就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说明辩证的思维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一开始它只是一种“自在之物”,并未为人们所反思、所研究罢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它曾随着人们变自然界“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随着人们认识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而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辩证逻辑作为一门研究辩证思维(或者说作为历史地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形体美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性质的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形体美的发现与创造,随着人改造世界、改造人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延续和发展。早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在他们的劳动生产中,就已经出现了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自觉认识。这种自觉认识,一方面是与原始人类的劳动活动相联系的认识发展的特定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的必然心理结晶。当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开始并发展了自己的劳动活动之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必然会走向对自我本身的特定认识道路,包括对自己身体的种种发现,并由无意识的发现走到有意识的自觉。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最终把人  相似文献   

16.
"四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生动的理论创新历程和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历程,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又兼顾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性,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四史"在学理上又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一方面体现出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等鲜明的学理特征,一方面又是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实践标准”是一个认识论范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当实践标准表现为社会历史领域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结果时,它就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人类一切其它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类生产活动的前提和结果都表现为生产力的状况。所谓生产力标准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评价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合理,最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答是建立在批判地考察人类认识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对它的正确理解应是辩证的、全面的,要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这对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感性的活动” ,所以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自然在两个维度上伸展开来 :从应然维度看 ,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它反映人的能动性、超越性 ;从实然维度分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与人的受动性和被制约性相一致。如果说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那么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就是人的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的相互转化 ,彼此趋近 ,直至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