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 ,岩画是都掌蛮刻画在峭壁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面临跨越式的人才发展就要积极引入国际猎头,分析西部地区引入国际猎头的四个原则,探讨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层面的引入策略,提出了引进国际猎头的四个关键与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总监与猎头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比得出共性与区别,探讨猎头与反猎头层面的博弈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型企业独立猎头的现状和主要困境,借鉴和参照第三方猎头的思维、机制与手法,提出改良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猎头的视野,分析校友会及其经济效应,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猎头策略与手法。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车马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春秋时期规模较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的贵族墓祔葬车马坑。虢国车马坑葬继承和沿用商周车马殉葬制,又适应和迎合社会进步及变革需要,对车马坑的殉葬内容和形式进行变通与革新,摒弃车葬坑和同穴葬,整车葬成为主流形式,并盛行车马葬和异穴葬,车马排列有序,殉葬性质更加明确,是象征性、明器化殉葬的滥觞,殉人制消失,显示出传统车马坑葬制开始出现瓦解的苗头。大量车马坑葬在虢国墓地出现,反映了虢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崇勇尚武世风,更反映了车马坑主人的身份等级,它与列鼎制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建立培育高级人才市场是人才市场向高标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级人才市场在运行机制、工作程序方面都应有别于现行人才市场。借鉴发达国家人才供需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人才交流的实际情况,“猎头”运作模式将成为高级人才市场招聘方式的主要工作模式之一。以重庆UPT猎头公司为例,对猎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及业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有袋鼠特性的年代,人们都巴不得三跳两跳跳出个锦绣前程来。“猎头”作为人们在职场中的“助跳”媒介,如今在公众视线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发现、追踪、评价、甄选和提供高级人才,猎头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高效的辨别力,为“猎物”提供了新的机遇,向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那么,猎头仅仅是“狩猎”这么简单吗?  相似文献   

9.
在《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能腾云驾雾,让太阳升起再落下,被砍头后还能骑马返乡,埋掉后的头化生为藏有兵马的竹子。这些奇异情节引起覃桂清、农学冠等学者的注意,他们曾对该传说中英雄被砍头后不死的情节做探讨,指出这一情节与古代文献记载的“飞头”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中曾有的猎头习俗有关。笔者不同意将《莫一大王》型传说中英雄断头不死的情节与“飞头”传说相联系,认为上古神话《刑天与帝争神》才可能是该传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对三岩藏族居室葬的再研究,既顾及到考古学的旁证材料,又为其提供“活化石”的标本,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这一葬俗的思想根基。与作者过去的研究成果相比,文章侧重于类型学的梳理,展示了“中间场”的分析框架,解析了三岩居室葬所蕴含的时空观及文化功能,最后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凸显居室葬的同一与差异,强调了民族考古学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建立培育高级人才市场是人才市场向高标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级人才市场在运行机制、工作程序方面都应有别于现行人才市场。借鉴发达国家人才供需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人才交流的实际情况,“猎头”运作模式将成为高级人才市场招聘方式的主要工作模式之一。以重庆UPT猎头公司为例,对猎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及业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外猎头的常态互较量与融合模式,结合行业实际和未来趋势,探讨继承与发展、发展与创新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葬日制度经历了较大的不同。由最初的商代及西周时期卜算甲乙丙丁十干到战国对于子丑寅卯十二地支的尊奉。而葬日制度的变化背后则体现了祖先崇拜的变化与不同。对于祖先日神上帝的崇拜转为对祖先的畏惧恐惧心理。本文试图从葬日制度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葬日制度的分析进而认识到商周时期祖先崇拜的变化,此种变化通过葬日制度得以体现,二者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自汉迄唐,皇帝死后葬期长短不一,北宋一改旧观,恢复了“天子七月而葬”的儒家礼制;山陵役夫情况,正史中讳莫如深,作者从《金石萃编》等书中找出了有力证据;对山陵耗费,文章特别注意到“间接花费”和“山陵维护”等为常人所忽略的问题;嗣君为什么大建山陵?本文亦有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清前期,各地因风水择葬、无力举葬而致停柩现象普遍,有禁不止;浅葬、浮厝、意外死亡也常导致棺骸暴露。"俗"与"礼"的矛盾凸显。陈宏谋在继承传统的丧葬事关王政、礼、孝思想的同时,反对堪舆、停柩等行为,主张速葬,并对棺骸暴露产生强烈的悲悯之情;认为士大夫在改变葬俗中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实践中,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设立义冢、政府助葬、稽查停柩和暴棺、责令掩埋、训俗劝葬等多种措施,组织掩骼埋胔,力图使丧葬中的"法"、"礼"与"俗"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猎头”,一个颇为神秘的职业。毕业于地质大学、起步于销售领域的王常江凭借自己颠覆性的作为在这个神秘的行业“猎”得了一片天,而颇为让人动容的是他身上体现的浓浓的民族情结。 “鹰的锐眼,豹的速度,象的自信,狮子的高贵,狼的凶狠”,集诸多动物特性于一身,这就是“猎头”。而王常江,则是“猎头”的“头”。他所创立的浩竹不是最早成立的本土“猎头”公司,但在行业中深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是渤海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中外史学界研究渤海史的学者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殉葬”;有的认为是“实行二次葬的,很象是无姓而隶属王族古姓的部曲和奴婢”(1);也有的认为是“家族葬”。但在国内尚未发表过以渤海多人葬的性质及其特点的专题论文,探讨渤海多人葬制。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多人墓葬的分情况渤海墓葬的理葬习俗较复杂。有单人葬、二人合葬、多人合葬及火葬。单人葬中绝大部分为一次葬,仰身直肢,有少量的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两人合葬,一般是男女合葬。  相似文献   

18.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特殊葬法,以往对悬棺葬的讨论往往注重于某一民族,同时对其意义的讨论也是众说纷纭。从史料和考古学的角度看,悬棺葬是不同时间、不同民族采用的葬法之一,它并非某一特定民族的唯一葬法。悬棺葬是一种处理凶死者的葬法,其意义是由于人们对凶死者怀有深深的惧意,惧怕凶死者的恶灵为祸人间,所以要想法使凶死者的恶灵远离活人,使其处于隔绝状态,从而获得安全感。悬棺葬是古代南方民族处理凶死者的多种葬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据敦煌卜葬书及《地理新书》等考察,杜甫《卢氏墓志》所记杜氏大茔葬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六甲八卦冢葬法。根据杜甫文中提供的数据推算,杜审言所葬系八卦冢中的乾冢壬穴。杜审言之妻卢氏后葬取甲穴,则是采用"卧马"葬法。杜氏葬取壬穴,合于唐代五姓葬法中杜姓属商之说。卢氏祔葬而不与夫合葬,合于唐代士族的通行做法。杜甫文中称其出于卢氏"遗意",是尽力为卢氏美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猎头的运用与实践,探讨市场拓展与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