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流溪河流域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雨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以降雨强度、穿透系数和树干茎流率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林冠截留量模型模拟,实测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估算针阔混交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参数反演和卫星数据同化系统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个结合陆面、大气和传感器特征,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辐射计观测数据模拟系统。综合考虑地形、地表异质性、大气等影响,可以直接应用到数据同化系统,进而为校正数据同化模式的静态参数提供基础,同时提高对辐射机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地球物理参数反演。利用该模拟系统,模拟了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的全球观测,并与卫星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粗糙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其影响可达38 K。  相似文献   

3.
利用L、S、C、X等4波段陆基微波散射计对冬小麦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并采集了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土壤含水量等相关参数。介绍了冬小麦后向散射系数测量方法及相关实验装置,对不同时间、不同种植方向、不同极化状态下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重点讨论了生物量、高度以及生长周期对地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影响。基于水云模型和IEM模型对冬小麦后向散射特性进行模拟,并反演了土壤含水量,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岷江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源头,保护、传承和研究岷江文化,对于推动岷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岷江文化,是基于岷江流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以及沱江上游)与成都平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位置优势,形成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依据内在逻辑演进路径,岷江文化大抵可以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孕育期、初步形成期、融入中华文化一体化进程期、鼎盛期、曲折发展期、新旧杂陈剧烈变化期、复兴和繁荣期。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的观测区域广阔,图像分辨精度高,具有数据率高、数据量大的特点。这就对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取数据压缩方法,在不降低测绘带宽和测绘精度条件下,降低遥感雷达数据率和数据量,从而降低对数据链和星上数据存储设备的要求。文中在对块自适应BAQ原始数据压缩算法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极坐标量化数据压缩算法,并对X-SAR原始数据进行了压缩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人口预测的精度,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模型,并采用此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预测。与FNN组合预测的预测结果相比,建立的新型人口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单元与数据来源、健康状况的评判三个方面对我国基于PSR框架模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行综述,并根据PSR框架模型的评价思路与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对基于PSR框架模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因地制宜是PSR框架模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生命力所在;应突出水环境状况变化核心内容,依"人—地—水"脉络确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观测应重视时间尺度上的纵向变化;"3S"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必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精确提取冲蚀沟参数,以GPS测量点为基准数据,对3S数字化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取了栖霞市北岩子口沟流域29个冲蚀沟的面积、沟沿线长、冲沟侵蚀量等多种参数,建立了流域三维地面模型,探讨了冲沟的坡度等级分布,并指出利用该方法快速提取土壤侵蚀定量数据的精度和可行性问题.结果表明,3S数字化产品能有效提取侵蚀沟曲面面积,但对一些细小冲沟的侵蚀量精度反应不足,需要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面积进行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隧道断层破碎段围岩力学参数缺失问题,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了高铁隧道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模型,以实际监测数据为理论依据,反演得到阳山隧道F26断层段围岩力学参数,结合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以阳山高铁隧道为工程实例进行正演分析,正演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完成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量影响算法的性能,具体表现为在设计样本数量区间范围内遗传算法参数寻优的结果精度及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精度与设计样本数量呈正相关。模拟围岩变形值与实际监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0%,证明了反演方法及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解决高铁隧道断层破碎带围岩力学参数缺失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次年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越过涪江,进入岷江流域。四方面军西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及川系军阀十几万兵力,打破了敌人的新围攻,打开了与中央红军会师的道路。红军在涪江以西和岷江上游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停留近五个月,其间红军在羌区宣传和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羌族人民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2020年的LUCC遥感数据对黑龙江省13个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土地供给压力增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空间受到挤压;耕地、林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呈均衡转换态势,部分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出;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用地的侵占;相比于耕地和草地的影响,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的发展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更高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2.
从研究SAR的海洋遥感探测重要性和基本特点出发,概述了SAR系统的海洋遥感探测技术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洋环境要素分布的随机性和时变性,研究了海面微波散射特性和SAR的海面成像机理,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了SAR系统主要特点,提出研究包括系统的宽测绘带特性和雷达的弱信号获取、海面精确成像算法和时空相关性等方面;同时探讨了海洋目标检测的技术途径,以满足SAR系统海洋观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过  李德仁 《肇庆学院学报》2007,(12):2080-2088
针对国内外在求解RPC模型参数算法上需要初值、迭代处理,且求解过程相当复杂的缺憾,提出了基于全球DEM的RPC模型参数求解算法,利用SPOT-5、CBERS-2以及ERS卫星影像进行实验,获得对卫星遥感影像几何处理有意义的结论,并对卫星影像在利用严格成像几何模型求解RPC模型参数时做了控制点格网大小及高程分层数对求解精度的影响实验,得出对卫星遥感影像,采用控制点的格网大小为20×20、高程分层为3可以达到精度和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以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设计与开发中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为研究内容,包括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体系结构、图像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贮与表示以及海量图像数据的快速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以盘锦市作为辽河三角洲的研究核心,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获取地物信息图谱,提取所需信息数据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预测研究:首先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分析了辽河三角洲197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之后采用转移矩阵法,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建立辽河三角洲70年代中后期至1988年和1988年至2000年两个间隔1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三角洲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过程;最后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数据相比传统证据采集方式存在优越性,近些年也频繁地被国际和国内法庭争端当事方用作证据。法庭在是否采信的问题上立场不一,国际法院在涉及领土主权争端案件中对其较为排斥,国际刑事法院、欧盟法院和部分国家国内法院在涉及特定事项时态度较为肯定和积极。原因和卫星遥感数据本身的特质有关,在有着无可比拟优势的同时,其作为证据仍存在个人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专家证词真实性等问题。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问题集中体现了科技与法律之间相互促进和矛盾性,国际社会目前立法仍为空白,国际和地区实践处于分而治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遥感图像中的军用机场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针对遥感图像的军用机场快速识别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适当的增强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使用Hough变换提取出机场的线状几何特征.然后,利用跑道边缘的平行直线特征和跑道边缘与可能机场区域的重叠关系识别出军用机场.本文用真实的遥感图像测试了这种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6年MSS、1989年TM和2001年ETM三个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辽宁省东港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结果表明:东港市向东南方向扩展,1989~2001年城市扩展速度大于1976~1989年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破坏了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使耕地和自然湿地减少.以后城市规划不仅遵循社会经济规律,更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严守农业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强化生态景观设计,打造北方滨江湿地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9.
扑火队员获取火场相关信息与实时的指挥通讯是林火扑救指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将LBS技术引入林火扑救指挥中,提出了应用于林火扑救指挥工作的LBS系统架构,并对服务端和客户端进行设计,最后给出一个调用实例。结果表明,可以远程分析、获取火灾现场的相关信息,实现指挥中心与火灾现场的双向实时通讯,提高林火扑救指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清代时期,西江下游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垦殖向山地深入。随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所需的林、果产品日益增加,人们或直接采伐天然林木,或清除原有的天然林来兴造经济林。同时,这一地区的柴炭、造纸和菌类等农村副业亦得到较大发展。这些经济开发活动对当地的森林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认为,清代西江下游的森林植被,在清初就已经开始有了较大的破坏和减少,以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4朝为大。鸦片战争后有所减轻,但一直没有中断。就影响因子而言,清代前期以农业垦殖为主,清代中后期以林木业生产和农村副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