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怡红院中的三等丫鬟小红,论相貌才学在大观园众多女儿中可谓平平,可她却是第一个坐上太太宝座的人,是《红楼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位女性,她积极努力,不甘居于人下,善于处世、常于做人,她的处世之道值得我们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袭人是《红楼梦》中作者不惜笔墨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 ,也是大观园人物群中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丫鬟之一。她性格内向 ,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温柔贤惠 ,对事关宝玉品行名声、婚姻大事 ,总是冒死建议 ,表现出对主子的忠诚性 ;作为丫鬟 ,她悉心服侍宝玉 ,表现出对主子的顺从性 ;作为与宝玉偷试云雨情的女子 ,又表现出对宝玉的爱慕性。这些复杂的情感融汇在一起 ,折射出袭人这一丫鬟特有性格的内敛美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饱蘸爱与尊重的笔墨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活、性格丰满的红楼丫鬟,中国艺术画廊中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拥有独立生命个体的下层女性形象。古代小说戏曲中上千年各具特色的丫鬟形象的积淀,明清时期尊重人权、解放个性的人文思潮的影响,加之曹雪芹本人以"实录其事"的手法为闺阁昭传的创作思想共同促成了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丫鬟群像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其取名为主仆之间的生命同构关系埋下了伏笔.虽同为黛玉的贴身丫鬟,但她们的出身来历、个性特点、主仆情谊以及命运归宿,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幸有这两个忠心的丫鬟给予过黛玉温暖与感动,让这位绛珠仙子在人世间不至于那么孤独凄凉.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其取名为主仆之间的生命同构关系埋下了伏笔。虽同为黛玉的贴身丫鬟,但她们的出身来历、个性特点、主仆情谊以及命运归宿,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幸有这两个忠心的丫鬟给予过黛玉温暖与感动,让这位绛珠仙子在人世间不至于那么孤独凄凉。  相似文献   

6.
新人也不是丫鬟命,如果你一直把自己当丫鬟看,什么时候都变不成大小姐。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丫鬟形象,小红便是其中—位。关于小红形象的疑问很多:曹雪芹的原意是小红是扬善之人还是造恶之人?小红真是—个一味攀高枝的人吗?她和贾芸的爱情又会不会有结果呢?细读之后对于此三问似乎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8.
红,代表喜庆、火热、浪漫和欢乐,是最适合表达节日热闹气氛的颜色。新年新气象,为自己准备一些红色吧!简简单单就能有不同凡响的效果,把这寒冷的季节变成温馨的暖冬,给新年一个好兆头,也让你一整年"红"运高照。  相似文献   

9.
谭湖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7,(18):16-17
田东县核心村屯、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三者互为条件,既辐射又聚合,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完整链条——田东县平马镇新乐村的党员和群众望着一个个色泽金黄、散发着馥郁香气的芒果,心里充满了喜悦:"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农家课堂’上学到的技术真有用啊!"中平村的楼房古朴典雅,田园瓜果飘香……这得益于田东县深入实施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民"为载体的先锋工程。  相似文献   

10.
你若是存着一颗爱惜之心,世上,便没有脆弱的东西。当有人叫我"干物女"时,我笑了。不错,我正是那种香菇般干巴巴的女孩:懒散、孤独且基本放弃了恋爱。我的同事却一惊一乍,极力说服我去参加一个周末派对,并扬言:要用小情歌、红酒和阳光男孩的微笑,来泡软我这颗干枯的心。  相似文献   

11.
鸳鸯是贾母最中意、最得用、最明事理的大丫头,也是大丫头中的大丫头。她品貌双全。鸳鸯的抗婚,更张扬着这个有生命尊严的女奴的可贵的反抗精神,使她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体中格外耀眼夺目!鸳鸯,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极有主见并坚守自己生活信念的勇敢的女奴形象。  相似文献   

12.
漫说小红     
怡红院的三等丫环林红玉 ,不仅其名字与林黛玉仅一字之差 ,其口才、处境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更可谓是林黛玉的影子。小红是个伶俐世故、自尊自立又极具叛逆性的丫环 ;其对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救助又显出她的不凡人格。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环中重要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曾扬华的《红楼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学公案研究即钗黛之辨,二是人物论,三是艺术论。其代表性著作诸如《钗黛之辨》、《红楼梦新探》等,尤以《钗黛之辨》的学术意义最为醒目。《钗黛之辨》是对红学第一大公案这一论题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15.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魇〉自序》的非学术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