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中 ,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再到存在论这一进程 ,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展。但马克思哲学研究在今天的主题是 ,如何走出同一性的本体论研究 ,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黄东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2)
公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它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满含着哲理的光辉。公关从理论思想到政策行为的转化过程,就是辩证唯物论从抽象原理到伟大实践的转化过程。将公关理念定位于哲学的高度,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走近公关,开辟科学公关发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新论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两年来,我国八十年代影响最大的“实践美学”受到了一些中青年学者的尖锐批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批评涉及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针对这些批评,我曾撰文进行过辨析,①现仍意犹未尽,特别是关于实践美学的...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实践和人自身的发展,人学研究已日益凸现出来,人们的注意力也将牵引到对人学的历史发展和重大事件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对“文化大革命”和“人道主义”大讨论从哲学层面上作出认真的诠释与反思,以便从中获取对我国人学研究的许多重要启示:人的问题的研究不可遏止;人学研究必须以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恰当而谨慎地处理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等诸多关系。放眼我国人学研究发展的未来,一定会在深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批判继承各种人学理论的过程中,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阵痛和“人道主义”大讨论的准备,必将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转换、在更深的学术层次上和更广的理论范围内展开。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学科意义上的人学理论正在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5.
薛富兴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1-22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它不仅表达时代精神 ,而且参与塑造时代精神。哲学要想充满活力 ,便必须与时代同步前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劲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急速展开 ,无疑正是时代巨变的标志。这必然要求哲学的根本性变化 ,而回应这一时代的要求 ,则是每一个哲学工作者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但为了使回应工作富有成效 ,我们必须先行对时代的要求、哲学发展的可能趋向 ,通过讨论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事实上 ,近年来人们已经频繁地进行着这种讨论 ,但讨论似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 ,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议论虽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美学等各个方面 ,但其旨趣却都是指向新世纪中国的哲学发展趋向 ,文章的观点也都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刊发表这些文章 ,也是意在促进这一探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鸦片战争至戊戌变法 ,第二阶段自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自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每一个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都有其主题 ,呈现不同的特点。从富国强兵的改良方式和中体西用的争论 ,到谋求民主政治的近代变法和推翻帝制的现代革命 ,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是 10 0多来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脉络。中西文化交流史 ,就是中国先进的人们在不同阶段 ,以自己的方式讨论和回答不同中西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理论背景与哲学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促使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催生了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对于生态美学,目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美学观。显然,广义的生态美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生态哲学为指导与观照,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涉及人与社会以及人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术界政治哲学研究的前提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哲学研究是当前学术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领域.然而,什么是政治哲学,如何算作政治哲学研究,这些问题迄今仍聚讼纷纭,未有定论.不解决这些问题,不对政治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研究对象、范式方法和功能特征等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分梳与把握,势必影响相关研究的学术质量和理论深度.中国学术界的政治哲学研究,理应以充分的论据、严密的逻辑和缜密的论证为自身研究构筑坚实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
10.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兰西 (1891— 1937)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所阐述的“实践哲学”及其政治思想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和评议。近年来 ,围绕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以及他的“实践哲学”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 ,我国学术界也展开了广泛的争论。正确认识和界定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性质有助于深化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终是和意大利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当时意大利革命的阻力在思想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经济主义、自发论、宿命论和机械决定论 ,二是来自克罗齐的唯心主义。针对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自从德国人鲍姆加通以“Aesthties”的命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或者说自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把美学由“蒙昧期”领入“纪元期”开始到十九世纪末,歌德、席勒、谢林、黑格尔……几代人的前赴后继营造了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古典美学体系,以致在传统思辩的哲学美学领域,后人除了对古典美学的宫殿作些修修补朴的工作外,几乎只有钦羡不己的份了。 尽管如此,对哲学美学的几个根本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起源、美的规律等问题却从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解答。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的哲学家们亮出了各自精彩的构思,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击中论敌的缺陷,但在对手提出的经验事实的证伪面前, 相似文献
12.
13.
社会哲学的兴起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社会哲学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80年代至今,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社会哲学的意义,可以从它对于现实生活,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对于哲学自身发展等三个方面去深化理解和认识。如今,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形成了一个中长期的研究思路和规划,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最为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哲学的学科观念,包括社会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78年前,1978-1990年,1990年后.对于这段历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法,如有的学者把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教科书哲学、教科书改革哲学(以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出发点)、后教科书哲学(以原教科书为背景提出问题);有的学者则分为四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类哲学; 相似文献
15.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一门具体的人文学科的哲学基础和它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是彼此紧相联系而又明显区别开来的两个问题。将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或者把两者混同起来,往往既不符合于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要求,又不符合于学科现有成果的实际论证,容易使问题夹缠不清。“后实践美学”在美学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问题上对实践美学的批评,也有这种夹缠不清的情况。一国内的美学研究工作者,包括倡导后实践美学的专家学者,一般都承认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只是对实践观点究竟如何来理解,还需要给出必要的说明。实践美学在其诞… 相似文献
16.
现代美学的发展离不开试验与实证方法,实践美学也不例外。西方实验美学的三种理论模式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观点密切相关并相互对应:心理动力学模式—中国古代的“心动说”—高尔泰的主观论美学;行为主义的S→R模式—中国古代的“物动说”—蔡仪的客观论;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模式—中国古代的“心物交融说”—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在此复杂的理论博弈中,实践美学不仅用“实践一元论”解决了哲学美学中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心物关系问题,而且用历史和逻辑、共时与历时相统一的方法将试验心理学与审美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使自身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实证基础上。当前有必要重提实践美学的实证方法,以抵制美学玄学化的倾向,并对种种美学神秘主义观点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17.
一种观点强调实践哲学对于实现哲学主题转换的现代意义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是以人类生活、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 ,说明这个生活世界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方向。现实生活世界与实践的关联及重合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关节点和基础 ,因此 ,应当反对超越现实生活形而上地把握世界的方式 ,反对极端超越和自然主义的态度。只有进入“现实世界”才是实践的本质要求 ,以向生活世界回归替代终极本体论寻求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非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与同一 ,重具体生活反抽象生活 ,重全面发展反工具理性等 ,构成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许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3)
一、要重视美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粉碎“四人邦”以来的七、八年间,美学研究的热潮经久不退。但是,当前美学研究文章的理论深度从总趋势来讲在下降,许多美学工作者,包括青年美学爱好者离开了或不愿在美学的哲学基础、哲学方法论上下一番苦功夫,倒是过多地去关心、推广和开拓诸如技术美学、景观美学等分支的事业。有的青年人甚至急于在美学上见到实利。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从主观上讲,我们美学界这支队伍的哲学根底差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学本来是,现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教育哲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与杜威来华有着密切关系。1949年前,中国教育哲学学科从无到有,从学习他国到自主探索,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教育哲学流派并提出了教育哲学中国化的命题。1949—1979年间,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教育哲学学科在高校被取消,一些西方教育哲学思潮受到批判,毛泽东关于教育的性质、价值、目的、师生关系等的认识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得以重建,成立了全国性教育哲学学术组织,教育哲学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都得到长足发展。今后十到十五年是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黄金机遇期。面向未来,中国的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哲学素养和哲学思维水平,密切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扩大教育哲学研究的队伍,凸显教育哲学研究的文化自信,加强与国际教育哲学界的交流与对话,深化教育哲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