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为生态资本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生态现代化企图在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技术革新、市场生态化转向、生态政治变革等举措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为目标。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这三个举措对实现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生态现代化理论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局部地区缓解生态问题,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当今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策略论,科学技术作用论,市场、政府与公众作用论以及"弱化"和"强化"论等基本内容,它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启发,即要树立现代生态观,积极发展生态科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建设生态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3.
何文君 《文史哲》2002,3(2):165-168
经济全球化在繁荣和促进全球经济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全球生态资源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目前国际社会对损害全球生态资源行为进行有效遏制的强制性制度的缺乏,都增大了国际生态合作的难度。加强国际生态合作,需要有一个由人类一致的经济意识、全球生态意识和全球道德意识构成的国际环境,这却是一个漫长的意识变革过程。鉴此,国际社会将长期面临着国际生态合作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适时提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这一理论概念,阐明其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源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逻辑起点,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发展经济。探索构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理论框架:三大关系学说,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态现代化以政治民主现代化为基础条件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关系;三大理论要素,即行政规制、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6.
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可持续性入手深入思考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与战略选择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生态现代化理论或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基于对城市可持续性的明确界定,尤其是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的传承保持,山东省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可以设想为一个由济南和青岛作为双核城市、以"山、水、圣人"为突出靓点的"S"型"齐鲁都市圈",而其中的曲阜、泰安、济南、青岛、聊城/枣庄、蓬莱、临淄、青州、威海、东营等10个城市是最具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城市.对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切实强化对城市人文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尽快调整城市的功能布局与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城际与大城区公共交通建设;强力推动区域科技与文化中心创建.  相似文献   

7.
陈五洲  陈方 《理论界》2006,(6):210-211
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表现为社会保障资格确认的纠纷和社会保障待遇支付的障碍。这些问题在影响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同时,还严重侵害了他们的权益。社会保障国际合作通过确认社会保障管辖权、使用累计法和比例支付法能有效解决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社会保障国际合作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取向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即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建立"返魅"有机论的后现代生态主义,是解决现代性危机的途径,从而消除现代性的危机,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地方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主张在保留现代性特别是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扬弃"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有机主义的世界观回归。这对处于"现代化危机"和"现代性危机"中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  钱华 《人文杂志》2006,(5):56-62
本文立足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失衡现状,通过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从多国视角揭示了在开放程度、经济体制、金融结构等方面差异造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原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应基于国家利益建立分层次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统一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合作,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方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逻辑的超越,完成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转变,实现了从驾驭资本逻辑到激活自然资源的模式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两大和解”中的制度优势,是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任秋娟  朱伯玉 《河北学刊》2007,27(4):235-239
多边文化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和谐世界的语境下,国际生态合作需要在多边文化背景下去探讨和分析。多边文化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有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和谐世界的文化解读。国际生态合作以多边文化为理论基础,要想减少生态利益冲突的危险性,必须关注多元文化之间的生态对话;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联合国环境组织,以解决生态协定的"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现代化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主导理论,对当前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将生态现代化理论应用于分析目前国内企业界和政府界已有的某些决策,可以警示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业环境改良及产业重构方向。而用生态现代化的观点和方法构想中国当前的环境决策方法,则于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应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推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新时代推进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在界定生态治理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生态治理现状,指出当前中国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突破困境的逻辑进路:加强主体建设,不断激发生态治理主体的活力;完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打造智慧生态,努力实现生态治理技术的现代化;深化体制改革,消除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优化评估体系,以促进生态治理评估方法的现代化;明晰减碳目标,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经典现代化理论是对18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理论阐述;后现代化理论则是探索工业化以后的发展;生态现代化是一种利用人类的智慧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进步的理论;再现代化就是一个工业社会的创造性破坏的时代,创造性破坏的行为主体不是革命,不是危机,而是西方现代化的胜利;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观念的长期缺失,发展方式转变的艰难曲折以及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又使中国走生态现代化之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的道路选择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理念,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现代化路径,重建以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中心的资源与生态保护系统,尽力减少生态足迹,立即行动起来,自觉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国际河流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从国际河流强调“自由航行”一国际水道强调“可通航”和“有商业价值”一国际流域强调跨国水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过程。跨国水资源利用的学说经历了从“绝对领土主权论”和“绝对领土完整论”时代一限制领土主权论一沿岸国共同体论的演进过程。淡化主权的迹象明显。国际水法理论的发展培育了国际合作精神,有助于实体法律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核心诉求可从现实和理想两种意义上归结,其理想诉求只有立足于现实诉求通过某种现实路径才能实现.笔者以为,既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或战略主要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想诉求,其政策实践或社会行动在不同历史境域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或分化现象.比较而言,生态现代化则因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的承继和实际、理性的操作实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实诉求,并对中国生态文明语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孙蕾  李伟 《青海社会科学》2012,(4):42-45,135
生态现代化理论在其发展中逐步产生了对于公众生态观念的重视,该理论强调树立公众的生态观念是实现从生态改革政策向公众成员的生态实践转变的唯一桥梁。然而当前我国的生态现代化研究对于如何树立公众生态观念仍缺乏关注和具体思路,大多数研究仅倾向于政府宏观调控,特别是行政和法制约束的重要性。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提出从经济、政策和社会学习能力三个层面建立公众的生态观念,以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现代化实践。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引入,将提供反映我国环境变迁的实际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观念的实证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合作理论研究发轫于美国。近10年来,中国学者对这一理论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国际合作的背景、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国家主权以及中国的国际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中国的国际合作理论研究还需要独立的理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