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美学史上,形式主义美学一味强调美与"物"之间的关联,将形式美的根源归结于物的自然属性。康德形式美论将形式之美与人紧密相连,具有区别于传统形式主义美学的"人"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形式之美在于人的本质力的创造以及理想美的归属。就审美思维和审美主体的层面而言,康德形式美论对西方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视角独特、影响深远的日本传统美学随笔名篇<阴翳礼赞>为例,将日本审美传统放入中西传统审美观的对比框架中加以比照、分析,阐述其与中西审美观的异同--和西方美学一样重视外在形式美,但不探讨决定形式美的"逻各斯";与儒家美学一样重视来自直觉和感悟的美,但不介入美之"道"--一种被人为注入的道德评判和政治教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美术领域,致使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民族意蕴.20世纪初中国一批曾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带来了油画的新生命,油画新生命中的现代主义在中国异军突起.林风眠、吴冠中等一批艺术家一直是现代艺术的追随者,他们在艺术中强调中西融合,在形式语言上,以中西绘画的审美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油画艺术在中国土壤里新的审美体系.吴冠中不仅在油画民族化而且在水墨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一直强调对美的追求,强调追求意境.抽象是形式的核心,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从意境入手等等,都是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理想.艺术即美,这种美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情趣,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对这种"美"的追寻,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学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本文从音乐美和视觉美两方面概括了戏曲形式美的特征,分析了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指出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革新传统戏曲形式,将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概念、本质特点、表现形式详细阐述,进一步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同时还分析了东西方在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形式美感的差异,由此说明形式美的多样性,从而使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数学美和其它科学(各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美的对比,通过数学美和传统形式美(主要指色彩、形状和声音等形式的美)的对比,探讨了数学美的性质,指出:数学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而其它科学美则不是纯粹的形式美;数学美是理性内在的形式美,而传统形式美则是感性外在的形式美。本文还对认识这些数学美性质的理论意义作出了预言:可望建立一种既概括感性外在形式美,又概括理性内在形式美的新形式美理论;可望建立既与理论美学有本质联系又其自身结构严谨的新科学美学体系;可望建立数学化的理论美学,它是思辨哲学形态的理论美学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先秦学者的美学观各异,但都主张“先质(内容)后文(形式)”,文质彬彬。在社会美方面,首以“善”为美,在自然美方面,首以物所表之“德”为美;在艺术美方面,首以“实”为美,即都主要着重事物的内容之美。他们也注重事物的形式之美,认为内容离不开形式。不过,他们力主形式美从属于、服务于内容美,而绝不单纯地肯定形式美,质文结合,便会达到“全美”的境界。他们这种美学观,对我国美学史、世界美学史,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化学关是在化学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人类对客观自然界(化学研究对象)规律的揭示,是实现人的自由创造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化学美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化学科学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美:一种是事物的外在形式美,它通过各种形式因素(色、线、形、声、质、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鲜明的可感性,是一种感性之美;化学科学中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事物的内在形式美,这种内形式即是抽象的“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是一种科学理性之美.本文探讨了化学科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奇异、简单等内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形体构造所体现的造型的美。建筑的鉴赏既要集中在形式上,又要集中在审美对象上,即建筑物本身的本质的鉴赏上。建筑形式美的法则是各个时代、民族各种类型的建筑都必须遵守的。这种法则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面的比例,黄金分割以及种种潜在的几何关系等等。人们对这些诉诸视觉的形式要素,感到赏心悦目,因此乐于接受和欣赏。当人们在直觉之中对形式美产生美感时,才会由表及里进一步汲取形式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康德审美判断第三契机中把"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形式"作为形式美的核心观点,从而把审美形式与以质料为目的的快适和以概念为目的的完善性区别开来。最后将无目的合目的性形式美与人紧密相连。康德的形式美论与传统形式美不同,对形式与内容、物与人等关系作了比较辩证的阐明,给美学注入了一种人性美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历代篆刻名作章法的分析来探究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规律,认为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是历代篆刻家不断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关键就在于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学科与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使科学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于是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应运而生。技术品的形式美,也成了当今社会人们审美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技术品形式美的构成因素(材质美、技术美、形态美、意趣美)、技术品形式美的美学原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技术品形式美的现代特征(单纯、抽象、质朴、秩序、合理)的分析讨论,阐述了技术品形式美的内容、法则、时代特征以及与形式美相对应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以断代研究的方式,对汉晋南朝书法评论语辞进行的美学分析.通过对汉晋南朝书法文献的爬梳整理、考释分析,认为"形势"与书法艺术的生命状态关系至密.书法艺术的生命之美通过形式美来呈现.书法艺术形式美的发现与赏悦,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对书法艺术的强烈渗透.  相似文献   

14.
书籍各个功能部分在其特定的位置与功效的要求下,呈现出有节奏的重复、对比、停顿以及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渐变。无论是形式造就的协调与柔媚之美,亦或是激烈动荡的对比之美,节奏形式美几乎渗透到对书籍设计恩考的一切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鉴于汉语"美"字与西文beauty、Schne不相当,遂着眼于把美学按古希腊文原义与此词首铸者鲍姆伽登的意思理解为感学。论及儒学之感学,就要分为美学、善学两个方面。《孟子》:"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荀子》的相当学说为:"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同样主张美、善同根:感性判断力;荀说更细致、完整。分析《荀子.性恶篇》对孟子性本善的批判,其失误在于"性"这一概念所指相异,孟子指四端,荀子指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声色之好。牟宗三智的直觉说对儒学之感学是一重要挑战。智的直觉之意义是良知返照。如果牟说成立,则儒学之美学依据感性直觉,儒学之善学依据智性直觉,那么,儒学之感学须歧出为二。儒学之美学论美,还须论境界、气、神、骨等,与智的直觉说不相容。  相似文献   

16.
诗的美与文体的美是相互依存的.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进行剖析,通过解读此诗的文体形式,来品尝诗的艺术之美、内容之美,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呈现,深层地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从而使读者意识到诗意的美与诗的文体形式美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7.
诗的美与文体的美是相互依存的,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进行剖析,通过解读此诗的文体形式,来品尝诗的艺术之美,内容之美,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呈现,深层地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从而使诗者意识到诗意的美与诗的文体形式美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8.
形式美简论     
本文就形式美与美的形式属于不同概念出发 ,论证了形式美的基本特征与心理特性及其审美效应。再进一层就形式美的组合规律论证了它和审美主体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实美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社会美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的美。它表现为劳动成果之美、人物身心之美及生活环境之美。劳动成果之美包含满足实用的功利美与满足五觉愉快的形式美,人物的社会美包括外部的形体美、仪表美与内在的心灵美,生活环境之美包括硬件设施的形式美与软件建设的风气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技手段的提高,人们的形体仪表、日用商品、生活环境不断向满足官能愉快的形式美方向发展。作为这一现代生活基本特征的理论揭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从国外转到国内,呈现出自身的逻辑行程和得失,值得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产品物质系统诸要素结构所形成的整体和谐美中,形式要素对体现技术产品的形式美具有特殊意义;技术产品的形式美主要表现为外部轮廓简洁和造型形象美、部件形块组合美、整体均衡稳定美、外观质地质感美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