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薄弱领域,为推动和活跃"三农"法学研究,建立健全农村法治理论体系,促进涉农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本刊开展农村法治建设研究征稿活动,诚邀从事"三农"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涉农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以下选题赐稿:1.农村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土地承包经营及其流转法律问题、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2.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农产品流通法治化环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它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关系问题、思想关系问题和文本关系问题。国际上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先后提出了"伙伴论"、"二分论"、"同质论"三种答案,但由于缺少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没有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汉化"、"胡化"概念出现后,学术界对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汉化"、"胡化"问题予以广泛关注。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不但对秦汉至明清时期整个封建社会"汉化"、"胡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初步构建起"汉化"、"胡化"问题的研究体系,而且在史料应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甚至一定程度的突破。但是,以往成果也存在着理论研究有所欠缺、研究不够均衡和思想深度略显不足等三大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中国古代"汉化"与"胡化"问题研究,应在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及增强理论深度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推类"问题是关乎中国传统逻辑的性质、特征、风貌的重要问题,很多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是从这个问题分蘖出来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本文在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原著以及前贤关于"推类"的研究基础上对"推类"做了重新界定,进一步丰富了"推类"的实际表现形式,特别是提出了与"推类"密切相关的概念——"关联性",对"推类"的内在推理机制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与因明三支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7.
自斯密以来约250年财政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源流变化及趋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1750—1860)、新古典阶段(1860—1950)、现代阶段(1950—至今)。在古典阶段,主流派主要从"生产角度"研究"国富"问题,"国家"只是作为"非生产"的外生变量来对待,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的。在新古典阶段,主流派主要从"需求"角度研究"国富"问题,并且把研究范围拓展到"社会福利"和"经济稳定"问题,但"国家"仍然只是作为"市场机制"的外生变量来对待。在研究方法上则全方位采用"牛顿方法",甚至于把不可用货币量化的问题排斥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在现代阶段,主流派把"国家"作为经济问题的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也涉及不可用货币量化的经济问题。但在处理"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又把"国家"作为外生变量来对待。"现代主流经济学派"是极不成熟的,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基本方法方面,都还需要创新,还不足以称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来自异域的文学观念、理论、方法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是重大的。今天有学者提出"文学研究的本土化",我理解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避免对异域理论的"机械使用"和脱离中国问题的"理论演绎",加强文学研究对中国现实问题、文学问题的阐释能力,激发文学研究的活力。沿着这一思路,我想讨论两个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为什么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黄奋生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问题研究学者之一,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且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边疆问题解决体系,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高潮的重要成员之一。对蒙古自治运动、边疆概念与内涵、边疆民族政策以及边疆民族自决自治理论、边政机构、边疆政治制度等问题的探讨,构成其民国时期边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他将"治学"与"治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呈现出边疆研究本土化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新世纪10年的文艺本质研究,方法论已从"非此即彼"的独断论转入"亦此亦彼"的多元论。展望下一阶段的研究,需从"亦此亦彼"的笼统论述走上"由此及彼"的辩证省察,以开放多元却又不失辩证逻辑的姿态对宏观与微观问题进行重构。对文艺本质问题的研究不能回避小问题,要从对小问题的分析入手逐步接近大问题,即树立"大小兼顾"、"小中见大"、"以小‘建’大"的细节建构原则,在兼顾宏观与微观的基础上,以微观视角见出对问题的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