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嘎什哈     
嘎什哈亦作“嘎拉哈”,满语音译。蒙古语称“石阿”、“沙阿”等,始见于《元朝秘史》。学名“骸骨”,俗称“背式骨”,即羊、猪、狗子、獐、鹿、黄羊等的膝盖骨。蒙古满、达斡尔等民族的一种游戏用品。玩者多为妇女和儿童。玩法颇多,各族各地不一。人数二三五人均可。...  相似文献   

2.
佛殿乐作为佛教寺院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受安多藏族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佛殿乐在拉卜楞地区俗称“道得儿”,即藏语文中的“道得儿”这一名词较早见于《至尊贡唐·丹贝仲美传记》、《金瓦寺目录》、《安多政教史》等著作中。“道得儿”一词多义;如仪仗队,包括香火、伞盖、旗幡、乐队等都称作“道得儿”。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对佛殿乐曲和所实用乐器的总称专用名词,对演奏员称作  相似文献   

3.
埃文基人的“尼姆嘎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张嘉宾要想对埃文基人的“尼姆嘎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作一番比较,首先要对埃文基人民间文学的基本情况作一了解。一、埃文基人的民间文学前苏联学者T·M·瓦西列维奇在《埃文基人》一书中对埃文基人的民间文学作了概要...  相似文献   

4.
早上6点就起床了,今天要去嘎洒土锅寨做调查,一个距昆明200公里左右的傣族村寨。 嘎洒属于云南省的新平县,一个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是典型的热带气候。车子穿梭在盘山公路上,每绕过一座山,海拔就降低了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窗外吹来的风也越来越热。车上放着VCD“007系列”的《明日帝国》,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也已被现代传媒冲击了。 【文身·黑齿】 嘎洒是个海拔仅510米的小镇,紧依着元江的上游嘎洒江。元江发源于云南,在云南境内有两大支流,嘎洒江这一段发源于大理,其流域多红色的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又称红河,…  相似文献   

5.
藏医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字陀、元丹贡布撰写的《四部医典》(藏名《居悉》)阐释和发挥了《月王药诊》的基本内容,既有医学总论、人体生理构造,又举各类病例,介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哈剌鲁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哈刺鲁(Qarluq)是元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在元代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合儿鲁、匣禄鲁、哈鲁、哈利鲁、罕禄鲁、匣剌鲁、柯耳鲁等名称,均是哈刺鲁的同名异译。 波斯史家拉施特在他的名著《史集》中说,哈剌鲁人和畏兀儿人一样,是从实厥人中分出来的。他还说,哈剌鲁是“有雪者、雪人”的意思。实厥人始祖乌古思南征北战,统治了  相似文献   

7.
序言明末清初之际,在野人女真的东海三部中,有一个虎尔哈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与此同时,黑龙江城附近也有一个虎尔哈部。这个虎尔哈部与东海虎尔哈部有着怎样的关系,却尚未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早在清朝末年,何秋涛在其所著《朔方备乘》中,曾作过“与东海之呼尔哈部族同而地域异也”这样极其常识性的解释。可是近年,岛田好在《清初萨哈连部考》中,却提出了如下反对意见:“此虎尔哈部与松花江流域之虎尔哈同名、异地、异族,彼为高尔特,此  相似文献   

8.
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共骨”。(《墨子》节葬下) 关于“炎人国”的情况,其他古籍没有什么记载,所以我们知之不多。但《墨子》一书治学态度严谨,绝非一般“志怪”之书可比,书中记述大都有较翔实的根据。“楚之南”按方位考之,当在今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贵州一带,这正是古代壮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正是壮族捡骨葬的真实写照,故《墨子》这段记载,无疑是壮族的主要葬制——捡骨葬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9.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10.
在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张氏归义军的后裔张承奉在敦煌执掌归义军政权并随后自号“金山白衣天子”。正史中有关这一史事的记载,仅在《旧五代史》吐蕃传部分有:“沙洲梁开平中有节度使张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新五代史》吐蕃传部分亦有相同的话。此中的张奉即为张承奉,新旧五代史中称作张奉是为了避后汉隐帝(948—950年执政)刘承钧的讳。敦煌文献中也有一些关于白衣天子张承奉的记载,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自衣天子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这些有限的文献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一、“塔塔尔”一词最早在文献上的出现中国唐末会具(841—847)时期的《赐回鹘嗢没斯特勤等召书》中提到有一个回鹘左厢部落叫“黑车子达怛”(见《会昌一品集》卷五,《元朝史》上册第3页,韩儒林),这是对长城以北诸民族历史记载最详细的中文文献上首次提到“塔塔尔”.可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点立的突厥汗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用突厥鲁尼文、即鄂尔浑文书写的)其中提到四邻各部时,称东邻为“三十姓塔塔尔”(Otuztatar).这个碑是732年所立,比前述史料早一百年.由此可见,“塔塔尔”一词最早出现在突厥文献中.当时,突厥人把什么民族称做塔塔尔人呢?根据中国学者的详细考证:1、韩儒林根据碑文中出现的各部排列顺序指出,三十姓达怛的地理位还应在骨利干(Khurgan),南契丹之北,正好与唐书所载室韦诸部地理位置相当.这就是说,当时中国唐代文献里称作“室韦”的民族,突厥称为“塔塔尔”.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0):42-42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踏进侗乡,你就到了侗族大歌的故乡。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大歌,侗族叫“嘎老”或“嘎玛”。“嘎”即汉语的“歌”,“老”和“玛”在侗语里是同义语,即汉语里的“大”的意思“。嘎老”直译为汉语就是“歌大”,但按汉语习惯说  相似文献   

13.
马新贻宦迹考略哈正利清末四大疑案中,“刺马”一案曾令朝野轰动,一度传闻天下,众说纷纭。正史有载且不说,就连《清代野记》、《春冰室野乘》、《庸庵笔记》、《越漫堂记》、《骨董琐记全篇》、《归庐谈往录》、《清稗类钞》及《近代中国秘史》诸野史中都有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14.
柯尔克孜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聚居在今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其余则散居在拜城、乌什、和田和特克斯、额敏、伊宁、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村和富裕牧场等地。 柯尔克孜族最早始见于《史记》,这里被称为“鬲昆”,《汉书》、《魏书》、《北周书》、《隋书》依次被称为“坚昆”、“纥骨”、“契骨”,唐代称为“黠戛斯”,宋代称“黠戛司”,辽时称为“辖戛斯”,元代称为“乞尔吉斯”,明代称为“吉里吉斯”,清代称柯尔克孜为“布鲁特”。现根据柯族自称的语音译为“柯尔克孜”族。  相似文献   

15.
安代舞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的父辈那一代开始,在科尔沁,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找不出一个不知道安代舞的人,机关、学校甚至找不出一个没有跳过安代舞的人。这一切,充分说明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就已经远远超出蒙古民族了——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在蒙古语中“安达”是“朋友”,或双方结为“盟友”之意。《蒙古秘史》在描写铁木真与札木哈二人以互赠拐骨、互换腰带的形式结成“安达”的记载时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后,其部下随即“绕蓬…  相似文献   

16.
序言我以前曾研究过清初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分布情况,这次研究使犬国的兴趣,是由于昭和四十九年(1974)七月在“野尻湖库里勒台”会上听到了菊池俊彦发表的《关于鄂霍次克文化》的研究报告而引起的。从十世纪前后繁盛的鄂霍次克文化遗址、特别是库页岛阿伊努文化遗址中,出土过大量的狗骨这一事实,说明该文化与滨海地区的锡迭米文化是有关联的。前辈学者也曾指出,在明末清初的沿海州部族中,兀的哈、库尔喀等民族,与黑龙江流域的部族有关联。这三个地域之间文化上的联系如何?他们使用狗干什么?这些问题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傣族蝴蝶舞     
蝴蝶舞是流传在云南耿马孟定傣族民间舞蹈,傣语称为“嘎吆”,是一种佛教节日的喜庆舞蹈,有自娱和娱神之功能。在傣文古籍《温腊》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从前,蝴蝶是生活在天上的神仙,每七日到人间来一次,在百花丛中跳舞玩耍,享受凡间的无穷乐趣。有天,一位年轻人到中缅边境的清水河边打猎,幸运地遇见到正在花丛  相似文献   

18.
一位普米族作家的怒族“嘎求”文/尹善龙在三百里长的怒江和独龙江两岸,无论在机关还是到乡下,无时不听到“嘎求”,无处不碰上“嘎求”。尤其对于象我这样来自雪帮山下的普米人来说,“嘎求”听起来格外亲切,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兄弟民族人民信任你、爱护你...  相似文献   

19.
座落在北京安定门内的雍和宫是北京的重要名胜古迹,也是首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据《清净化城塔记》载,雍和官藏文为“甘丹金恰灵”意为吉祥威严宫,又称“无量宫”,或称作“雍寺”。它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为其第四个儿子胤禛建造的居所,名称“雍亲王府”。康熙去世后,继位的就是胤禛,即雍正皇帝。是时的雍亲王府也就随之升为行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性成果与更高的起点──《中国经济大辞库(少数民族经济卷)》评价王燕祥中国经济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陈虹、哈经雄主编的《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少数民族经济卷)》(以下简称为“《民族经济卷》”)一书。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兴边缘性、中介性学科——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