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世纪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比上个世纪更为激烈。小说《新结婚时代》围绕三组错位婚恋,从都市伦理和乡村道德、都市女性现代意识的凸显、都市男性对传统(乡村)女性的渴望、物化的情欲和洋溢着乡村社会温馨的情感主义观念的爱情等方面对二者的冲突进行了感性呈现。冲突背后折射出的是转型期的中国必经的种种沉重、吊诡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浙江省新昌县H村建筑设施、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学视野看,"李子柒现象"是都市与乡村相互异构的新网络文化镜像。李子柒视频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乡村图景,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画面,也是对农业社会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的高度浓缩。都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但也带来了诸多现代性问题。"李子柒现象"表达了都市人们对传统乡村世界的憧憬与想象,表征传统乡村文化的"复魅",也深刻说明传统乡村生活是反思现代性的空间所指。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比较研究及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都市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实践与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存在显著的差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理论和实践入手,就上述各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差别,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并从我国都市农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外的经验论述了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沈从文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沈从文在表现都市情欲、乡村性爱、"诗与火"内在个人爱欲体验等性爱题材小说方面,自觉借鉴和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而深化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但同时也给其创作带来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都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学术界对都市文化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加快。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2000—2010年),我国的都市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其次对都市文化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分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都市文化概念的界定,都市文化研究的意义与方法,都市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理论基础,中外都市文化比较,其他相关重要理论;最后,对已有文献从学科类别、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获得资助、发表年度八个方面来进行分组述评,以求全方位地对新世纪以来十年间的都市文化研究做一把握,在综述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学术界对都市文化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不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强度和深度,而且更应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资源力量。  相似文献   

7.
低贱出身和民族身份,使生长于京都的萧乾在成年时渐成一种文化上的自卑,并内在地认同于京派作家的文化倾向——乡村人文精神。他笔下的都市下层人物的生命形成是由乡村塑造的,具有健康活泼的生命强力和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以此构成了与都市“文明”、“讲究”的对峙。因此,京派作家乡村与城市对立的共有主题在萧乾那里变衍成都市下层与都市中上层的对立,从而使其作品在京派文学的共性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是现代城市转型的典型代表。都市的崛起直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广受欢迎的“都市狭邪小说”表现出新型知识分子对都市公共生活以及个人空间、世俗常态的体认,也表现出近代上海人在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多种矛盾共同作用下矛盾复杂的社会心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乡村、都市与小城 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与都市是对立的两极。乡村人与都市人有很大区别。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似是水火不容的两大板块。在都市人看来,乡村意味着原始、粗野、蛮荒、孤寂;而在乡村人眼中,都市则又无异于放荡、淫秽,虚伪、喧嚣。他们在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诸方面都似乎绝然不同。乡村与都市的碰撞斗争,此消彼长,被看成是由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然过程。已经有不少人在呼吁:要用都市文明去改造和重建“乡土中国”;当然也有相反,另一些人在用乡村特有的传统感情和价值标准比照和批判着与都市工业文明相伴生的对“欲”的贪婪、冷冰冰的人际关系以及虚伪放纵的性生活等。于是乎也就有了林林总总的对乡村、都市以及乡村与都市关系的表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都市的迁徙意味着都市的发展、变形和成熟。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文本中,从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性和传统因素的叠加转化为开放的现代都市。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张爱玲和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叙述时空,这些差异意味着对都市的迁徙提供了叙述者不同的都市经验和诗学,另一方面,这些差异性的叙述方式也阐释着都市上海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延吉城市旅游形象的诸要素中,民俗要素最为重要,因此,在对延吉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时,无论是从延吉城市形象的硬件上(如交通、餐饮),还是在城市旅游形象的软件上(如市民素质、民俗民风等方面),都要突出民俗特色,同时要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化出现复兴热潮,庙会研究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渡庙会的复兴是地方精英、普通民众、民俗文化协会与地方政府之间不断协商、合作的结果。庙会发展背后蕴涵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镶嵌着当地社会文化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是指在城市社会中由个体通过自我成立、自我运作、自我发展而演化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当前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的成长发育,已逐步体现出它与"依附式发展第三部门"作为一种"他组织"系统所不同的"自组织"特质,而表现为它的原生性、草根性、非正式性、开放性、在线性、活力性、聚散性和非稳定性。受制于外部环境及其自身判断,当下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又有着多样性的结式形式,包括了松散型、社团民非型、社会企业型和单位内部型,这些多样性结社形式背后所体现的是自生性民间组织面对社会环境所做的适应性选择。面向城市自生性民间组织的兴起,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一是要在全国层面进一步推广降低社团民非成立门槛的做法,以实现国家和社会间的信息对称性;二是,推动成立民间组织评估机构以外部监督的方式构筑新型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三是,根据自生性民间组织的"自组织"特点,以"放养"、支持型政策为政策重心而加强对自生性民间组织的扶持。  相似文献   

14.
在法学语境中,民间法一词至少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乡民社会中的传统民间法和市民社会中的现代民间法。因此,将民间法等同于传统本土资源,认为追求现代性就必须坚持国家法在法律发展中主导地位的观念是不正确的。民间法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遵循着一条螺旋上升式的进化路线。它的自我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国家法的宽容和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说中关于城市的书写是城市文化变迁的重要记录形式。新世纪以来新创作的小说中,关于城市文化的建构,包括有建构于消费文化之上的城市物质奇观、现代思维与传统伦理的颉颃、城市灰色空间中的底层叙事、社会变革中的官场生态与环保书写等多个维度。在文学研究中,对城市书写的观照与研究应是进一步予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因,它虽具有“根”文化的特质,但却并非强势文化,尤其在青岛这样现代时尚的滨海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制约与影响,一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只有拥有成体系的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才能使该项民间文化遗产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当前迫切需要为现有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建立活态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城市民俗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是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和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朝代,其中,城市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前代的内容,还有许多创新,如妇女缠足、居民火葬、结婚喝交杯酒、相亲等,对后代形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内容至今依然在城市和民间盛行,成为中国汉族民俗的代表性形态之一.本文探讨了宋代的城市民俗度其特点,尤其突出这种民俗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城市特质的表现,更是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趋同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文化作用已成为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及城市规划建设应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问题,试图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