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语言艺术片谈余柳娟,丘雪帆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人物形象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物语言充分性格化、个性化。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人物的语言又是小说的“第一要素”里的第一要素。所以,写好人物的语言,对于写好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语言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而这种艺术手段的高低,其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所达到的性格化程度如何。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性格化。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鲁迅小说人物语言性格化的写作手法.其手法有四:一是抓口吻,二是写情态,三是借话说,四是代陈述。前两点是人物的直接语言;后两点是人物的间接语言.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红楼梦》中曹雪芹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和服饰对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小说情节铺陈的作用揭示了服饰是《红楼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红楼梦》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对其服饰的英译研究,是《红楼梦》服饰英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电影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剧情片更是如此,常常借助对话表现思想、刻画性格、推进情节等。电影中的人物语言富有性格化的特征。性格化是电影人物语言艺术的最高审美价值体现。电影翻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忠实地传达原片的这一审美特质,在译制片中再塑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人物语言颇具特色。性格化是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人物性格的差异、变化在人物语言中的投影是方方面面的。平民化是人物语言的又一大特色,朴实、鲜活、生动,则是这种平民化特征的具体体现。而以粗俗为底蕴的市井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存在又成为作品人物语言特色讨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时《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曹雪芹的语言观,《红楼梦》语言的总成就、语言的地域色彩、人物的语言,它对俗语的运用、语言艺术的手法、它的语言的情绪,《红楼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它的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成就和在新世纪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令人叫绝的嘴上功夫——《红楼梦》中兴儿的语言才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 ,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基本上是一个穿针引线的结构人物 ,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需要。但是曹雪芹对于这样一个次要人物 ,也同样一丝不苟地予以深入刻画 ,于是再现了他的个性特征 ,写活了这个人物形象 ,而这在小说中则主要通过他的语言特点而体现出来的。兴儿的语言不仅在小说故事发展和人物刻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作用 ,而且本身也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红楼梦》中关于兴儿语言的片断 ,堪称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红楼梦》中丫鬟形象中作者最为钟爱的一个,也是读者喜欢的人物之一。她是作者所列红楼十二钗仅有的两个副钗之一。曹雪芹设计的晴雯的主体性格是毫无奴颜媚骨,大胆反抗,嫉恶如仇的性情。这个人物也就因此获得了自身的性格逻辑,她的心理、语言、行动也必将沿着这一逻辑展开情节,向前发展。在《红楼梦》的传抄过程中,因为版本差异,造成了晴雯的形象扭曲变形。究竟哪一个晴雯才是作者苦心孤诣要提供给读者欣赏的典型形象呢?依据程甲本、程乙本、脂批本各自不同的文本原貌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就《红楼梦》现存版本而言,脂批本并非是完美无瑕的,程高本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语言和谐动听,“掷地作金石声”;往往可以让读者透过语言看到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正如鲁迅所说“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红楼梦》的这种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和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声词是分不开的。 《红楼梦》在写人物的说话声时,用不同的象声词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的情景。请看下列数例: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相似文献   

12.
王熙凤,“金陵十二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老舍说:“话剧主要是以对话来表达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①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老舍的这句话,说出了话剧剧本与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不同点。整个剧本的语言,都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剧作者的语言。人物是什么样子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完全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剧作者是插不上嘴的。因此,剧本中的人物对话,做到随人而发,恰合身分,声如口出,谁说象谁,就显得特别重要。也可以说,优秀剧本之所以成为优秀剧本,语言的性格化亦即人物对话的性格化,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王昭君》语言艺术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是戏剧语言的大师,非常善于选择、运用、创造性格鲜明的语言,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过去的《雷雨》、《日出》是这样,现在的《王昭君》更是这样。就从第一幕一开场王昭君和盈盈、戚戚那段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性格化语言的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 王昭君:我想的……自己也不明白。你说,人可以活几年? 盈盈:几年?七八十来年吧。 王昭君:那为什么要我进来?  相似文献   

15.
论《红楼梦》的人物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话描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最主要的方法。这不仅由于人物的对话在《红楼梦》描写语言总量中占了最重大部分,还由于作者赋予了全书四百多个人物——上至王公侯伯、贵妃宫监,下至三站六婆、市井无赖——每人以独特的个性语言,产生了“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红楼梦》在对话之生动方面“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文学大师”、甚至“略胜一筹”的独步文坛的地位。毫无疑问,《红楼梦》的对话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领域。可惜的是,历代以来,对之的研究不多,至于从微观上研究《红楼梦》对话何以这样…  相似文献   

16.
冲突性话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人物情节关系纷繁复杂,然而众多人物之间的交际过程存在的冲突性话语从语言顺应性来看都有共同的特点。《红楼梦》中的冲突性话语表现为反问、负面评价和詈骂等形式。冲突性话语的使用是人物在具体语境中对心理世界消极情绪的顺应,也是根据自身交际目的综合动态选择的结果;其消极语用效果是对交际对方的面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比较研究”的风气很盛,有的把《红搂梦》跟其他作品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作者跟其他作品作者比较,有的把《红楼梦》书中人物跟其他书中人物比较,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比较,涉及古今中外的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发。本人也想暂时加入一下这个比较研究的队伍,试把《红楼梦》书中头号人物贾宝玉和清代乾隆年间诗文三大家之一的袁枚(1716—1797)作一番比较。引起我比较的动机,是在阅读袁枚的诗文、《随园诗话》和了解他的立身行事时,直觉地感到他同贾宝玉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指出:“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花边文学看书琐记》)其实,《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也同...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的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总结。鲁迅先生是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作出准确评价的第一人。《红楼梦》在悲剧结局、爱情模式、语言运用、塑造人物和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充分表现了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红楼梦》的艺术风格、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就、独特的艺术结构和美学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好了歌解注》并非如脂砚斋批语一样 ,是一一实指《红楼梦》中的人物 ,而是泛指 ,概括世人闹嚷嚷到头来一场空的状况。《飞鸟各投林》也并非如某些红学家所言 :“曲名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之意……”而是实指《红楼梦》人物的命运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只说贾府衰败之意 ,从而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