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脑转盘     
这是发生在南方某大学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正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因为春节没有回家,深为惦念他的母亲从数千里外的农村老家来学校看望儿子。端午节快到了,这位50多岁、衣着破旧的农村母亲还特意拎了一篮子粽子。然而,母亲的到来,却让这位大学生感到十分不快,甚至还异常震怒。他觉得土头土脑的母亲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坚决不让母亲进校园。经过十多分钟的僵持,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这位母亲含泪而去。临别,母亲还反复小心地问儿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吃?但儿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民歌助长寿     
白德玛 《新天地》2017,(2):60-61
“阿妈,你105岁了,我今年也78岁了,我和你一样都是老人了.”201 6年1 2月6日,在广西马山县白山镇新汉村国兴屯,78岁的罗育辉在院子里和母亲马金莲聊天.“阿弟阿妹都走了,现在就剩我了,如果有一天我比你先走,你也不要伤心.”罗育辉动情地对母亲说道. “不会的,我比你老,你是我儿子,我现在还很好呢,我都没说走,你怎么就说走了呢.”老太太忍不住责怪起儿子.  相似文献   

3.
被儿子宠爱     
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做家务还和当年一样手脚麻利,在工作上不输年轻人。但一年比一年长高的儿子却明确无误地提醒着我,我在一天天变老。18年来,儿子看我从仰视平视再到俯视,而我看儿子则从俯视平视变成仰视。视角的转变,带来的是母子俩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快让我看看我刚出生的小宝贝!”母亲欣喜地喊着。小宝宝很快被送到了母亲怀里,她掀开裹着婴儿的布,温柔的目光落到儿子的小脸上,就在这一瞬间,她一下子惊呆了——原来这个男孩天生没有耳朵。时间证明男孩的听力并没有问题,不过他的相貌却因此大打折扣。一天,小男孩放学后哭着跑回家,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母亲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清楚儿子这一生都将充满坎坷与辛酸。小男孩一股脑儿把自己在学校里的不幸遭遇倒了出来“:一个男生,大个子男生……说我是畸形儿。”男孩渐渐地长大,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显得颇有几分才气,而在平日的生活中,他却遭…  相似文献   

5.
白发的守望     
转过十字街口,远远望去,槐树荫下坐着一个老妇人,双手颤颤地抓着拐杖,在痴痴地向这边望着。她似乎在期待着什么,满头白发在风中悠然地飘舞,如一面闪着银光的旗帜。近了、更近了,那身姿越来越熟悉──啊,是母亲!年迈的母亲又在街头痴痴地等待着我们了。今天是双休日,她是在盼望着她的儿女归来啊!我不由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紧牵着儿子的小手,一路小跑地奔过去。母亲看清了是我们,又惊又喜,满脸欢悦的皱纹在碎银般的阳光下荡漾开来,她手扶着拐杖,颤巍巍地努力站起了身。我和儿子一左一右地搀扶着她,慢慢地往家里走。她嘴里反复地念叨着:“我…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母爱?是物质的满足,无边的溺爱,还是一味地为子女服务?我不清楚。可当我读到《合欢树》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时,我明白,那是母爱,是超越一切的母爱!从一个能为“自己”做“蓝底白花裙”的母亲,到一个生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需要多大转变,多大的变故?从一个争强好胜的母亲,到一个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需要承受多大的委屈,多重的压力?然而史铁生的母亲却做到了。她抛开了美貌,抛开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儿子的生活中。面对儿子的不幸,她抹着眼泪努力微笑,鼓励儿子勇敢地生活;面对医生的诊断,她坚持不放弃治疗的希望;面对儿子的无理取闹,她…  相似文献   

7.
江初昕 《老友》2013,(5):42-42
前段时间,我携带妻儿回老家看望母亲。刚满两岁的儿子豆豆对农村景致特别感兴趣,敢和成群的鸡鸭逗玩半天,还跟在他奶奶身后,下地摘菜,上灶做饭。晚上,母亲在厨房里,弄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豆豆看着满满一桌散发香气的菜肴,一改以前不愿吃饭的毛病,主动端起饭碗。为了逞能,他还不要我们大人喂,自己盛了点饭,用调羹舀着往嘴里送。可是由于年纪  相似文献   

8.
我从没有真的说过爱你。昨天,我借到一本选刊,看到一则故事:那是一位母亲,每天倚坐在缝纫机下的母亲。她有一个儿子,读书的儿子。我没有继续看下去,是因为我自己的母亲从那遥远的海滨城  相似文献   

9.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10.
陪母亲吃饭     
学刚 《老友》2006,(12)
母亲病了,肌肉萎缩症。她骨瘦如柴,胳膊瘦得皮包着骨头。从前读过的小说里描写穷苦人的情景,在我母亲身上真实地出现。她躺下自己就起不来,吃饭拿不了筷子。父亲是母亲的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儿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怎样用乳汁喂养饥饿的我让我不再哭闹,怎样把窝窝头嚼碎了送进我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进入南昌县竹林小学上一年级。母亲拿着我从学校领回来的新书凝视良久,她闻着新书散发的阵阵墨香,嘴角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想读书的梦,在我这里终于实现了。之后她亲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书包的正中还缝了一颗红五角星,它使书包更美观、更光彩夺目了。母亲郑重地帮我把书包背上,对我说:"你碰上好时代,好好读书吧。"我牢记母亲的嘱咐,兴冲冲地背着母亲自制的书包,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12.
许薇 《社区》2010,(30):52-53
上要照顾老人,下需抚养子女,中年人成为负担沉重的“三明治”。麦克·莫里是英国伦敦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经理,是位单亲爸爸,上有80岁的老母,下有2岁的女儿。“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更让我操心的是母亲和女儿。上周母亲摔了一跤,我每天下了班后开车80英里去看她,然后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开一个小时车去上班,天天如此。”在西方国家,麦克这样的中年人被称为“三明治一代”。  相似文献   

13.
秋声 《中华魂》2010,(7):31-32
今年春节晚会,小品呈复苏状态.总体水平比想象的要好,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品《不能让他走》。因为这部小品触及时弊.令人感叹。相声演员冯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角色,他救护了一个被撞伤的老人,送到医院抢救,老人在半昏迷状态中几度对儿子说.“不能让他走”.让观众很为冯巩捏一把汗.莫非要讹冯巩一把?结果却以喜剧告终,老人醒来,向冯巩磕头致谢.说他是救命恩人。  相似文献   

14.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6.
看到这则启事,阿刚眼睛一亮:“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阿刚想,这个地方太适合自己目前的需要了。于是,他立刻给发启事的老人打了电话。 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阿刚敲开了老人的门。两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迎接了他。 女主人眼圈发红,声音颤抖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阿刚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猛地撞了一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 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家里”。“母亲拍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渐…  相似文献   

17.
郭华悦 《山西老年》2012,(10):26-27
前阵子,母亲从老家来看望我们,在我家住了下来。看到小外孙的淘气样,母亲便说起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穷,想读书都没钱,所以至今一个字也不认得。最后,母亲竟然对刚上小学的小外孙说,要不然,你当我的小老师,教外婆读书好不好?一旁的我听了,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接着对母亲说,他连自己都管不好,还能教你?哪知,儿子不服气地说:"谁说不能呀,我要教外婆读书!"本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就开始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吃完饭,母亲收拾好桌子,就开始让外孙教她认字读书。儿子也才刚上一年级,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遇到不明白的,或者儿子没讲清楚的知识点,母亲就不断提问。看着儿子皱眉苦思的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后来,每次在“教学”中遇到不明白的,儿子总会在隔天去问老师。经常被外婆的问题难住,儿子也觉得没面子,上课时自然认真了许多,力求真正掌握知识点,以便回家后能将外婆这个喜欢提问的“学生”镇住。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且,据学校老师反映,儿子在学校也守规矩了很多。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10)
流逝的时光已经不知不觉地将我推到了母亲的位置,每当可爱的儿子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不断地呢喃着“妈妈,我爱你”,并把他的口水蹭在我脸上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地对他说“妈妈也爱宝宝。”儿子就会甜蜜地一笑,把我搂得更紧。而就在许多幸福的时刻,总让我思念远在北方老家的妈妈。妈妈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我爱你”,而我却早已经体会到了妈妈崇高无比的爱。妈妈给我的是无声的爱,作为女儿,怎好去苛求妈妈给自己说“我爱你”——更何况,我的妈妈是一个先天聋哑人。  相似文献   

19.
每每看到老年夫妇牵手散步或并肩闲坐时,我的心头总会一暖,觉得他们真是浪漫。于是,不由憧憬自己退休的时光,想着到时一定要和老伴好好享受年老,也把日子过得这么浪漫。母亲的老战友病重,我陪母亲去医院探望。病床上的老人瘦弱得不再是我记忆里健硕的样子,原来那极富磁性的声音也变得沙哑了,却还是习惯挥着手说话,哪怕动作已迟缓无力。老人对母亲说:“还记得你当年留着长辫子的模样,多漂亮啊,怎么这么快我们就老了呢?怕这次你来看我,就是我们的告别了。”一旁老人的老伴,抚着老人的手,早已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20.
爱家 《社区》2009,(15):21-22
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在此之前,一些年轻人就已经早早地开始谋划着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心仪的礼物。但是,这几年来,“送什么礼物给母亲”越来越让子女们头疼,有时候花高价买来的礼物却遭来母亲的一顿埋怨,说子女乱花钱;也有的母亲明确地向子女表明“什么都不要买,这个节过不过都行”。本来是想买礼物讨老人欢喜,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那么,这个节到底应该买啥样的礼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