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流逝>,与她后来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流逝>和<长恨歌>都讲述了一个旧上海的名媛闺秀在1949年以后的生活遭际.对这段历史的想象和描述,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首先,两部作品表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景观,一个是平淡琐碎,一个是优雅闲致:其次,<流逝>细致地展现了人在非常岁月里生存的艰辛;而<长恨歌>沉醉于讲述的则是某种生活方式和情调.在艺术真实性上,<流逝>显得实在可信,而<长恨歌>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及逻辑性.这些差异性不仅有时代文化氛围的变迁,也包含了作者所采取的写作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推出的张荣华等著的<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这是一部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审视、反观自身的作品,也是一部蹊径独辟、见解独特、视野开阔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笠翁传奇十种>是李渔流传至今的传奇作品合集,以往史家和李渔研究者对其评价不一,有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评价较低,有的过低,有失公正.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怜香伴>是<笠翁传奇十种>之首篇,也可能是他的第一部传奇.此剧写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这大概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惟一写女同性恋的一部,因此格外值得关注.我在许多专家和朋友的帮助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刻<笠翁十种曲>本并参照国家图书馆藏本,对<怜香伴>进行了校注.此<怜香伴>校注本大概是大陆对它进行的首次校注.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这两部作品在领先于时代、拒绝在自然观方面男性话语的影响、拓宽生态审美观、强调女性和自然的密切联系等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就这两个文本而言,夏洛蒂·勃郎特比简·奥斯丁要走得更远一些,看自然的视角更广阔一些,"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思想更突出一些,男性与女性对自然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7.
<荒原>和<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荒原文学的划时代代表作.两部作品中"荒原"社会意识的展现、死亡和复活的主题、神话和典故旁征博引的表现手法、水意象的应用等都突出展现了"荒原文学"的意蕴和特色,从<我弥留之际>对<荒原>的呼应和共鸣之处体会,更能领略美国荒原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邱华栋的<教授>和阎连科的<风雅颂>是表现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状况的两部长篇小说,二者均以古典主义立场观察现代知识分子的行止,呈现了物质和权力如何腐蚀知识分子的灵魂,从而使其走上异化之路的可怕图景.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两篇小说给出了绝然不同的答案:<教授>试图给人指明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而<风雅颂>则既是一曲知识分子回乡无望、救赎无门、反抗无力的哀歌,又是一篇知识分子无处诉说孤独的心灵愤书与绝望神话.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先生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是一部基于早年故乡生活体验的作品.作品中的这种体验不是单纯的生活记忆的再现,它是一种新时期的文化转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这种生活记忆的审视和怀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灵史的一隅.  相似文献   

10.
许筠为朝鲜朝中期著名文人学者,他从中国数十种典籍中摘抄相关内容编撰成<闲情录>一书.<闲情录>的编撰分为两个时期,在"闲情"这一主题下,采取以类相从的方式,共分为十六类目,主要记载文人士大夫事迹,是"世说体"文学的一种.中国的"世说体"小说虽然较多传入朝鲜,也为文人士夫所喜爱,但朝鲜文坛的"世说体"作品却唯有<闲情录>一部,这就更加突显了此书的价值,使其在中朝两国文学交流史及东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和<红字>这两部世界经典名著中,作者分别塑造出了具有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坚强的个性、独立自我的精神使她们有勇气与男权社会对抗,捍卫自己的爱情,赞美了她们的女性自觉意识和争取自我权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作品中贯穿着自由.在其名剧<强盗>中,青年席勒通过对莫尔家族两兄弟以及众强盗各自所持的不同自由观的描述,创造出了多种自由模式.这些自由模式是席勒对"自由"这一概念的最初理解,是解读席勒后期文学作品中"自由"含义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弄清<强盗>中自由模式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3.
<自纪篇>是<论衡>的最后一篇,也可以说是王充的自传.文章记叙了王充的籍贯、家世、成长经历、性格,以及写作<论衡>的原因、目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孤高自傲的知识分子形象,王充对世俗的反驳反映了一名知识分子的"不平而鸣",显示了为捍卫理想不懈论争、永不妥协的精神,这对我们理解<论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精神贯穿全书,我们亦可更感受到书中充满愤激与抗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马一浮对熊十力《新唯识论》中《明心》章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十力<新唯识论>初稿的基本思路本是承续<尊闻录>而"以变易为体".但马一浮对这一思路却明确而强烈地表示反对,致使熊十力对原有思路渐生疑虑,并在撰写<新唯识论>后半部的主体部分<明心>章时觉得下笔甚难.熊十力最终请马一浮替其改定<明心>章且"从之不疑".马一浮的改定使<明心>章放弃了"以变易为体"的非现成性本体论思路,逐渐转向马一浮所主张的"变中见常"的现成性本体论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本细读法,重新审视<倪焕之>,认为<倪焕之>作为一部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心灵叙事传统,绵延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集体性的一种激进性心理状态,即急切狂热坚定地追求理想,表达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对自我价值的焦灼寻觅和痛苦抉择,其叙事特征和心灵书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白<万物花开>与毕淑敏<女工>虽然题材类似,但却呈现了巨大的美感差异.<万物花开>是表现自我的,是生命自我的自由体验,"万物花开"是物我合一的生命自由象征.林白是生命型作家;<女工>工是表现"她们"的,是对底层不幸的现实书写,是理性自我的普遍性伦理关怀,毕淑敏是理性型作家.她们的心理习惯分属于生命的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世界之中,她们各自依据自己的心理习惯呈现自己的文学风格.各自具有自己的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把这两部作品并置起来.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和这两位作家.  相似文献   

17.
乾隆五十八年(1793),"南京船"运载<红楼梦>由长崎港进入日本,自此<红楼梦>开始了它在东瀛日本的生涯.在这两个多世纪间,<红楼梦>在日本的流行情况如何?日本学者文人如何受容<红楼梦>这部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著作?日本红学的发展情况如何?文章就明治前后、大正、昭和时期<红楼梦>在日本的流行情况作了一番考察并对<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文学鼎盛时期以中国的"五卅运动"为题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关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现代社会,是近代以降日本知识分子从未中止过的步履.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同时成为作家中国认识的一种艺术样态,蔑视中国人与社会的倾向是作品的主调.  相似文献   

19.
陆川的两部作品<寻枪>和<可可西里>隐藏着一种共同的"秩序观".秩序这一隐藏的观念在<寻枪>中具体表现为个人生活秩序、家庭生活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在<可可西里>中具体表现为自然秩序和生存秩序.陆川的电影之所以会有隐藏的"秩序观",这是由导演的风格、爱好、价值观、世界观所致.  相似文献   

20.
曹禺<日出>深受小仲马<茶花女>影响,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关系设置、核心情节等方面都可一一印证.初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大都是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模仿起步,应还这些作品一个真实地位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