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2,(7):34
儿童的自尊心,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渴望得到表扬、鼓励,是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们与大人一样有着不可凌辱的独立人格,这一点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强烈。 做父母的如果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孩子一旦  相似文献   

2.
王青 《家庭科技》2014,(1):20-20
正妙招一美国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孩子阅读。美国很多父母认为,小学四年级以前是学习阅读,四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为了集中精力教孩子阅读,儿子汤米所在的小学只到三年级,四至六年级被分到另外一个姊妹学校。校长介绍说,在一二年级之间学会阅读是一个正常的时间点,也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的名字很简单,虽号称3500多个,但实际常用的,女性不过500个,男性约800个。美国父母为孩子取名。一般照着《圣经》选一个满意的就行了。 相形之下,倒是美国人的“姓”极其复杂,世界各色人种带来各自的姓氏,稀奇古怪,五花八门,姓氏  相似文献   

4.
千奇百怪的美国社会,可说已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可是,无数美国人近来纷纷对“外星人”着了迷,就连政要和名人也加入外星文明发烧友行列,各媒体更是推波助澜,把“外星人”和UFO炒得火爆。但愿这个向外太空行进得最远的国家,不会是重演一场好莱坞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个充满幽默的国度。打开美国任何一份大报,至少有两整版的漫画和幽默专栏。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美国人每人买了一张票,而两个犹太人只买了一张票。美国人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乘务员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捷克译本》一文中写道:“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去年一月二十九日,邓小平同志在美国艺术家为他举行的应邀访美的文艺晚会上,在简短的讲话中称引了鲁迅的这一见解。在中美人民友好的史册上,不少美国朋友,在中国人民处于困难的日子里,正是用文艺来沟通太平洋两岸的两个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8.
德国人十分机警。德国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机警方面,遵循如下原则:从小事着眼。德国人要求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学不要遗失玩具、铅笔、课本,一旦遗失要尽力找回;上街购物要算清每笔账目;在公共场所要警惕,不要被窃去钱包;晚上就寝要关好门窗。  相似文献   

9.
在侵权法中 ,过失侵权占有重要地位。过失侵权在生活中不仅大量存在 ,而且法律处理起来也很复杂困难。与故意侵权相比 ,过失侵权更强调一个人对他人的谨慎义务。谨慎义务要求每个人在行为时具有合理的谨慎 ,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合理的危险。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谨慎义务有多种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人”标准。在美国侵权法中对“合理人”标准的适用 ,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柔克义、史德文和麦戈文是三个早期进藏的美国人,活动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他们对于当时我国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汉藏两族的关系做了比较客观的记述。其中尤以后来出任美国驻华公使,参与制订美国政府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柔克义对于美国政府西藏政策的形成发挥了很大影响。本文依据汉文和英文资料对他们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鼓励诚实     
石城 《快乐青春》2014,(11):29-30
几个朋友来我家,我下楼去买西瓜。到了市场,随便在第一个西瓜摊前看看,一个小女孩对我说:“叔叔,如果您要买西瓜,就等一等,我妈回家吃饭去了,很快就会回来的。”我本不会挑西瓜,这会儿也装模作样地拍拍这个敲敲那个。  相似文献   

12.
董浩林 《家庭科技》2008,(10):45-46
在中国的爸爸到美国开家长会我儿子安德鲁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一年级新生。达特茅斯学院是美国8所常青藤大学之一,坐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小镇,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卓越的校友享誉全球。5月初,该校召开一年级学生家长会,我早早订了从硅谷飞波士顿的机票,并让在中国工作的孩他爸也赶去。其实我也常常向朋友抱怨,儿子怎么挑了个这么远的学校,看他一趟真不容易。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我得飞6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有的一些文献考证,抗战期间至少有95名美国人曾到访延安,或在延安工作过。这些美国人之后撰写过不少与其延安经历有关的工作报告、新闻报道和回忆录等。通过对这些延安叙事的梳理分析,可见他们对中共及其治下的延安边区的整体看法,以及为何对中共和延安政权产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抗战期间美国人在延安的活动不但在中(共)美关系史上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内容。这些到访过延安的美国人在离开延安之后,其人生和工作的遭遇各有不同,如有的在上世纪50年代受到麦卡锡主义的冲击和迫害,有的则受到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优待礼遇等。  相似文献   

14.
鼓励的力量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下.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 儿子上小学了.  相似文献   

15.
正都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上初一的小航就很烦恼。因为,他觉得妈妈不像其他人的妈妈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总对他咆哮。小航困惑不已:自己怎么就成妈妈的出气筒了呢?妈妈一咆哮,我就哆嗦最近,小航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可能不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他咆哮?一天晚饭时,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妈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行……  相似文献   

16.
巨大的鼓励     
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哺育了日本的成长,日本的文明也帮助过中国;但是,近百年来,中日两国却世仇般地敌视着。难道  相似文献   

17.
鼓励与鞭策     
近年来,我们曾收到了全国各地许多作者、读者的来信,对本刊给予鼓励和鞭策,既肯定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对子广大作者、读者对本刊的支持、关心和爱护,我们编辑部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部分作者、读者的来信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初期,对主流社会逃避性的流浪、漂泊成了美国文学中一种十分风行的文学主题,这一主题典型地展现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品的主人公“幼稚”而决绝的叛逆行动中,这一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些青年人,他们有着旺盛的青春与活力,但他们却拒绝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融汇于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约束、导向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主流社会的边缘,以一种孤独的漂泊和对个体感性价值的推祟、肯定,与主流价值观念相离相弃,这使美国文学中又增添了一类新的人物形象——“边缘人”。  相似文献   

19.
王诺 《北方论丛》2007,(4):47-50
美国当代小说里有不少丑女人形象。这种一反传统的丑女人小说之深刻用意在于:颠覆男权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和女性美审美传统,昭示新女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摆脱被艺术品化、被玩赏之屈辱地位的意志;表达她们拒绝凭借美貌去吸引男人,进而赢得社会赞许和社会地位的勇气;传达她们坚持依靠开发女性内在潜力而自立于社会,从而获得真正的男女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不少年轻的父母都爱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他们认为使用“尿不湿”可以不再担心孩子尿湿被褥、裤子,省去了“把尿”的麻烦。但是最近专家提醒,长期使用“尿不湿”可能使孩子失去早期身心训练的机会,影响以后的心智发育。 儿科专家说,孩子在出生两个月时就会用哭声表示:“想尿”、“我要尿”等意思;再大一点,他们会用动作来提醒大人,如想大小便时,就会用翻身或用手拍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