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对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 ,促进彝区经济文化发展 ,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的凉山大学 ,今年成立了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这是我省继西南民族学院成立彝族文化研究室和美姑成立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之后的第三个彝学研究专门科研机构。该所所长由凉山大学副校长韦安多兼任凉山大学成立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阿吉  相似文献   

3.
彝族毕摩传承是师徒式、非制度化的精英教育。在历史的进程中,毕摩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毕摩人才,使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延续。彝民族成员及其毕摩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传承方式,这与其毕摩文化传播语境、口传与书写的有机结合方式、口头声教的传统息息相关。毕摩独特的传承方式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毕摩文化论     
公元十五世纪,在今贵州毕节地区和云南武定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贵州、云南彝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变。 彝族在十四世纪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毕摩文化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彝族祖先的追溯和赞颂,它使彝人逐渐摆脱氏族部落的传统观念,开始在各个领域形成毕摩文化的心理结构,从而标志着毕摩文化的诞生。当然,毕摩文化的形成,不单是毕摩的作用,探讨这个问题,还应到当时整个彝族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中去寻其社会根源。但是,毕摩对毕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凉山彝族毕摩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译彝族毕摩信仰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始宗教信仰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自编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抽样测试,结果表明彝民族的主观幸福感在毕摩信仰的不同得分组和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显著;彝民族毕摩信仰与生活满意度、正负情感显著相关;毕摩信仰对彝民族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心理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毕摩信仰属于原始宗教,是彝族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表明,毕摩信仰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既有着积极的价值,又有着消极的影响.其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毕摩信仰中蕴涵着"和谐"的思想元素,毕摩仪式增进着"和谐"的氛围,毕摩扮演着维护社会"和谐"的角色.因此,正确认识毕摩信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更好地发挥毕摩信仰的积极作用,减少消极影响,乃是彝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自古以来,凉山彝族一直生活在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的崇山峻岭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经济、政治、民族等多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凉山彝族长期处于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生存状态,其文化传承因而更具独立性和完整性。在凉山彝区广泛流传的《姿子妮乍》是毕摩用于驱鬼祈福宗教仪式的驱鬼诗。受彝民族传统述源思维的制导,诗歌用一个富于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演绎鬼的起源,是一首文化意蕴极为丰富的彝族原生态诗歌。《姿子妮乍》把美女、君主、英雄、鬼神、爱情、宗教等母题交织在一起,兼具宗教仪式与艺术审美的双重功能,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文献与民间记忆的双重路径入手,以凉山彝族沙马宣抚司繁衍生息中行政职业的传承、父系血脉永续的前因后果及其在操持宗教权利的毕摩等方面的史事叙述为主,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其兴衰历程和分支现状。可见,凉山彝族土司制度兴衰沉沦源自多重势力互动、博弈的结果。这不仅能细致深入地了解所谓“独立罗罗”彝区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还能纵向勾勒其与历代中央王朝间存在的复杂关联或横向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历史。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化广泛渗透到彝族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彝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 发展。而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的彝族文化,对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屏山县积极发掘和 激活彝族文化,整合彝族文化资源,培育彝族文化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使彝族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产 业。创新彝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彝族文化守护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升彝族文化自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路 越走越宽,让农民享受到彝族文化带来的乐观感和成就感,为屏山彝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