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0年前,年轻气盛、满怀希望的他参军来到广西空军,在部队学医,退伍后做过厨师、理发师、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项目师……经过25年的奋斗,他不仅在老家四川飞黄腾达,如今更是回到第二故乡广西投资创业,为广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现今,他在南宁学院内投资几千万元,承包了总面积达2万多平米,共200余间客房的名洋国际大酒店,酒店的入住率节节攀升,这似乎预示着他的跨行事业又一次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王了一散文创作论李钦业1王了一(1900-1986)即大名鼎鼎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其字了一。他语言学家的名声盖过了他文学家的名声。但是,盖过并不等于抹掉,王了一在文学领域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翻译出版过莫里哀、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法...  相似文献   

3.
郑智敏 《今日南国》2009,(21):35-35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高洲村村民余任辉,返乡后潜心经营水果苗木产业,吃过苦,亏过本,可是决心、耐心、恒心让他坚持走了下去。 深秋时节,笔者来到他家的水果苗木种植基地,映人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白玉油桃、柿子等苗木。昔日的冬闲农田,如今绿意一片。  相似文献   

4.
用波澜壮阔来形容马飞海的一生毫不为过:风华正茂时,他立志成为一名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战士,先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之后又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文教、宣传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退休后,已年过古稀的他,依然以“十年磨—剑”的精神呕心沥血,策划、编撰了《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丛书,填补了我国现代钱币学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朱佳木 《中华魂》2013,(5):47-49
贾拓夫同志是一位在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上贡献突出,留有深刻印迹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只有54年,但经历却极其丰富,不仅从事过党的青年工作、地下工作、根据地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工作、财经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而且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牛崇辉张闻天是一代伟人。他在我党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党中央负过总责。他虽然也有过错误,但在党中央的一些重要决策活动中发挥过独特的历史作用,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他勤奋的一生中写了...  相似文献   

7.
周华诚 《社区》2011,(17):29-29
有个德国人来到中国,在广西的大山里生活了十几年,他过着拉牛耕田、挥锄种菜的简单生活,把免费教育当地孩子、跟孩子们在一起打闹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  相似文献   

8.
评皎然的风格观王志强皎然是一个诗僧,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一位极特殊的美学家。他的《诗式》、《诗议》对于风格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发展我国的风格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然而,皎然在风格学上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有的人把《诗...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他追求光明,直面社会,探索人生,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诗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毁灭》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新诗史上的重要作品,文章就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诗歌创作的艺术创新作了概括评述。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18年编辑生涯中,主编过7种报刊。严谨求精的编辑作风贯穿在他工作的全过程,为我国新闻编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莫友芝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其一生藏书无数。寓居江南期间,莫友芝大力搜寻江淮及吴越等地的遗书,因此莫氏的藏书在当时是富甲一方的。但是莫友芝去世后莫氏家族开始衰落,莫友芝的旧藏书籍大量流散,不少善本甚至流散到海外地区。本文试图通过藏书印及相关途径,查找莫友芝散落在海外的旧藏书,以期为研究莫友芝提供些许方便。  相似文献   

12.
徐敏 《东方论坛》2011,(6):65-70
黄裳是当代书话创作大家。在他的书话作品中,或用现代随笔式的写法,或用承接传统流绪的题跋之法,为读者讲述了他和书、书友之间的情谊,展示了他所寓目的书籍的风采。在这些文字中,不仅体现出他强烈的书话文体意识和创作理路,即话古籍谈往事不离现实;而且彰显出鲜明的创作特色,即通达之中满蕴凌厉之锋,书卷气中传达隽永温情。  相似文献   

13.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承天降之大任,投身商务印书馆60年,在总结前人汇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收书、藏书、整理出版古籍丛书,将丛书的广博气象和校印水平推向极致,成为近代丛书编纂的巨擘。他主持编纂的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孤本元杂剧等七部丛书如北斗七星,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15.
杨慎乃蜀中奇才,其学问之博,著作之富,在明代堪称第一。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图书编撰家,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编撰了大量图书,充分反映了他的编辑思想。他倡导并践行实事求是,重文献、重证据之学风,对明代理学的空疏提出严厉批评;他编选图书,有明确的选录标准和品评标准;在图书的编撰结构上,既重视理论探讨,又重视考订辨析;在图书的编撰体制上,既重继承,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振玉访求佚书重视古钞本,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于其他版本佚书访求所获亦甚大,特别是从日本和刻本中发现许多中国佚书和善本,并为使这些佚书重新流布作出了贡献。同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所得一些佚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弥补了中国文化的损失。他又开访求中国亡佚古本通俗小说之先河,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舜徽小学功底深厚,于《说文》学有皇皇巨著《说文解字约注》,而关于雅学、声韵的研究却分散于其经史子集四部著作之中。通过对其20余部著作的研读,可发现张舜徽对雅学理论的建树:关于撰写时代和撰人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汉初经师经生们对古代传注的总汇,并非出自周公之手;关于性质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汇集群经传注中训诂名物分类纂录而成"的,是我国最早的类书;关于分篇问题,他认为《尔雅》中有《叙》篇,此《叙》篇在《汉志》20篇之中,是传《尔雅》学者所为;关于邵晋涵《尔雅正义》和郝懿行《尔雅义疏》的得失问题,他总体上是尊邵抑郝。此外,张舜徽还提出了今后雅学发展规划,指明了雅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阎锡山“保境安民”的措施为山西赢得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阎锡山政权非常注重图书出版物的宣传功能,其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出版了许多党政军类书籍。特殊的政权环境会造就怎样的图书风貌,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编写了多部有关希腊历史的论著。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创办报刊和撰写评论,积极向国人推荐和评介有关的世界史著,介绍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比较中国和希腊历史之间的异同,从而将古希腊历史知识引入了中国。梁启超的引介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