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左怀建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7-51
20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杰出的青年女作家施济美,不仅是当时颇为活跃的"东吴系女作家"领军人物,而且其小说呈现出特别复杂的情貌:既有"古典的余韵",又深具现代主义蕴含,更游走于主流新文学、经典通俗文学和海派文学之间,映照出当时上海多元而复杂的文学场域,获取了较大的可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
施济美是近几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所开始关注的 4 0年代海派著名青年女作家。但其人生姿态与创作姿态均与当时典型海派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不同。对于 4 0年代人性普遍异化、精神普遍退场、世俗普遍泛化的都市市民人生 ,施济美表示出深长的绝望与忧伤。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坚持“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精神立场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守望 ,成为对于现代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3.
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服饰是一种审美符号与情感指符,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族审美心理的物化,汇集了壮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壮族对关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投射出强烈的壮民族传统审美情感之光. 相似文献
4.
每一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特定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壮族服饰也不例外,它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壮族的生态环境.论文分析壮族服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壮族服饰得以衍生、传承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服饰表现中用音乐艺术进行辅助,来培养学生对服饰表现能力.通过分析服饰表现表现与音乐之间的互通关系,从服饰与音乐的具体联系点出发,阐述了音乐服饰表现的方法与特征,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宋科新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87-90
本文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在文化背景、含义及渊源、服饰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指出这一时期服饰风格对现代时装设计及服装审美的影响作用,提出我们研究西方民族服饰文化其意义在于能融合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以提高我们的服装设计及服饰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变迁,使从等级着装向自由着装的演变成为可能。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装表演与选美活动的开展、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是影响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原因。而近代服装服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则为民国时期女性服饰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服饰的变革是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往往成为社会风尚变迁的亮点之一。唯其如此,对新鲜服饰的态度,又往往显现出新旧观念的冲突。民国时期,时尚的女子装束每每一出现,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有时受到政府的干预。新的生活方式,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流行,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讨论作为日常生活物的服饰化时也有必然要讨论消费文化,这两者之间唇齿相依,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一种不仅关乎物,而且关乎于社会积极的系统行为和总体反映的关系方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服饰被媒体作为信息源所促使的消费文化,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各种信息渠道,其影响力是至深至远的,也是较为大众和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服饰意象是宋词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作为客观审美物象的感性载体,不仅显示出宋人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体验,还因内涵、意蕴的扩展延伸而具有新颖别致的象征意义,从侧面反映出宋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对宋词服饰意象给予充分关注及全面研究,既有助于深入认识宋词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呈现的文体特征,也有助于对全宋词作出科学、客观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马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4):22-25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传承孔子儒学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称“亚圣”。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是由他以人的美感普遍性观点为基础的 ,以高扬人的道德精神的个性人格美为规定内涵的 ,并蕴涵着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等所构成的服饰美学思想。他这种独树一帜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 ,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服饰审美文化奠定了千古难移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3.
服饰与着装者的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一个服饰审美和设计大师,他笔下人物的服饰具有展示人物个性魅力的神奇功效,书中人物的服饰与其性格是非常契合的。本文试以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服饰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性格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从服饰的变化开始的。晚清时期,剪发、易服、戒缠足的发难及其历经磨难终有成的艰辛历程,不仅冲击了衣冠之治的古代服饰文化传统,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乃至生活方式近代化变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小说创作的艺术实践越来越向风格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小说观念的开拓,小说理论的更新,人们社会审美心理素质的变化、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和扩展,又进一步催发着各种各样风格的小说作品的产生.毫无疑问,那种注重人物性格的鲜明性,讲究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戏剧性、丰富性的传统小说,仍将受到人们的欢迎,拥有广大的.普遍的读者群.但同时,有别于这种传统小说风格模式的不同色彩、不同情调、不同韵致的小说新品种,也受到了人们衷心的赞同和热烈的肯定.王蒙曾经不无遗憾地感叹:我们缺少那种一个镜头、一个片断、一点情绪、一点抒发、一个侧面的小说;一声呐喊也可组成小说”(《短篇小说创作三题》)他说的其实就是小说不妨有一点空灵感和空灵美.空灵,是小说创作风格的一种形态,一种美.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以"天命"论、"阴阳五行"说为其哲学认识论的,以"服制象天"、"象天之德"为其方法论的,以"爵弥盛者文弥缛"为其服制文饰法则等的服饰美学思想,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不可移易的"礼乐文化"的规定内涵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张爱玲是20世纪服装历史上值得怀念的女人之一,有着深厚服饰文化底蕴的她偏好把对服饰的痴迷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在她的小说中,服饰重复的表现形式缤纷多样,既有作品内部的重复,又有不同作品之间的重复。蕴藏着丰富文化密码的服饰一经加以重复,既可以疏通行文脉络、绾锁作品结构,还可以凝聚意义、衍生象征寓意。比起单纯的服饰物象,重复出现的服饰指涉更复杂,意义更开阔。 相似文献
19.
20.
藏族服饰可分为13大类型,藏族服饰综合性区划是服饰分类与地域分布结合的结果,而以历史地理区域为基础的文化区具有统摄性和包容性,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密切,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其中心区域的服饰文化一致性突出,过渡区域的服饰文化变异大,种类也较多,边缘区服饰呈现出多元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