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青年大学生坚持什么样的政治信仰直接关系着西藏社会发展的方向.由于西藏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西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必须加强西藏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扩大西藏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的途径,为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坚定政治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命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信仰和价值体系中,从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信仰到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政治信仰,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中,一部分人出现了信仰危机,如何坚定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仍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与压力.坚定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命题.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必须椎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3.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信仰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信仰的变迁总是伴随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转型。这种变迁,往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信仰不适应”状态。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的重大转型进程当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更、转换和发展,既呈现出各种各样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动景象,也在一定范围内激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并形成为政治压力和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信仰的重建,如何在一个处于重大转型但又是连续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效实现政治信仰体系的调适、重建?  相似文献   

4.
政治信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在政治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的主体与客体,是政治信仰主客体之间互动的结果,而互动的过程正是主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面对当前的政治信仰危机尤其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在分析政治过程以及政治信仰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个体政治心理变迁进行剖析发现,要想重构主流的政治信仰需要对政治信仰主体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建立全方位联动培养机制,打造个性化的政治参与平台,以此促进对政治信仰主体政治社会化的培养,并由此建立起主流的政治信仰,最终为全体社会提供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扩大,思想领域的斗争出现前所未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共生,良莠不齐,这对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的青年学生产生不容小觑的冲击和影响。因而,必须加强研究多元社会思潮的特点规律,积极探讨其对青年学生政治信仰和立场的冲击影响,并着重提出增强青年学生政治鉴别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以一定理论观念为基础的信仰体系,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蕴涵特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以意识形态来表达和实现自己,任何一种政治信仰都体现特定的意识形态.就其根本而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信仰体系,其核心是共产主义信仰.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任何意识形态建设实效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信仰研究中首先涉及到的是合法性问题,政治信仰就是在政治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社会价值分配的权威的合法性的信仰,合法性是构成政治信仰的核心概念;在现代社会,政治信仰是以法律信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纯粹的合法律性信仰就是政治信仰。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成了政治信仰的基础性内容。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取决于对共同利益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女性迎来了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社会局势对女性角色定位有了新的需求,女性政治意识觉醒、女性社会价值重估、女性家庭角色重塑和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等,都是近代女性在实现自身角色诉求过程中带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女性社会角色意识觉醒主要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西方"天赋人权"说的传入、女性刊物的创办、妇女社团的兴起和女子教育的发展等推动.  相似文献   

9.
刘明 《重庆社会科学》2007,(1):97-99,120
现代化的变迁使人们面临着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它构成了研究政治信仰问题的前提条件和逻辑使然。任何一个国家政党在选择和建构其基本制度,或是确定政治意识的指导思想时,都离不开人们的政治信仰认同。它的确立,标志着人们对理想社会政治制度及其价值目标的坚定信奉和不懈追求,至少对于那些历史非常悠久的政治系统稳定的维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社会团结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