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有些问题仍需要进行讨论。 为了不致误解,有必要明确讨论问题的概念。理论界有一种说法,国有企业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性或者说竞争性的;另一类是功能性或者说服务保障性的。笔者认为,企业是盈利性或竞争性的经济组织,政府为执行服务和保障社会职能而设立的经济组织,应称为事业单位。因此,本文所谓国有企业,是指盈利性或竞争性的。此外,“企业改革”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改革,包括“三改一加强”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狭义的企业改革仅指“三改一加强”中的改革。本文所说的企业改革是指狭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有效的企业制度、或者说.“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准.来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提出一些想法.我的基本论点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是相对成功的.而在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方面是不成功的.因此,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经营者选择机制;第二.目前推行的“国有股份公司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将国家从“股东”(equity—holder)变为“债权人”(debtholder).同时开放直接融资市场,让私人投资者从债权人变为股东;第三.非国有企业“插足”国有企业和现有经理“买断”(managementbuyout)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比较可行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已被个人以各种形式所“占有”,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事实上的占有变成法律上的“所有”.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针对国有企业在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人提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观点。我认为,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本量不足问题,为了改善经营,丰富管理实践,对国有企业作短期的、局部的调整,使某些国有企业暂时退出某些竞争性行业,是可行的。就像打仗的策略一样,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关整个国计民生,是否要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全面退出,应慎重对待。一、让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大致等同于让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寡占效率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竞争性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体制“内核”。但是,纵观中国十七年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在若干产业领域内的竞争已渐趋激烈,竞争性体制亦已初步形成,而社会经济效益增长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数量扩张,这实在令人深思。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在既定的社会目标和制度环境下,经济运行的最佳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应是“寡占”性的,而不是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性的。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支柱,财政事业的发展也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紧密相联。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财政部门自然是责无旁贷。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要转变,财政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因此,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财政,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定位,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新课题。(一)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特殊工具,其行为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社会目标,即国有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为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在产权运作上的市场劣势主要表现在:“初始委托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高昂的代理费用”等。回顾改革开放20来年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不断调整和运作,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改革的终级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政府要从大多数国有企业中退出,不再直接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拉大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中国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则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形成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企业行业垄断,不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政府权力保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中国的国有企业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富强的责任,在政府的保护中改革和不断成长,在促进政治稳定、保障政府财政增长以及政府领导干部的培养上,作出了其他社会组织难以替代的贡献。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给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收益。然而,国有企业行业垄断也制约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拉大了中国社会成员收入的差距,造成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可能会使中国政府丧失由经济增长换得的应对其他社会问题的时间。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取决于国有企业行业垄断所带来的政绩困境程度,也取决于民营企业家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以及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问题的态度和对改革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本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命脉。当前,国有企业的资金质量极为不佳,水分极大,严重影响国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利发展十分重要。 (一)企业资金的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统称企业资产。资产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实现政府管理国有企业在思想观念、 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上的重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搞了十几年,但今天看来,政府不能一分了之,放手不管,而应解决一个退位一个到位的问题。即政府要从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位置退下来,同时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责任必须到位。政府必须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合理化,控制国有企业资产的运营,不断研究制定和调整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的政策和措施。相对计飞划经济而言,这是政府部门全新的责任,是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一样.都作为生产要素进入了市场,因此要搞好国有经济,必须从思想上和工作上增强资产经营意识,走出3个误区。 第一,要正确把握企业的“负债经营”。曾几何  相似文献   

9.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委托链太长,其存在着层次性、行政性、间接性、初始虚拟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从宏观维度讲需要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所有权,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作为出资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微观维度上讲则需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是减少中间委托人、防止国有企业委托链太长的前提。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从政府这一纵向维度上讲就是要设立明确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人格化代表;而从国有企业这一横向维度讲则是要加快建立相互制衡的规范的国有企业运行机制。只有从委托链的两端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委托链太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多轮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得以提升,国企改革取得一系列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尚待明晰、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完善、行政垄断现象趋于严重、国有企业主体地位尚待明确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更为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更加系统的制度设计,在明确目标和清晰路径的前提下,做好"顶层设计":在政治经济体制整体框架内设计国有企业改革的新使命,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治理、分类监管,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进行竞争化改造,从去"六化"入手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按照改革目标和方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全党全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检察机关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检察机关应如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陆长福范巧研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这是党中央在通观改革和发展全局、分析经济工作主要矛盾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因此,...  相似文献   

14.
国有经济的整体高效已得到历史的检验,重视经济效率或绩效不能限于局部效率和经济效益,对国有经济的局部低效和阶段性亏损应作具体分析;对“国有企业垄断论”,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垄断,正确区分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占优势行业,国企垄断不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结构重组后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后,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应在自然垄断环节加强激励性规制;在竞争性环节主要利用市场机制和<反垄断法>调节、规范;在竞争性业务与垄断性业务联结时要强化接入规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难点及原因,怎样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和矛盾.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在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于西方经济学所称的“代理人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人”.  相似文献   

17.
企业微观经济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而国有企业则占居企业微观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搞活国有企业一直是改革要实现的重点目标之一。当前,企业改革正在由浅入深地展开,已接触到产权制度改革这样的深层问题,其关键又在于理顺产权关系。我们认为,针对现状,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央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机制不转换不行,机构不调整不行,"三项"制度不改不行.中石化集团公司更强调,必须明晰产权、责任明确,加快内部整合.  相似文献   

19.
国有经济改革:理论与现实背景如何搞好国有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后,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在国有经济改革上逐渐达成一种共识,即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并且变革产权制度,建立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就是要把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类。非竞争性企业即所谓的自然垄断企业和社会公益企业。自然垄断企业主要是那些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只有保持其独家经营才最经济,社会成本才最低的企业。这类企业凭其对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的进程表明,只有企业制度的创新才能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与其它市场主体一样,是拥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拥有独立的财产和产权.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是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否则市场经济的活动就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无不涉及到产权关系,而其核心,是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做到既保障国有财产归属国家所有,又由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既防止国家干预又要保证国家依法监督.如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展开,股份制的实施,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我国国有企业中正式引入委托一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