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化是马克思一生理论思考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 ,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 ,即从青年马克思的“道德评价优先”转向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评价优先” ,而这一视角转换的前提则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于这一实质性的视角转换未被揭示 ,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等同于整个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误解则不可避免 ,从而埋没了成熟时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大价值。本文认为 ,惟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认真地解读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著作 ,才能发现其异化概念发展中出现的这一视角转换 ,从而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俞吾金教授在其<"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一文中提出三个涉及马克思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新见解:(1)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2)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一个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转换";(3)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不是象征性的、边缘性的,而是实质性的、基础性的.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本的分析,现提出三个不同意见:马克思在其成熟时期的绝大部分重要著作中都没使用过异化概念,俞吾金教授说"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不符合实际情况;俞吾金教授所说的异化概念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由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已经放弃这一概念,因而他所说的情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实际上并不存在;俞吾金教授所说的异化(劳动)概念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因而它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连象征性的、边缘性的地位都谈不上,更不要说实质性的、基础性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 ,它的地位与作用与马克思自身思想的演变形成反差 ,即随着马克思思想的日趋成熟 ,“异化”概念逐渐被淡漠。“异化”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长达四十余年的理论著述活动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异化”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了他的理论著述的全部。这一现象说明,“异化”概念对马克思来说,绝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认识,却总是有意无意地降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诸如“不成熟说”、“过渡性说”、“费尔巴哈遗迹说”以及“后来抛弃说”等等。这样,就忽视了异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抹杀了异化所特具的实践功能、认识功能和批判功能。在哲学改革走过十多个年头的今天,该是确定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异化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正确认识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抵制精神污染的重要方面。但是,在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异化论观点的影响,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随心所欲地加以曲解。甚至有个别深深迷信异化论的同志,在对异化概念所进行的“历史考察”中,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外推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声称:“异化问题的提出是辩证地思维的结果”,“把异化概念应用于社会、经济的领域,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这些同志力图说明,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应当把抽象的人作为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把一切社会现象归结为人的自我分裂。这一观点成了当前抽象人道主义、人性论、现代派文艺思潮等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 胡乔木同志在其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区分了马克思在他创立马克思主义以前和以后使用异化概念的两种很不相同的情况,说明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只是“把异化作为表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这个论述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使用异化概念的情况完全符合。一、《资本论》中的“异化”是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定现象的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使用过异化概念,但只要仔细推敲就不难看出,它们都是用在  相似文献   

7.
应该怎样估价与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紧紧围绕马克思本人对异化的使用比较全面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力求对“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理论基础演变,地位及作用作出回答,以此求教于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研究“异化”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试图紧紧围绕历史的事实进行逻辑的剖析。在1844年以前,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对“异化”的使用是不断增加的,到《手稿》进入了高潮。马克思最早使用“异化”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中。在这两篇论文里,他把现象理解为“本质的异化”,把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思想当时受着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在这两篇文章中“异化”出现了总共三处5次(《马  相似文献   

8.
一异化概念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出发点,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异化概念并非自始至终僵固不变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异化概念也不断改变自己的性质,经历了一个深刻地变动的过程。因此,研究异化问题不能只限于静态的考察,仅仅以判定某个时期异化概念的内容和意义为满足。还要把不同时期的异化概念联系起来,相互比较,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动态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异化概念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异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如果我们离开具体历史条件抽象地谈论异化,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来,“异化”在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那里,都有很不相同的含义。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更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特定的范畴,用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后期则仅仅把它作为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概念来运用,其内容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同志把异化概念抽象化,并由此出发谈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就阉割了马克思关于异化概念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有人还据此把异化永恒化、普遍化,论证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这就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上升过程,即从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与这个发展过程相适应,异化概念在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的思想,而唯物史观的创立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形成。马克思在其唯物史观形成时,就已对自己早期的异化思想进行了“清  相似文献   

11.
乔木同志在文章里区分了使用异化概念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述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规定现象 (包括某些规律性的现象) 的概念”,而且还指出,马克思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的,并“把它严格地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乔木同志还以马克思的著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研究异化问题的专论、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学者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异见纷呈。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早晚期异化思想并无联系;有的学者则强调马克思早晚期异化思想相互联系;或者认为只有《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才是马克思的真正意义上的异化思想,因而对马克思晚期的异化思想避而不谈;还有学者简单地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归结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没有看到彼此的异化概念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过去,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它们彼此等同起来,借以歪曲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虽然不再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仍不免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J·Feuerlicht在1978年出版的《异化:从过去到未来》中说:“异化概念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不断地在扩大”。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仅仅看作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不断扩大,实质上仍然曲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历史地考察马克思怎样逐步地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如何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思想资料,才能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孕育、产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异化概念鼓噪一时,甚至还有人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也有异化。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理解和使用异化概念的过程作一番考查分析,看看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理解和使用异化概念的,马克思是否表明过社会主义也将存在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能够逻辑地推演出社会主义将存在异化。下面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来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运用这个概念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共产主义理论作出论证。在理论上,这个概念又和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观点、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有机地交溶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科学内容及其发展,对于我们探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重大意义的。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严峻的阶级斗争现实粉碎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粉刷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神话,也宣告了小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破产。革命为新理论的诞生创造了前提,革命也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因此,科学地论证共产主义理论,阐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马克思当时从事理论创造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宗 《兰州学刊》2008,(Z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彰显着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框架内的实证的经济学研究也孕育着马克思思入人的现实存在的切入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异化劳动"概念虽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成熟概念,但在马克思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与我国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异化观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他后来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及“异化”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科学范畴取而代之.这种流行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异化”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异化观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成熟著作”的异化现与其早期异化观之间并无实质性、根本性的对立关系,恰恰相反,前者对后者存在直接的理论继承关系.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早期异化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国民经济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从四个方面揭示出工人阶级的劳动异化。在此追溯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来源,分析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概念内涵和具体内容,并阐述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蕴含之意,得出导致工人阶级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方式,异化的克服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只有通过提高人的对象化劳动实践能力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特别是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异化的概念是经常出现的。近年来,出现了研究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化热”。其中有不少文章是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出发,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但是,也有一部分文章则错误地解释异化概念的内涵,而又把它外延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领域。更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马克思曾  相似文献   

20.
宇海金  刘付春 《兰州学刊》2006,(6):18-19,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概念,并结合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提出了以扬弃异化劳动为核心的共产主义学说。从中明显地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分析,远远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预示着“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