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力寻租”与“制度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权力寻租”与腐败“权力寻租”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政治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的倡导者是卜布坎南G·缨尔达尔和A·克鲁格等人。在传统的李嘉图学派的经济租金概念中,租金是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诱使这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所必需最小值的额外收益。这里说的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是指无论商品价格如何上涨,供给都无法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如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它不是一般商品,是有限的、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那么凭借对土地的垄断,就能够得到因涨价而造成的那部分差价收人,即地租。在现代经济学的寻…  相似文献   

2.
一、寻租的四个法律特征“寻租 (rent seeking)”是由安妮·克鲁格在 1974年《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她指出 :“寻租”是指“那种利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 ,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有理由说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① 。寻租概念的提出 ,极大地活跃了经济学研究。现在 ,寻租理论实际上已经跨越经济学而进入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研究领域。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寻租概念及相关理论 ,既可以深化理论研究 ,又能够丰富法学研究领域 ,这种交互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安妮·克鲁格提出的寻租概念 ,我们…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拉拢疏通活动。这种额外收益依附于许可证和配额。国际贸易学派用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的概念将寻租活动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它包括以直接非生产性活动取得利润的各种途径。 “寻租”活动追求的是“租金”。“租金”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布坎南语)。简单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拉拢疏通活动.这种额外收益依附于许可证和配颜。国际贸易学派用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的概念将寻租活动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它包括以直接非生产性活动取得利润的各种途径.“寻租”活动追求的是“租金”。“租金”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布坎南语)。简单地说,就是由于不同体制、权利和组织设量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或因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而形成的非生产性利润。寻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实行计划经…  相似文献   

5.
“寻租”概念最先由著名经济学家A·克鲁格于1974年提出,后来公共选择学派和国际贸易学派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诠释。但无论是哪种释义,“寻租”活动中的“租金”可概括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利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或因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而形成的非生产性利润。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的寻租行为对于规范经济和政治生活秩序、加快新体制的发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租”或者叫“租金”,其最初含义是指地租,也就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而应该获得的报酬。本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从有关供给价格的理论中导出了“准地租”的概念。他指出,在均衡价格的决定中,存在着短期的情况。假设因某种原因导致需求增加而价格上涨,在短期内,由于生产设备固定,又无新的竞争者,所以价格超过生产成本而上涨。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即生产者剩余,是依靠生产设备在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而来的,因此可称为“准地租”。可见这里的租已被扩展到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剩余。在现代西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提到当今中国黑社会组织产生的政治基础 ,不少人一定会纳闷 :难道社会主义国家还会有黑社会组织滋生与蔓延的土壤 ?的确 ,社会主义国家不应允许黑社会组织的存在 ,然而不幸的是 ,黑社会组织并不会自动选择国家体制 ,并没有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远离我们的生活。究其政治根源 ,“权力寻租”难辞其咎。一、“寻租”现象何为“寻租”?“租”即租金 ,其原始含义为“地租”,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后理应获得的报酬。但“寻租”之中的“租”已被进一步扩展为“经济租”的概念 ,用以表示某种产品或劳务需求的提高 ,而供给量由于种种原因并…  相似文献   

8.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和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经过梅森、贝恩等人的发展并以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发表为标志而基本形成。随着对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许多经济学家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他们的研究丰富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也使产业组织理论保持着不断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10.
何大安教授在《经济学分类与经济学家分工》(见《光明日报》,2005年7月26日)一文中感叹道:“理论经济学研究被冷落,重运用轻理论的倾向十分明显”;“经济学家必须摆脱世俗的诱惑”。读而有感,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方竹兰博士在《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一文中,提出了一个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占有资本”的转化逻辑:“从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过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分离、独立和对等谈判,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非人力资本、支配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者占有资本’制度,从最初的资本家与企业家融为一体经资本家与企业家分离,到最后企业家与‘资本家’又融为一体。只不过起点的两者融合是资本家即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终点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式与实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人力资源是指某个特定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是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人力资源既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劳动资源 ,只有通过资本化和商品化 ,才能以生产要素的形式由市场来进行优化配置 ,并且也只有通过市场的配置才能真正从宏观层面上根本性地解决人力资源开发的系列问题。人力资源资本化和商品化的“寻租”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使人力资源上升为人力资本 ,完成其资本化的过程。人力资源所有者不仅在流通领域内把人力资源以商品的形式转让出去或者以核心要素的形式寻求其它要素的合作 (譬如…  相似文献   

13.
贺卫、王浣尘在《以制度创新抑制寻租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中,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了以制度创新抑制寻租的五个必要条件。作者认为寻租产生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所造成的垄断,是政府“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的结果。文章强调,经济人的寻相诱发了腐败,要抑制这种寻租,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使经济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和不愿为。  现实社会主义的种种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阶级理论的偏差。陆国梁撰写的《阶级理论再考察》一文,根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决定劳动组织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传统的阶级理论作…  相似文献   

14.
感受寻租     
市魁 《西部观察》2004,(6):32-33
去年到江苏去进行商务活动,途经南京,顺道去探望一位同学,他现在已经是某大学的教授.在他家的书房中聊天,问他在主攻什么,他说主要在研究“公共选择“和“寻租“理论.夜深告辞时,他还送我一本他翻译的关于“寻租“理论的书,是美国学者戈登@塔洛克所著的<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在众多的经济学术语中,“寻租“一词是很妙的,妙就妙在一个“寻“字上,是“寻宝“的“寻“,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寻“.英文中是rent-seeking,你看这seeking,还是隐含着正在进行的动作.寻租一词由安妮@克鲁格于1947年在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后,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理论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信息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关于信息经济的研究 ,多数人认为是源于斯蒂格勒 ,他 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信息经济学》一文 ,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 ,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他是继奈特之后 ,把信息作为“一种主要的商品”来研究的。从此 ,经济学界开始将信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放入到经济学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关信息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被认为作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即所谓的主流的信息经济学 ,也有很多经济学家称之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冯梅将…  相似文献   

16.
合理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金融寻租竞争中的租金耗散现象,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金融资源供给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金融资源非有效供给是全球金融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发达国家表现为无法形成有效需求的金融资源供给,转型国家表现为高社会成本的金融资源供给。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金融资源所有者的权利,在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形成平等互利的金融资源交换机制,才能形成适应经济增长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寻租与制度建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寻租理论源于公共选择学派的探索,并为国际贸易学派,芝加哥学派所引伸和发展。寻租理论中的“租”,并非等同于房租或地租,而是一种“经济租”,其历经了从亚当·斯密到马歇尔,直至当代有关学者所进行的概念的拓宽和变迁,现在一般把租金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寻租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行政管制,其研究重点也就在于考察由于竞相通过政府来影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而造成的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寻租理论在经济制度、公共管理、国际贸易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成为分析这些问题的有力的理论工具。“寻租”一…  相似文献   

19.
刘庆璋 《文史哲》2001,(3):60-62
从全球看 ,是美国学人最先举起“文化诗学”的旗帜。不过 ,即使是美国文化诗学的首席代表斯蒂芬·格仁布莱特 (StephenGreenblatt) ,在 1 987年发表的理论宣言《走向文化诗学》(TowardsaPoeticsofculture)一文中也还只是说 :文化诗学“是一种实践活动”。美国文化诗学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路易斯·孟酬士 (LouisA·Montrose)在文化诗学的理论方面有较多的建树。他也指出 :各种被视为从文化诗学视角研究文学的实践活动 ,尚未集结出一个系统的范型 ,也缺乏理论的明晰性。时至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0.
西方第三产业理论演变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英国经济学家费雪最先提出“第三产业”概念到“克拉克定律”形成 ,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初具体系。战后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的《服务经济学》以及日本经济学家饭盛信南的《第三产业》等丰富了当代第三产业理论体系。目前 ,西方第三产业理论在继续发展和深化 ,各种流派观点林立纷呈。中国当前在实施结构调整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扩大就业新战略中 ,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