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评价“官督商办”企业的历史作用是研究洋务运动的重要课题。 采取“官督商办”形式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企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是有它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 中国在明清之际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西化中企业的“官督”造成非股份化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西化中企业的“官督”造成非股份化死结陈勇勤晚清的经济西化,侧重点是工业化.具体来说,就是仿效西方,创办资本主义企业。官督商办是清政府设计并实施的一种不西不中、实属怪胎的企业经营方式。甲午战争前,洋务派办的41家民用工矿企业中,官督商办企业就占有5...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官督商办到商办企业经营形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采用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20世纪初,官督商办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商办企业。这种转换可看作是我国近代经济体制的一种变革,是特定社会环境的历史产物。它对于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官督商办到商办企业经营形式转换的状况、原因及作用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督商办是清代华资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 ,系于晚清洋务运动期间由李鸿章倡导和推广 ,及至清末“新政”期间 ,又有张之洞极力推行。尽管同是“官督商办” ,李、张二人对之理解和操作却有明显差异。以往论者多有不分李、张而一并评价的倾向 ;也有一些学者虽意识到二人在“官督商办”方面的差别 ,但不曾有人展开过深入讨论。“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为不致误用清末张之洞的“官督商办”来评价晚清洋务运动时李鸿章的“官督商办” ,很有必要就两者在“官督商办”上的异同进行比较。一、股本构成之异同李鸿章…  相似文献   

5.
以往提到“官督商办”,皆以官府控制一言以蔽之。其实并不尽然,其间存在一个权利的转移过程。本文剖析“官督商办”公司治理机制,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官督商办”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19世纪80—90年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全盛时期。也就在这个时候,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赞扬过“官督商办”,他说:“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贵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另外诛求;则上下相谁,二弊俱去”①。这似乎成为郑观应竭力主张在中国发展官督商办企业的依据。其实,作为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郑观应在这里主张的“官督商办”,与当时洋务派官僚所主张的“官督商办”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主张只…  相似文献   

7.
官督商办等企业经营方式,并非洋务派的首创,而是其对清廷原有手工矿厂经营方式驾轻就熟的沿袭.这一企业经营形式的出现,反映出历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逻辑必然.李鸿章提出的"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并非完全是向官督商办企业争权,而是在适度放权,同时也是其对清廷内部顽固势力指责的一种回应.李鸿章提出的"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并非只要官督,不管企业盈亏,而是强调清政府不对其经营成功与否、盈亏与否承担连带的经济责任.这不仅是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主张,也是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张.官督商办的企业经营形式一度受到欢迎,有其进步的意义.当然,清政府对于官督商办企业的盘剥与压抑也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批洋务派官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加强自己的军阀派系力量,开始开办了若干军事工业。七十年代初,他们又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都是一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一定买办性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民族资本经营的新式工业也逐渐出现。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数量比洋务派企业为多。到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区立宪派产生的基础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产生,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密切攸关的。天津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比上海、广州等地都要晚一些。1900年以前,天津地区除去官督商办的开平煤矿和招商局天津分局外,可以算作民族工业的只有四家,即: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创办),天津自  相似文献   

10.
胡勇华 《江汉论坛》2006,2(6):78-80
从19世纪70年代起,官督商办企业在近代中国活跃了30余年。然而,这种组织形式并没有作为独立的组织制度存在,而是近代工业企业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向现代的股份制公司制度发育的过程,是一种过渡型“准企业”组织形式。本文试图从官督商办企业创建的起因、运行方式及发展结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和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形式中,官督商办曾一度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究竟是谁最先提出了官督商办模式,官方为什么始终对它很感兴趣?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官督商办模式是李鸿章创发的,这在目前史学界似已成为定论。是不是李鸿章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件奏折。呈递者是林则徐。但写这件奏折时,林则徐并不是两广总行了,而是流放赦归后在云贵总督任上。奏折叫呕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严,针对的是云南矿业。“云南矿务,自康熙四十四年归官经理”③,到林氏奏折出现的1848年,官办这种企业经营形式,已经持续了近一个半…  相似文献   

12.
盛宣怀从1875年5月至1881年10月在湖北创办煤铁矿务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75年5月至1876年1月为广济官煤厂阶段。此阶段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着手试办。1876年1月至1879年7月为湖北开采煤铁总局阶段。此阶段采用官办的经营方式,一面雇用矿工土法采掘,一面雇用洋师以洋法勘矿,冀图勘出佳矿,用洋法采掘。其几经周折勘明荆当煤矿、大冶铁矿后,因经费不继,被迫停顿。1879年6月至1881年10月为荆门矿务总局阶段。此阶段是上一阶段过渡性、权宜性的业务继续。它以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解决官本不继的困难,以土法采煤为日后洋法炼铁铺平道路;它是李鸿章、盛宣怀以“先煤后铁”的策略来挽救湖北煤铁矿务免遭功亏一篑思想的产物。但此阶段却并未专力开采,而是主要经营煤斤的贩销业务。1881年10月,李鸿章批饬裁撤荆局,湖北矿务至此终止、夭折。通观盛宣怀早期创办湖北煤铁矿务的全过程,我认为导致其夭折的主观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人阶级,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举办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或民族资本的近代工业里。到“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已拥有产业工人50万人,手工业工人10万人,总计达60万人。同全国一样,产生和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里的东北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为争得起码的生存权利和反抗压迫与剥削,而展开英勇的斗争。“五四”爱  相似文献   

14.
商办云南耀龙电灯公司,是云南第一个使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企业,也是我国最早的水电企业之一。它创议于1908年,成立于1910年,公司之石龙坝发电厂则于1912年4月建成发电开灯。这不但是昆明有电灯之起始,也是云南电气事业的开端。 公司解放前的历史,按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情况,大体可分为: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办云南耀龙电灯公司”阶段(1910.1——1934.4);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合营的“昆明市耀龙电气公司”阶段(1934.5——1938.5);官僚资本性质的“耀龙电力公司”阶段(1938.6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期,中国民族资本先后掀起过两次设厂高潮。学术界通常认为,第一次设厂高潮为1895-1898年,第二次设厂高潮为1904-1908年。笔者对这种看法,总的来说是赞同的,但对第一次设厂高潮的开始时间有些疑问。我认为,清季第一次设厂高潮,应始于甲午战争前夕。本文提出自己的这种看法,以供讨论。这次高潮以棉纺织业为主中国民族资本的第一次设厂高潮,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棉纺织业为主。据统计,1894-1898年创办的资本1万元以上的工厂,本挂外商牌号的,商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者(不含官办)共有87家(包括个别一些在这期间创办,而…  相似文献   

16.
晚清洋务运动时的“官督商办”是中国近代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其产权界定十分模糊 ,扭曲了由产权确定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造成的负效应有三 :一是投资者的收益权受到侵害 ,出现产权不完全 ,对经济主体产生负激励 ,投资者在进行经济活动时 ,缺乏安全感 ,不能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 ,影响长期投资的可能性 ;二是经营管理上存在明显的外部特征 ,出现“搭便车”现象 ,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 ,企业效率低下 ;三是由于官、商之间的矛盾 ,挫伤了民族资本的积极性 ,近代化进程受挫 ,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既是企业组织存在的逻辑前提,又是企业进行自身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近代中国官督商办企业与家族公司在产权安排与政府、权威、企业家的关系及相互推动作用的异同表明,家族公司作为替代官督商办企业的制度模式之一,相对于官督商办公司制度是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比较有力地克服了后者的不确定性缺陷,从而使近代中国的企业组织演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晚清“官督商办”企业与股份制李玉股份制是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的经济形式,曾被马克思比作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近代西方股份制理论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传入中国的,到十九世纪后半期,股份制的社会集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清末官商关系的发展演变,是史学界过去研究甚少的一个课题。现在,这一问题已逐渐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本文拟侧重从商会成立与影响的角度,作一初步探讨。 (一) 商会成立前,传统的官商关系已显露出有可能改变的端倪。一方面,工商业者虽对“官督商办”深恶痛绝,但仍希望“有善良之政府,实行保护产业之政策”。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发展工商实业的重要作用,试图以振兴实业挽救“库储一空如洗”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严亚明 《天府新论》2007,(3):113-117
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探讨了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问题,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政企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