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艺术游戏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虫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36-40
近代以来的西方游戏理论主要有自由论、和谐论、虚拟论、融合论及内在目的论五种。基于这五种游戏理论的艺术游戏论或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德、席勒、弗洛伊德、伽达默尔和胡伊青加。主张艺术游戏论或谈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的理论家们对于艺术与游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近代以来的西方艺术游戏论都是既有一定合理性而又不尽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虫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3):40-45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可以概括为"虚拟"论,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其艺术观可以概括为"梦幻"论,即艺术是经过改装并符号化了的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梦幻.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这就是弗洛伊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由于弗洛伊德考察游戏和艺术现象的视野不够宽广,他的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普适性与合理性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春水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2):33-38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论是研究生命活动性质的根本方法论。按该方法论可区分出生命活动的三 种基本类型--劳动、消费和游戏。游戏是手段与目的内在统一的即自足的活动。生命体的 游戏,是生命主体以自身活动为内在手段直接达到内在目的的活动,即自足的生存适应活动。 相似文献
4.
於贤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49
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奥林匹克运动,在生动直观地展示生命风采,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同时,也在有力地激励着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会直到现代奥运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林匹克运动和艺术创造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竞技体育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中,也在积极主动地吸收艺术要素,努力拓展自身的审美表现力;另一方面奥运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源泉和广阔的舞台。两者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创造着各自的繁荣,体育与艺术共同浇灌的绚丽灿烂的生命之花,一定会更加鲜艳地绽放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里。 相似文献
5.
“艺术本质特征”的问题,是个“斯芬克司之谜”。作者借鉴和运用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先对几种流行的且有代表性的论调,作了一番扫描式的评述,然后着重对“形象特征论”、“情感特征论”这两种传统的“艺术特征论”,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论述了这两论的合理因素及其理论缺陷,为最终破解这一谜底提供一点启迪和参照。 相似文献
6.
杨红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5-60
所谓审美游戏论就是以游戏来描述审美存在,以游戏特性来确立审美的独立性、合法性与本体性的理论话语.从审美游戏论的话语历史出发,关注其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与界限,才能把握审美游戏论所阐释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审美关系的典型形态。审美关系与认知和伦理实践关系有联系 ,但有质的不同。审美有两大特征 :一是人与物分开 ,以确立人与同于外物 ,但它又把“物”与人的内在心灵融为一体 ,因而具有鲜明的有界限而又界限的特性 ,从而与把分辨事物特性的理智认知分开 ;二是审美不以占有对象为目的 ,而是以自身为目的 ,具有鲜明的无目的目的性 ,从而与具有鲜明外在功利目的的伦理实践分开。正因为这样 ,作为审美关系典型形态的艺术 ,虽以“出场”的事物为表现对象 ,但却能把“出场”的与“未出场”的、显现的和隐蔽的事物融为一体 ,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关永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初实现社会化,将社会生活观念、角色意识内化为主体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必要的动作技能、创造欲望的特殊学习方式。然而,在实践中这种广为儿童所接受的自主学习方式却常常得不到重视。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野分析游戏受冷落的原因,指出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重新审视游戏的教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邹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52-55
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长期以来被误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深层次内涵;本雅明提倡的后审美艺术是现代性语境中对机械复制艺术的推崇;在复杂的后现代性语境中,电子媒介、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等促使艺术家族内部发生分化和重组,艺术不会终结,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审美感知都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杨东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游戏"概念在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理解《真理与方法》一书的中心线索.从解读伽达默尔对游戏概念的规定出发,通过探讨游戏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既可以进一步辨析伽达默尔视野下的"游戏"概念存在的问题,又能够达成对"游戏"概念重要意义和关键价值的深入理解,更为正确把握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理论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1.
昆曲艺术的世纪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昆曲艺术的本质属性是戏曲声胜,是音乐化的语言。面向21世纪的昆曲艺术,必须疏浚开拓文学之源,修复案头与场上关系;必须确立继承为主、继承与出新分途的发展思路;必须在知识阶层中寻求知音,建立起新的基本观众群。 相似文献
12.
董琦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2):54-58
艺术与信仰相互依存、亲密无间,成就了浪漫主义特有的时代风尚。无限与有限的内在相关性作为当时一切思想观念赖以依存的首要原则,无疑是解释上述现象的基本工具。文章着力从如下三个方面就艺术与信仰在浪漫主义诗学中的共生关系做出了说明:首先,立足于有限把握无限是对当时文化传统的精要概括,为艺术与信仰发生关联营造了整体氛围;其次,艺术与信仰的共生关系伴随着艺术神圣化、基督教世俗化的进程得以确立;最后,艺术与信仰的共生关系在浪漫主义诗学中获得了具体实践与检验。 相似文献
13.
赵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5):87-92
教育即是要帮助和支持儿童与外界建立起一定的关系,但对儿童来说,他们最早对世界产生的不是探索的兴趣,而是尽一切进化的手段建立起与成人照顾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满足以成人为中介的自我生存的需要。亲子交往与关系是家庭教育经验的核心,是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开端、原点与基础;师生交往与关系是机构教育经验的核心,教师与儿童关系的建立及其质量决定了儿童接受机构教育的基本态度与程度。成人照顾者和教育者在与儿童关系的建立中应放弃主体际性的视角,对这种关系的建立及其质量承担起绝对的首要的责任。从这种意义而言,家庭教育具有更为奠基性的价值,不能被机构教育所取代;教师应以自身为媒介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并对儿童身体与生活方面给予同样的关心与照顾。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法美关系的转变,并充分分析其转变的根本原因,进而预测未来法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搞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推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6.
艺术院系的师生关系与其他院系存在诸多差异,他们之间的互动体现为更多的同质性特点。因此,从同质性互动的视角去理解高校艺术院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互动主体的差异性特点和主体行动的源动力,而且有利于改善影响他们和谐交往的环境,为艺术院系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中存在一些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需要从政策、教育方式和教育主体上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有效疏解矛盾,提升互动的有效性,营造艺术院系健康、稳定的关系氛围。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的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来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66-68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学术界对医患关系的性质有几种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医患关系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理由有医患关系是民法所规范的一种社会关系等五点。 相似文献
18.
成乔明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一说艺术学是美学的分野;一说艺术学与美学毫无关系、独成一支。实际,美学与艺术学两者独立成长、自成体系,是因为艺术之美让两者纠缠在了一起,这是造成两者关系模糊不清的关键所在。除却艺术之美,两者又有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正是这种研究领域上的巨大差别,我们才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朱显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105-111
自 1 949年国民党逃台以来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5 0多年来 ,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抗、和平对峙、民间交流、分裂与反分裂等几个阶段。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 ,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 ,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 ,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 ,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 ,但另一方面两岸直航与完全“三通”仍未能实现 ,两岸政治僵局持续 ,台海潜伏着新的危机。未来的两岸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政策走向 ,另一方面受经济客观规律及两岸人民反对“台独”、赞成统一血缘情感影响 ,加上祖国大陆强大综合实力产生的震慑力 ,台湾当局不敢公开宣布“台湾独立”。不过 ,两岸政治僵局短期内难获突破 ,不排除两岸发生小摩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